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認為,掌握這項技能可以讓你的財富增加 50%|周末漫談

2020-02-03     父母圈

巴菲特曾經在回答一位青年企業家的提問時,提到了投資自我的最佳方式,就是去磨練自己的溝通交流技能。

文 | Michael Thompson

譯 | 神譯局頭圖來源 | Fortune Live Media

在傳奇投資人物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的成長經歷中,他曾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公眾演講。不過,巴菲特意識到,如果他總是原地踏步、不敢踏出舒適圈並且提升自己的溝通交流技能的話,那他可能永遠都無法實現自己所渴望的那種影響力。

所以,當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他決定報名去參加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公共演講課程。開課第一天,巴菲特由於過於神經緊張,最終並沒有去參加課程。

幾個月過後,當巴菲特再次看到這個課程的宣傳信息時,他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只不過,在巴菲特第二次報名參加這個課程時,他提前支付了課程全款,從而迫使自己能夠按時參加課程。

如今,在巴菲特的辦公室牆上,你無法看到他的學士學位證書,也無法看到他的碩士學位證書,但你卻可以看到他參加卡耐基培訓課程的結業證書。據巴菲特稱,這個課程培養了他在公眾演講時的信心,但更重要的是,它也改變了他的人生。

就巴菲特個人而言,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可謂是個人必修課。2018年,一位名叫麥可·胡德(Michael Hood)的年輕企業家曾當面向巴菲特提問,問他在最受關注的技能方面能夠給年輕企業家提出何種建議。巴菲特回復稱,「投資自我。要想讓自己的凈資產增加至少50%,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去提升自己的口頭和書面溝通交流技能。如果你無法與他人交流,就好比在黑暗深處對著自己喜歡的人拋媚眼一樣,完全不會有任何結果。即便你智力極高,但你也必須要能夠多方式表達出來,才會有意義。」

當我們提及成功人物時,我們會立即想到熱情、勇氣、持之以恆等詞語。然而,如果無法有效地溝通交流我們的思想、想法和情感,那即便擁有這些特徵,那也會失去其寶貴的價值。

在我小時候,我曾經的性格也是極度羞澀,並且有嚴重的公眾言語障礙。如今,我的職業卻是在幫助他人提高溝通交流技能。在我職業生涯及早期學術階段,我也學習和研究過眾多高效溝通人士的言語和行為。我曾經也撰寫過如何在公共場合提高演講自信的文章,但這篇文章,我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6個小練習,用於提升日常交流中的溝通技能。

養成每日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蒂莫西·費里斯(Tim Ferriss )是著名暢銷書《每周工作4小時》(The 4-Hour Workweek)一書的作者。當被問及到他在採訪當今的主流成功人士時,最常聽到的行為習慣是什麼的時候,費里斯稱,其採訪的成功人士中,有80%的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

這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會堅持寫日記,其原因也非常簡單:要想產生個人影響力,就必須要做到邏輯清晰。除了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之外,很少有其他行為習慣能快速地實現這個目標。

你可以嘗試把常規面試問題的答案寫下來,你也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故事記錄下來,你還可以記錄自己的讀書筆記或者日常與他人溝通交流中的靈感啟發。總之,只要有任何想法,你都可以嘗試將它寫下來。

如果你能養成習慣,每天預留一段時間,將自己的思想、夢想甚至恐懼寫下來的話,當你再次去口頭描述這些內容時,你會驚奇地發現,你在表達和描述過程中會如此地自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我三年前開始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過後,我說話口吃的現象也緩解了很多。最開始時,這個變化的確令我感到非常意外。但後來仔細想了想,它也的確有道理:畢竟,我不用再擔心自己該說些什麼,我只需要把我自己已經寫下來的內容以口述的形式再次表達一遍罷了。

多看著名演講,從中學習如何剖析

如果想要成為高效溝通者,你就必須全面了解高效溝通在人眼中到底是怎樣體現的。多看著名演講,從中學習如何剖析,就是很好的切入點。

就我個人而言,我特別喜歡收看西班牙IESE商學院教授領導力溝通的教授康納·尼爾(Conor Neill)、著名營銷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知名TED演講者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以及黃金圈法則發明人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的演講視頻。

值得注意的是,在觀看相關視頻之前,你一定要首先了解並清楚以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否則你可能就會做「無用功」。

關於演講開篇內容:

  • 演講者在演講開始時如何吸引觀眾的?你是否被他的第一句話所吸引?

