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馥 培養組通幽微世界:助力微生物資源大作為——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絡精品課

2020-05-02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研究員分享《培養組通幽微世界:助力微生物資源大作為》。本課程從人體微生物組學中培養組學的應用,鑑定及開發和機制因果研究等角度講解,包括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微生物組學研究的主要技術分析,培養組學研究發展,技術挑戰,轉化及應用。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主講嘉賓介紹/

/精彩搶先看/

從1944年發明厭氧菌培養技術以來,微生物組研究使我們逐步認識了糞菌移植治療疾病及其對宿主代謝的影響,揭示了微生物群的演變與健康和疾病關係,推進了人體微生物組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微生物學發展歷史分為三個黃金時期,第一個時期為認識微生物階段,第二個黃金時期為微生物研究進入分子時代,第三個黃金時期為微生物組與健康-疾病關聯,這個期間常用的技術包括16S rRNA基因測序、宏組學,代謝組學和培養組學。不同技術具有互補性,培養組學的興起使微生物組中活的個體的功能研究進入個性化時代,培養組學技術改進為深入研究提供物質基礎,為轉化奠定基礎。

2019年《Nature》發表關於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的評論

微生物組與健康-疾病關聯

微生物組學發展的第三個黃金時期

現代培養組技術

培養組技術的挑戰

培養組學技術發展與轉化

培養組技術方案

培養組學方法優化

楊瑞馥 培養組通幽微世界:助力微生物資源大作為——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絡精品課

微生物群與表型因果研究機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tEF2HEBnkjnB-0zZp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