「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姜春來教授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總抗體、中和抗體、細胞免疫反應幾個方面的指標都不錯,值得往下走。」
」
《科創板日報》訊 (上海,記者 徐紅),北京時間22日晚間,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06185.HK)合作開發的人5型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1期臨床試驗結果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發表。
在世界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競速之下,中國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這也是世界首個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數據。
根據研究,已發現首個達到I期臨床試驗的COVID-19疫苗是安全、耐受性良好的,並且能夠在人類中產生針對SARS-CoV-2的免疫應答。
除此之外,我國另有四款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也在進行中。
同時,全球多個機構加入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競速,有超過100種新冠候選疫苗正在研發中。Moderna 公司此前公布了疫苗試驗的「積極結果」,但因未公布更多數據而遭到疫苗專家質疑。備受關注的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的新冠疫苗的動物試驗中,參與疫苗注射的恆河猴均感染了新冠病毒。
108個志願者全部產生免疫應答,「前景充滿希望」
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開展ll期臨床試驗的一個月後,I期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研究結果顯示,I期臨床108個志願者全部有顯著的細胞免疫反應,這是世界首個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數據。
在今年3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曾介紹:「國家科研攻關組專門設立了疫苗研發專班,沿著前述五條技術路線推進疫苗攻關工作。其中,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的亞單位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的研發,都已經進入動物攻毒和動物毒理研究階段。」
此後不久,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進入大眾視野。該重組新冠疫苗於3月16日通過臨床研究註冊審評;當日20時18分,獲批正式進入臨床試驗。
在I期臨床試驗中,108位武漢當地誌願者被分為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三組,每組36人。
國內一位知名免疫學專家曾向澎湃新聞介紹,所謂腺病毒載體疫苗,就是一種重組的基因工程產品,用不會使人體致病的腺病毒作為載體,把克隆出來的編碼新冠病毒S蛋白(介導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成分)基因裝入載體腺病毒中,注入人體,進入人體細胞,表達出S蛋白抗原,並刺激人體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例如產生保護性抗體。
5月22日晚21時許,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全球首個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便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
論文稱,研究顯示,前述以腺病毒Ad5為載體的新冠疫苗,在給志願者接種後28天時,顯示出免疫原性和人體耐受性。在健康成年人中,對SARS-CoV-2的體液免疫反應,在接種疫苗後第28天達到峰值;快速的特異性T細胞反應,從接種疫苗後的第14天開始有記錄。
根據研究,已發現首個達到I期臨床試驗的COVID-19疫苗是安全、耐受性良好的,並且能夠在人類中產生針對SARS-CoV-2的免疫應答。這項針對108名健康成年人的開放標籤試驗顯示,經過28天的試驗,結果令人滿意;最終結果將在6個月內評估,還需要進一步的試驗來證明它引發的免疫反應是否能有效抵抗SARS-CoV-2感染。
在《柳葉刀》方面向澎湃新聞提供的資料中,陳薇表示,這些臨床試驗結果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些結果表明,單劑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內讓人體產生特異性抗體和T細胞。這讓該疫苗有潛力被進一步研究、開發。
陳薇同時表示,應謹慎解釋這些試驗結果。研發新冠疫苗所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 即使該疫苗有能力觸發前述免疫反應,也不一定意味著這種疫苗能幫助人們抵禦新冠病毒。前述臨床試驗結果,展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前景,但距離疫苗上市,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球百餘個疫苗競速研發,中國另有四款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
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之外,中國另有四款新冠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4月12日、1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各自聯合有關科研機構研製的滅活疫苗,分別獲得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 成為最先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採用「滅活」技術平台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28日,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件後,啟動了臨床試驗。
之後的5月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領銜聯合多個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發布了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試驗結果,研究證實,北京科興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 這是首個公開報道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一二期合併臨床研究已於4月16日在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啟動。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4月23日接受中國國際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中國處於新冠疫苗研發的前沿,在9月份可能有新冠疫苗投入緊急使用。
5月13日,中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究又有好消息。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批臨床試驗。
有效的疫苗被視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長效解決方案。目前,全球有超過100種新冠候選疫苗正在研發中。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截至5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上已經備案了110個正在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其中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的共有8個。這8個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中,4個來自中國研發團隊,3個來自美國,一個來自英國,採用的技術平台分別是非複製性病毒載體、RNA、滅活疫苗和DNA。
不過,曾參與SARS(非典)疫苗研究的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全軍免疫學研究所所長吳玉章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疫苗研發至關重要的III期臨床試驗需要對症人群,在目前國內新增確診病例銳減的情況下,臨床試驗或將在海外展開。
消息來源:澎湃新聞、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