  • 他們是通過講述個人故事,還是通過一段令人震驚的內容來開篇的?

  • 聽完演講著的開篇過後,你是基於什麼目的還想繼續觀看後段內容的?是其相關性嗎?還是出於個人好奇心?

關於演講主要內容:

  • 演講主旨結構是否清晰(優秀的演講者通常都是優秀的簡化者)?

  • 演講者通過自身真實故事建立與聽眾的情感聯繫的頻率如何?

  • 演講者從一個論點過渡到另一個論點的過程中,使用了哪些詞語或句子?在這些過渡過程中,你是否留意到演講者語調的變化?

  • 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暫停的頻率如何?你認為他們在這些時候停下來的原因是什麼?

  • 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使用隱喻、類比和象徵手段等方式來促進聽眾理解和簡化複雜思想的?

關於演講結尾部分:

  • 演講者的結尾是否清晰、簡明,並且讓人印象深刻?

  • 演講者是否會再次提到在開篇中講過的故事,或者又是否會再次點出核心主題

  • 如果演講者在結尾提出了某種行為號召,那你是否因此而受感染?

關於非言語溝通:

  • 在整個演講過程中,演講者是否與觀眾保持著良好的眼神交流?

  • 演講者全程是站立的,還是坐立的?其是否正視前方、面部肌肉放鬆,給人一種積極的心態?

  • 在演講過程中,他們的手又放在哪裡的?他們是否在不停地做著各種手勢?你是否又發現其出現了坐立不安的時刻?

  • 演講者在整個演講過程從頭到尾是否都保持著輕鬆的狀態?如果在演講過程中犯了錯,他們又是如何挽救這個局面的?

  • 當演講者想重點強調某個觀點時,他們的肢體語言是否有什麼變化?

  • 演講者的著裝如何?是否能反映其個人性格和演講的風格?

當你在觀看著名演講視頻時,你可以不停地問自己這些問題,從而讓你更深層次地了解成為高效溝通者的方方面面。你可能會發現,有些演講者在這些方面表現得都非常輕鬆,但無論他們表現得有多麼「自然」,他們背後在每項內容上都花了大量時間來練習。

觀察身邊的高效溝通者

觀看著名演講視頻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如果隨時留意日常生活中高效溝通者的言語行為,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無論是正式會議、街上偶遇,還是辦公室閒聊,你都有機會從身邊自信溝通者身上學習。以下,就是你值得關注的額外問題:

  • 當他們來找你的時候,其有什麼肢體語言?他們的眼神會讓你感到舒適嗎?他們會面帶笑容嗎?

  • 他們又是如何向你引出他們想要提出的問題的?他們是通過「讓我好奇的是」等句子來直接引出話題,還是會說「我希望了解的是,就你個人而言,你對這個事情有什麼看法?」

  • 他們更注重傾聽還是更喜歡自說自話?當他們沒有說話的時候,其姿勢又是如何的?又是如何讓你感受到對方在聽你說話的?他們在承諾支持你的時候,是否會輕微地觸碰你?對此,你又作何感想?

  • 當他們突然要去忙其它事情時,在退出聊天過程中,是否表現得非常禮貌?他們是否出現了坐立不安或者身體開始朝門口方向移動的傾向?他們又是否會立即打斷別人的說話,還是會耐心地等待他人發言後,再跟對方說再見?他們又是如何說再見的?

  • 當對方情緒低落或焦躁的時候,其非言語表達和言語表達又有哪些變化?他們是否會提高自己的聲調,從而來掌控整個聊天過程?或者他們是否仍然保持冷靜的狀態,讓身邊的人享有自由表達的空間?

  • 當他們在公布壞消息時,其語氣有什麼變化?他們又是否會通過講述與個人缺點相關的故事來舒緩當事人的複雜情緒呢?

