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漁業」張顯良:綠色養殖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

2019-08-14     海洋與漁業

水產養殖是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之一。而與人民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愈發迫切相對的是水產養殖空間受到空前擠壓,生態環境壓力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經國務院同意、專門針對水產養殖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台,表明我國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勢在必行。

下一步如何推動水產養殖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且來看行業相關人士的思考和建議……

│張顯良│

綠色養殖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漁業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與水產品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和漁業對資源環境的過度利用之間的矛盾。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要貫徹落實《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堅持質量優先、市場導向、創新驅動、以法治漁四大原則,走綠色發展道路,「在2035年使我國邁進水產養殖強國之列。」

我國水產養殖業大有作為

自1985年確定「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方針並實施一系列市場化政策以來,我國水產養殖獲得了長足發展。至2017年,水產養殖產量近5000萬噸,占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60%以上,占全國水產品總量的76%,水產養殖已成為推動我國漁業30多年快速穩定發展的主要力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我們每日攝入水產品推薦量應該達到40克以上。但事實上,我國目前每日人均攝入量僅為30克左右,為全球人均水平的56%,離推薦攝入量的下限值有很大的差距。張顯良表示,中國水產品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我國漁業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我國水產養殖面臨著水產養殖布局不合理、生產空間被嚴重擠占、優質水產品供給不足、產業大而不強等問題。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從世界發展形勢看,天然漁業資源大部分已呈現充分利用或過度利用狀態,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產品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其供應將主要依靠水產養殖業。「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樹立大糧食觀,水產品是優質蛋白,捕撈往後還會逐漸減少,只有發展水產養殖,才能有效保證對水產品的需求。」

2035年躋身水產養殖強國

《意見》明確,到2022年,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進展,生產空間布局得到優化,轉型升級目標基本實現,人民群眾對優質養殖水產品的需求基本滿足,優美養殖水域生態環境基本形成,水產養殖主產區實現尾水達標排放。到2035年,養殖布局更趨科學合理,養殖生產制度和督管體系健全,養殖尾水全面達標排放,產品優質、產地優美、裝備一流、技術先進的養殖生產現代化基本實現,邁進水產養殖強國行列。

張顯良指出,要認真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堅持質量優先、市場導向、創新驅動、以法治漁原則,走綠色發展道路。首先要推進水產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優化養殖生產布局,推廣稻漁綜合種養、加強鹽鹼水域資源開發利用、支持深遠海綠色養殖,積極拓展養殖空間。其次,要轉變養殖方式,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完善養殖生產經營體系,積極改善養殖水域灘涂環境,推進養殖用水循環使用和尾水集中處理,實現尾水達標排放。再次,加快發展現代水產種業,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健全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最後要拓展發展空間,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落實保障措施,從政策、資金、技術方面加大支持,依法保護養殖者權益。


來源:《海洋與漁業》雜誌

記者:羅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2XemGwBvvf6VcSZAc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