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又被稱為肝海綿狀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瘤體是由充滿血液的血管組成,血管腔明顯擴大,相當於畸形血管。肝血管瘤發生原因尚未明確,目前普遍認為存在先天原因和後天原因。
1.先天原因 常見學說包括先天性發育異常、血管刺激,以及血管感染變形等。一般認為肝血管瘤的發生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由於肝血管發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血管畸形,形成肝血管瘤。
2.後天原因 有研究認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種致病因素,女性在青春期、口服避孕藥之後、孕期可使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加快。此外,慢性炎性刺激可以使毛細血管局部擴張形成血管瘤。
肝血管瘤先天性因素所致比較常見,也可能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女性多見,男女發病率比例為1:6,多見於30~50歲的女性。可以是單發,也可以多發,有40%患者表現為多發情況。
肝血管瘤長在肝右葉,要不要治療?
肝血管瘤大多數生長緩慢,短期內不會有明顯變化,血管瘤也不會自行消失,患者一般沒有任何症狀,通常在體檢中被發現。上腹部彩超便宜、簡單快捷,是查肝血管瘤最主要手段,而上腹部核磁共振和增強CT是診斷肝血管瘤最好的方法。
由於肝血管瘤生長極其緩慢,對於直徑小於5cm且沒有任何症狀的肝血管瘤無需治療,由於對身體幾乎沒什麼危害,只需要定期複查即可,一般6-12個月複查一次上腹部B超。
對於5-10cm的血管瘤,如果沒有症狀,可繼續觀察,3-6個月複查一次。如果存在腹脹症狀,或者生長位置不好,比如位於肝臟邊緣的肝血管瘤受外傷容易破裂出血者,或者心理負擔過重者,最好也進行手術治療。育齡期婦女如果打算懷孕,為防止妊娠後期胎兒過大擠壓肝臟血管瘤,5-10cm的血管瘤也可以在孕前進行手術治療。
當血管瘤增至10cm以上時,右上腹部可捫及包塊,對肝臟有壓迫症狀,肝功能可能受影響,而且血管瘤太大有破裂的危險。所以對於有症狀且直徑大於10cm的肝血管瘤可以行手術治療,也可考慮肝動脈栓塞術,微波固化或者射頻治療。對於術前評估無法手術者,還可以考慮肝移植。
對於特殊生長部位的血管瘤(比如肝門部)、短期內迅速增長的血管瘤需要及時就診,醫生充分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進行治療。有專家認為,對於首診明確的肝血管瘤,如無任何臨床症狀者,即使是巨大血管瘤,也可考慮觀察隨訪,但平時要注意不可劇烈運動和負重,避免勞累,防止瘤體破裂。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肝血管瘤會發生惡變,所以不用擔心其變成惡性腫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rxO53EBfGB4SiUwF5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