一定要認真分析研究身邊自信的溝通者,特別注意他們在應對及處理複雜情形的方式,同時注意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所指用的言語。在某些情況下,你還可以以書面方式記錄有關感想。

此外,你也應該留意與他們溝通交流人士的反應。當你覺得他們的溝通表達方式不清晰時,你可以嘗試在站對方角度,思考可以如何改進這些不恰當的溝通方式。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有許多提高自我溝通交流技巧的機會。我們需要做的是,多留意身邊的人是如何與他人溝通的,然後從中有選擇性地挑選適合自身的方式來學習。

每天用設備記錄自己對自己說話,時間至少3分鐘

根據我的朋友、YouTube平台訂閱量非常大的領導力及溝通交流頻道上傳者康納·尼爾(Conor Neill),要想提高自我溝通交流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用身邊的設備記錄自己說話的過程。

你可以嘗試用攝像頭記錄自己回答各種刁鑽面試問題的過程。在出現錯誤的時候,及時記錄有關筆記;當然,在表現良好的時候,你也可以把它記錄下來。最好每天能持之以恆地重複這個練習。也許用不了多久,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自己在溝通表達方面提升了這麼多。

當你能做到自信地回答這些面試問題過後,你可以嘗試其它話題,比如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或者講述自己觀看演講視頻後的觀後感,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做出必要的調整,從而讓自己的講述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與我而言,我喜歡講述自己曾經寫過的文章,或者會進一步探討講述日記中所記錄的想法。每天花幾分鐘堅持這樣的練習,不久之後,你可能會驚奇地發現,不僅是你的溝通表達能力,而且還有你的自信心,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每周請教一位你欽佩的人物

在我小時候,我的父親曾告訴我,要想實現你的目標,最快的方式就是去發現和了解那些和你有相同目標的人是如何做的。

從2018年起,我就會刻意在每周預留一個小時空餘時間,去接觸並請教那些我比較欽佩的人物。

通過這種主動方式,讓自己與所欽佩人物正面接觸,可以迫使你提前做好有關準備,從而在寶貴的時間裡向對方提出有意義的問題。你也可以把這個請教過程,當作一個高效速成課程,加速你的學習曲線,從而讓你更加快速、精準地提出相關問題。

除了能夠提高語言溝通能力之外,這項練習還能幫助你進一步加強寫作溝通能力。對你自己非常欽佩的人物而言,他們很有可能會非常在意是否願意花時間與你溝通。因此,這也可以迫使嚴謹地向對方靠近,向對方介紹你自己,同時解釋為什麼你想跟對方溝通。

要想練習這項溝通方式,你可以試試領英。在領英平台,如果你想加某人為好友的話,你還可以給對方發送不超過300字的私信。所以,通過這項練習,你還可以進一步簡化自己的言語,讓每個字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無論何時何地,找機會自願教授他人

10年前,當我搬去巴塞隆納的時候,我在當地一個機構教英語,從而勉強維持生計。出去教英語,雖然非常浪費個人時間,但它的確是我走投無路的辦法,當時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然而,最後我發現,這個決策,是我職業生涯中最正確的決策之一。

在日常準備教案的過程中,為了讓我的課程生動有趣,我會想方設法地讓自己的教案更加有趣。除此之外,這也是一項鍛鍊自己用最簡潔語言與他人溝通的方法。畢竟,如果我想讓自己的學生聽懂我所講授的內容,那我就必須要使用他們能夠聽懂的語言。

也許你可能還無法教別人英語,但你總是可以找到自己擅長的一面,並且向自己身邊的人講授有關內容。

比如,在職場中,你可以嘗試從為新入職員工介紹有關工作內容,並且與他們分享你的工作經驗,到最後你甚至可以毛遂自薦地為整個團隊提供有關主題的培訓課程。

機會哪裡都有,只要你善於發現,就一定能找到為他人講授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自己在將複雜問題簡單表達化方面的技能,同時還可以總結學習如何能夠讓他人更加注意你的講述內容。

寫在最後

環顧四周,放眼全球,看看那些與眾不同、成績斐然的人物。你會發現,所有人都是高效溝通者這個事實,絕不是一個巧合。而這個事實,也成為了區別好和優秀的核心區別因素,無論是職業生涯中,還是個人人際關係中,這個事實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正如巴菲特曾說,如果你不去與他人溝通交流,清楚地表達你的觀點,那你就是在埋沒你的潛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KBTCnAB3uTiws8Ky1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