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止渴的馬略軍事改革

2019-10-03     煙雨清風客

導語:在公元前二世紀,羅馬共和國經過三次布匿戰爭的勝利徹底的擊敗了地中海強國迦太基,「非洲明珠」迦太基城被羅馬人夷為了平地。全城的青壯男子被全部屠殺,所有的女子和兒童被全體變賣為奴。「羅馬人更是殘忍的將鹽巴灑在了迦太基的每一寸土地之上。並且宣稱讓其一百年之內無法種植糧食」當然了,現在看來這絕對是誇張的成分。但是這卻宣告了一點:所有和羅馬作對的敵人,無論他們曾經多麼富有,多麼強大,羅馬人都會用自己的頑強與堅韌讓他們的輝煌成為歷史。迦太基,皮洛士,塞琉古,馬其頓,還有曾經文化的中心希臘諸多城邦如今都已經匍匐在羅馬軍團的腳下了。然而,軍容強盛,開疆闢地的背後卻早就已經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一· 舊式軍隊的戰力崩壞

公元前111年,羅馬共和國的被保護國,努米迪亞出現政治危機。共和國按照條約正當介入,扶持了三個繼承人平分王國。然而努米迪亞前國王的侄子卻野心勃勃,不禁想要控制整個北非地區,還大肆地屠殺在北非辦公的羅馬商人,手工業者,外交人員的非軍事人員。朱古達的殘忍暴行激發了整個羅馬社會的憤怒。羅馬元老院派遣當時的羅馬城內的頂級貴族梅特盧斯率領大軍討伐朱古達。羅馬軍團占盡了兵力優勢和技術優勢,可是戰爭的結果確實令人大跌眼鏡,曾經戰無不勝的共和國軍隊如今卻被朱古達的老弱病殘打的接連敗退,共和國的軍隊六年多都沒有擊敗小小的朱古達。羅馬共和國的威風掃地顏面盡失。

然而,仔細研究羅馬軍團作戰失利的原因。其中爆發的問題卻是十分的可怕。朱古達在羅馬軍團到來之前就開始使用各種手段來賄賂和瓦解羅馬共和國的部隊。甚至朱古達的珠寶金幣都送到了元老院裡面的議員的手裡面。由此可見當時額羅馬軍隊腐敗到了什麼程度。軍隊腐敗和軍紀渙散帶來的就是軍隊戰鬥力的極端下降。如今的羅馬共和國的主力軍團不僅不可以主動出擊,完成對於外國的政治干涉。就連保衛自己的本土都力不從心了。

公元前109年,來自義大利半島北部的蠻族日耳曼民族中的森布里亞人和條頓人開始向南入侵羅馬及其同盟者。這兩個民族文化落後,社會化程度極低,他們不從事生產活動,更加的喜歡劫掠。他們的存在給羅馬人帶來了巨大的的困擾,羅馬共和國的政府在公元前113年到公元前105年,先後三次派遣大規模的軍力對他們進行征討,結果都遭遇了慘重的失敗。先後共計有12萬名成年羅馬公民被殺。在北部戰線對蠻族作戰的失敗使得羅馬人顏面盡失。羅馬共和國內的有識之士開始考慮應對的政策。馬略就是其中之一。

二· 深層次的軍隊戰力下降的原因

關於羅馬軍隊出現的問題其實有很多的內容可以討論。在立國之初,羅馬實行的是兵農合一的公民兵制度,公民兵制度是羅馬城邦制度的重要組成成分。它象徵了羅馬共和國公民的政治力量,是羅馬人推翻王政時代後建立的一種優秀的軍事制度。公民兵制度是一種徵兵制度,所有的符合應徵條件的羅馬公民都可以參加軍隊。然而這個條件卻不是很容易達成的,因為國家只是負責徵召軍隊,卻不負責士兵們的軍事支出,軍人們的武器也好,裝備也罷,甚至軍人們都要自己準備衣物。這就要求參加軍隊的公民必須擁有較好的經濟條件。在戰爭進行過程中,士兵們是脫離生產的,所以就必須依靠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來耕種土地,或者說自己的家庭之中有許多的富裕的錢財才可以維持生活。

羅馬立國之初,對外戰爭並不是十分的頻繁,因此即使使用徵兵制度也不會對羅馬的經濟社會造成多麼巨大的影響,在共和國初期,一個羅馬公民只需要參加戰鬥11到16次,而且他們並不是長期呆在軍隊,在戰鬥結束後他們就可以離開軍隊,返回家鄉種植自己的土地。當他們完成了所有的戰鬥任務之後,就沒有了再次服從兵役的義務了。然而,伴隨著共和國的快速擴張,尤其是和迦太基的關於地中海霸權的鬥爭,使得國家進入了長期的戰爭狀態。很多公民被迫超期服役,原本三四年的兵役很多人不得不服役超過了十年。這種情況在第二次布匿戰爭表現得尤為明顯。迦太基的統帥漢尼拔在坎尼會戰中殲滅了七萬羅馬精銳部隊,兵臨羅馬城下,羅馬元老院不得不臨時徵召,十六歲以下的孩子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組成軍團。這些老人當中大部分都已經服過三次兵役了,即便如此兵力依然捉襟見肘。元老院不得不臨時通過決議,他們釋放羅馬城裡的奴隸,答應他們只要取得勝利就賦予他們自由。還有城市裡面的無賴和無業游民,答應他們只有參加軍隊就可以賦予他們土地和財富。由此可見連年戰爭對於羅馬社會的巨大影響。因為長期的高烈度戰爭使得的很多的羅馬公民常年奔走於各個戰場,根本就無暇顧及自己家種的耕地。使得自己的土地逐漸荒廢,退役後的羅馬士兵面臨著無地可種,無以為生的難題。

