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穀物成「超加工食物」,多吃中風、早亡風險高

2019-07-14     老年生活報

研究稱多食加工食物有健康風險

進食加工食物有損健康眾所周知,近年更出現「超加工食物」(ultra-processed food),即除了含有油、鹽及脂肪外,還添加一些工業材料,例如防腐劑、黏合劑和甜味劑。法國及西班牙分別有研究發現,進食大量超加工食物,包括早餐穀物、雪糕以及即食食物的人,患上心臟病、中風及早死的風險明顯較高。

據報道,法國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研究報告,追蹤超過10.5萬人於5年間的數據,發現進食超加工食物的分量增加10個百分點,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便上升12%。

團隊成員圖維耶解釋,雖未能證實兩者因果關係,但已有充分證據證明,公共衛生部門應提醒民眾避免進食這類食物。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亦於《英國醫學期刊》發表報告,指出團隊在1999年至2014年間,監測當地近2萬人的飲食習慣及身體狀況,發現每日進食超過4份超加工食物的人,較進食少於2份的人,死亡率高出62%,而每額外進食一份超加工食物,死亡風險則上升18%。

「加工食品」不一定都有害

「超加工食品」和「加工食品」還不完全一樣。

所謂加工食品,是把原型食物轉化為其它型態的食品。而加工食品並不一定對身體有害。

例如我們喝的蘋果汁,是用榨汁機把蘋果榨成汁;牛肉餡是用機器把牛肉絞碎;酸奶是將牛奶發酵;魚乾是將魚肉曬乾。

像這樣把食物切碎、曬乾、烘烤、裝罐、發酵等等得到的食品,都屬於「初級加工食品」。初級加工的目的,是為了讓食物可以食用、美味、方便、延長保存期。

然而,超加工食品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加入大量糖、鹽、油脂、其它化學添加劑和防腐劑,為了達到價格低廉、更加美味誘人、更加方便食用、保存期更長的效果。

遠離這些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往往含有極少、甚至已不含自然狀態下的原型食物了,營養也大量流失。真正營養與否,通常不在生產超加工食品的考量條件中。

常見的超加工食品包括:部分麵包、加工肉品、微波飯菜、碳酸飲料、薯片和餅乾等多數袋裝零食、冰淇淋、蛋糕、糖果等。

當我們在超市或賣場選購食物時,也許應多花幾秒鐘的時間思考一下,該不該把這些超加工食品放進購物籃內。

免責聲明: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後台留言聯繫小編。

精彩推薦

最新發布:他是中國人的頭號死因,比癌症還可怕!一個雞蛋就能防

不敢相信!吃黃瓜嘴巴發澀,是因為農藥殘留?很多人對此毫不知情…

微信最火的燒腦題,難倒眾多群友!求高手指點~

為啥總感覺"腦子不夠用"?七種飲食習慣讓大腦老得慢

為什麼全球一半新增肝癌都在中國?專家最新解密令人震驚

常吃土豆的注意了!幾十年來都吃錯了,這樣吃才有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l5ckGwBvvf6VcSZp5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