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伊始,蘇聯海軍再次進行十年規劃,重新建設遠洋海軍

2020-05-08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冷戰伊始,蘇聯海軍再次進行十年規劃,重新建設遠洋海軍

接上文 為什麼二戰蘇聯海軍表現差強人意?理論束縛作戰思想,各兵種使用也存在誤區

1945夏天,海軍司令庫茲涅佐夫提出了1946-1955軍艦10年建造計劃,按照這個計劃,1956年1月1日海軍應當擁有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10艘、重型巡洋艦30艘、輕型巡洋艦54艘、航空母艦6艘、小型航空母艦6艘、大型驅逐艦132艘、驅逐艦226艘、大型潛艇168艘、中型潛艇204艘、小型潛艇123艘等;可惜的是,這完全不符合蘇聯當時工業能力與經濟實力,只能做為紙面計劃而已。

同年9月,史達林召開會議審議經縮減的海軍總司令部建議,11月蘇聯人民委員會簽署命令批准了海軍建造(交付)計劃,計劃在1946-1955年交付戰列巡洋艦4艘(實際完成0艘)、輕型巡洋艦30艘(實際完成19艘)、淺水重炮艦18艘(實際完成0艘)、驅逐艦188艘(實際完成85艘,至1957年完工168艘)、炮艦36艘(實際完成0艘)、護衛艦177艘(實際完成48艘,至1959年完工81艘)、獵潛艦345艘(實際完成157艘,到1958年完工280艘)、大型潛艇40艘(實際完成6艘,到1958年完工26艘)、中型潛艇204艘(實際完成151艘,到1958年完工215艘)、小型潛艇123艘(實際完成66艘)、獵潛艇600艘(實際完成110艘)、魚雷艇828艘(實際完成732艘)、掃雷艦艇800艘(實際完成276艘)、登陸艦195艘(實際完成1艘)、輔助艦船1876艘。

1949年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的新羅西斯克號戰列艦

從這個計劃可以看出,這個新的計劃實質上是約瑟夫大叔對於1937年大海軍計劃的進一步發展,與原先不同的是,僅僅是大型水面艦隻數量有所減少。由此可見,此時的蘇聯海軍還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戰列艦時代的終結和航空母艦時代的來臨!

在大叔的年代,這個計劃基本按照計劃進行(僅是在1953年取消了建造戰列巡洋艦的打算),但當赫魯雪夫執政後計劃受到較大變動,比如眾所周知的「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計劃建造24艘最終完工14艘,不過這已是後話。當然迷信飛彈制勝的赫總給蘇聯海軍帶來的後果就是「我們建立了遠洋海軍,但卻沒有可用在大洋和遠海地區執行各種任務的大型水面艦隻!」

在十年軍艦建造計劃中,之前的一些設計缺陷得以重視與改善:改善了艦隻的適航性;擴大了雷達對於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標的探測能力;提高了艦隻的防空與反潛能力;完善了艦載武器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加強了艦隻的牢固性、防護性和生命力;改善了艦隻的操縱手段和電力系統行性能以及艦員住宿條件。總體而言,這一時期蘇聯海軍建造的艦艇還是有不錯的技術水準的。

潛艇

按照作戰使命,潛艇定義為兩個類型-大型的611型與中型的613型。這兩型潛艇成為了蘇聯海軍在第一個戰後十年中的主要潛艇類型,一共建造了215艘613型(約40艘支援了其他國家,包括我國)與26艘611型,共有7家船廠參與建造,最高峰時每5天交付海軍1艘!

613型潛艇

大型水面艦隻

如前文所述,十年計劃確定建造了航空母艦之外的軍艦,而日後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也從軍艦建造計劃中取消,這樣唯一剩下的只是輕巡洋艦。

一開始蘇聯建造的是根據戰前巡洋艦設計改進的68K型巡洋艦,一共5艘都在1950年交付海軍。隨後,針對改善了適航性、住宿條件而開始建造68бис型,也就是「斯維爾德洛夫」級,首艦1952年開始服役,在1948-1954年共有21艘在動工,最終完成了14艘。

實際上,大叔心目中10年建造計劃最重要的是24型戰列艦、82型戰列巡洋艦與66型重型巡洋艦,她們的主炮口徑分別為406毫米、305毫米和220毫米。而隨著反艦飛彈的出現以及考慮到來自航空兵的威脅越來越大,這些設計和建造工作均被中止。

需要說明的是,時任海軍司令的庫茲涅佐夫堅定地向史達林建議把建造航空母艦納入10年軍艦建造計劃,但未能得到贊同,不過1艘輕型航空母艦計劃列入了1956-1960年設計計劃,當時預定將會配備給北方艦隊或者太平洋艦隊。可惜的是,1955年他被免職後,所有的設計工作均告停止,這使得蘇聯海軍的航母夢又整整推後了20年!

庫圖佐夫號巡洋艦-68бис型

中型水面艦隻

戰後蘇聯首先在1947-1950年建造了10艘30K型(即「火力」級)驅逐艦,隨後在1949-1953年建造了70艘30бис型(即「快速」級),不過她的技術水平僅相當於30年代末,主要缺點是防空與反潛手段有限、適航性有限。之後,又開工建造了41型(即「塔林」級,1艘)與56型(即俗稱的「科特林」級,她也成為了我海軍051型驅逐艦的母版)。

對於護衛艦,海軍與工業部門曾有過爭論,海軍要求開發噸位更大(2000噸左右)的護衛艦,但這個建議未被接受,最終建成了81艘護衛艦,型號涉及29K型(4艘,排水量1059噸)、42型(8艘,排水量1679噸;即「科拉」級)、50型(68艘,排水量1200噸;即「里加」級,日後也成為我海軍01型護衛艦母版)和52型(1艘,屬於邊防破冰護衛艦,排水量3630噸)。

芬蘭掃雷艦,原蘇聯海軍50型護衛艦

作戰快艇

獵潛艦艇:在3個船廠建造了280艘大型(即喀朗施塔得級,分為122A型、122бис型)和110艘小型(ОД-200,199和201型)

魚雷艇:分成大型(續航性5-6晝夜,魚雷發射管4,適航性5級風浪,航速52節)與小型(續航性1-2晝夜,魚雷發射管2,航速50節),一共完成了436艘大型(TM-200型,TД-200бис型,183型和183TK型)和296艘小型(123K型與123бис型)

123бис魚雷艇

其他艦艇

根據戰爭中的教訓,蘇聯海軍建造了不少的掃雷艦艇,其中134艘基地型掃雷艦(254型和264型)、128艘錨地型掃雷艦(255型和265型)和14艘掃雷艇。

唯一沒有實現的就是登陸艦建造計劃,計劃建造195艘,但基本沒有開工。

除了艦艇建造,蘇聯海軍還大力加強了海軍航空兵建設。到1954年,基本裝備了噴氣式飛機,編制實力達到31個師-水魚雷航空兵師10個、殲擊航空兵師20個、特種航空兵師1個,另有10個獨立偵察航空兵團。不過飛機的作戰半徑依然較短而且還是沒有反潛航空兵。

1948年波羅的海艦隊圖-2T魚雷轟炸機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jxJCXIBiuFnsJQVSl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