伴隨著羅馬共和國不斷擴張的疆域,羅馬人的貪慾快速的膨脹。羅馬社會上的所有人都已聚斂財富為唯一追求,曾經的勤勞進取,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羅馬傳統精神正在快速消失。大地主和元老院的大貴族們貪得無厭,不斷的兼并平民的土地,使得更多的農民流離失所。城市內中產階級的大量破產使得羅馬共和軍的軍團兵員急劇萎縮。他與此同時,兵員素質的下降也十分的可怕,士兵當中開始出現避重就輕,喜歡參加可以獲得大量戰利品的戰鬥,而不是對於戰爭的結局影響巨大的的艱苦的卻很收穫很少的作戰任務。這樣的行為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在軍營裡面,形成了這樣的一種歪風邪氣,軍人們也以追求財富為主要目的。他們在戰鬥中掠奪戰利品。在戰後出售他們,並因此獲得了較大數額的財富。他們甚至會為了爭奪戰禮品和自己的同袍大打出手。這種軍紀渙散的行為嚴重的損害了軍隊的戰鬥力,軍隊補充兵員的緊缺和士兵素質的下降,加上當時社會上的日益激烈的社會矛盾,這一切都需要羅馬從國家和數量上加強軍事力量的建設,用來維持國內的政局穩定和地中海地區的霸權。

三· 馬略的軍事改革

馬略軍事改革的最大成就就是建立了募兵制度。他取消了原本徵兵制度中對於士兵們的財產要求。改為了面向全社會的募集兵力制度。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兵力不足的問題,大量的城市無產者,破產的農民加入了軍隊。因為是募兵制度,所有的士兵每年都有一份固定的薪水,不用擔心自己被餓死的情況。而且作為軍團的士兵,他們的待遇並不低,所這就使得許多的沒有田地也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的公民加入軍隊作為一種職業。與此同時,馬略通過法律確定,凡是退伍的士兵都有一份退伍金,和國家分配的一塊土地。退役後的士兵們可以靠著自己的退休金和歸家分配的土地過上不錯的生活。這樣的條件對於羅馬社會的精壯男子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報名參加軍隊的年輕人絡繹不絕,軍團的兵員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馬略在軍隊的訓練方式和軍事體制也作出了改革。在裝備方面,羅馬軍隊中全面淘汰了長槍兵,取而代之的是羅馬短劍和標槍,在敵軍接近時先投擲標槍打亂敵軍陣型,隨後使用短劍的羅馬步兵和敵人短兵相接,具有巨大的靈活性。為了減少腐敗問題,並且使得軍令在軍中暢通無阻,馬略全面精簡軍隊中的各級指揮體制,使用了最新的軍團--大隊=百人隊體制。軍團長直接領導大隊長大隊長來直接領導百人隊長。指揮機構的精簡,這使得軍團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馬略在軍隊中加強軍紀,賞罰分明,而且執行起來十分的嚴格。他不問親疏,只看功過,深得士兵們的擁護,軍紀的加強使得軍團士兵更加的團結在一起,他們互相信任,在戰鬥中互相幫助,同舟共濟。他還規定了軍團士兵的必須服役年限為十六年,這樣使得軍團的士兵可以脫離農業生產長期訓練,像職業化軍隊轉變,形成了一種穩定的戰鬥力。

馬略為了推行自己軍事改革身體力行,他可以和士兵們同甘共苦,與士兵們共同勞作,在戰鬥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得到了士兵們的衷心讚賞。他為了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和膽識,率領軍團在冬天翻越了阿爾卑斯山脈,並且在公元前102年,和入侵羅馬的條頓軍隊戰鬥與麥克斯帝亞城,斬首俘獲了蠻族十萬多扣。改革的積極作用已經初見成效。

結語:

馬略時期的軍事改革是符合當時的社會需求的,並且符合羅馬共和國繼續擴張的需要。作為一個農業國,羅馬社會的土地兼并是不可以阻止的,這是人類歷史進步的必然。馬略從源頭上解決了軍隊的問題,使得短時間內羅馬軍隊再次的打遍天下無敵手。然而,馬略的軍事改革卻造成了軍團士兵集體作戰榮譽感的逐漸喪失,他們不再是為了共和國而戰,戰爭是他們選擇的一種職業,更多的時候他們也是為了財富,為了自己的將軍而戰。

羅納共和國的軍隊逐漸向軍閥們的私人軍隊轉變,這位以後的羅馬多次內戰埋下了伏筆,也為共和國敲響了喪鐘。

參考文獻:

《羅馬人的故事》

《馬略的軍事改革》

《漢尼拔戰記》

《世界文明史》《世界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zKpmG0BMH2_cNUgPZ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