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武漢疫情高發後,老百姓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術語:肺部炎症很厲害,肺部變白了。或者用「白肺」這樣的表述。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感染了病毒,肺會變白呢?其實,肺變白是對胸片或胸部CT等影像學檢查結果的比較直白的描述。
CT或者X光片的影像,就像黑白照片一樣,只有三種顏色,黑、白、灰。不同的顏色代表的不是器官的真實顏色,而是指器官不同部位對X線的吸收能力。肺泡組織中含氣量多,肺充分膨脹,X線就能很容易的穿過肺組織,在膠片上體現出來的就是黑色。而像骨組織、血管、氣管壁、支氣管等,X線穿過受阻,會在胸片和CT肺窗中表現出偏白的顏色。
人體通過肺泡進行氣體交換,一刻不停的工作,肺泡內充滿氣體,但是當肺部出現炎症反應時,會有大量炎症介質、蛋白質、組織液、白細胞等等滲出,肺間質也會出現充血及水腫,這時的肺組織對X線的吸收能力就明顯增強了,有點像實質器官的表現,所以呈現出白色。不僅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表現出肺部變白,其他的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等也會表現出肺部變白,但常見的細菌感染一般為局限性的病變,極少會像病毒感染那樣出現全肺多處瀰漫性變白,甚至完全白肺。變成白色的肺組織,基本上失去了氣體交換的能力,患者會感到明顯的缺氧,呼吸費力,末梢血氧飽和度下降。2003年SARS病毒流行的時候,很多感染病人在極短的時間出現大白肺,從而不得不緊急用糖皮質激素來減輕炎症反應和肺水腫。
相比較非典的SARS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略微溫和一些,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以後,並不是所有患者肺部CT都是「全白」的,只有少數危重症患者,才會出現「大白肺」的CT表現。很多無症狀感染者及輕症患者,做CT時早期肺部可以是正常的,部分病人隨著疾病的發展,可能在幾天後肺部開始出現病變。表現為局限性雲霧狀、磨玻璃樣病變。炎症越厲害,變白的範圍越大。對於進展到「大白肺」的危重症患者,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完全喪失,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甚至需要ECMO體外生命支持。
大多數病人經過治療後逐漸好轉,肺組織局部炎症反應消退,水腫、滲出逐漸吸收,肺功能會得到一定的恢復,症狀減輕。炎症較嚴重、病程較長的患者,被破壞的部分肺組織會通過纖維組織來修復,局部肺纖維化會使將來的肺功能有所下降。不過,肺具有很強的代償功能,後續經過一段時間的肺功能鍛鍊,一般來說,對日常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