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往事——操的來

2019-08-02     皇城根胡同串子

我曾經待過的工廠很大,每天都有幾千人吃飯,因此食堂也很大。吃飯的人多了,炊事員就不夠了,於是各車間、科室輪流派人去幫廚。這次幫廚的全是技術科的大學生,除了一位是浙江大學畢業的女生外,其餘都是北京化工學院的學生,而且還都是北京人。

吃飯人多,需求量也大,北方的食堂以麵食為主,因此蒸饅頭的籠屜特別大,每次裝卸都要好幾個人一齊動手才能完成。

饅頭熟了後蒸汽籠罩著整個灶台,溫度是很高的。卸籠屜的時候要幾個人一塊動手才行,動作還要快,這就需要統一指揮。剛開始是喊「一、二、三」,然後大家一塊動手。後來化院的小魏為了活躍氣氛,就改為北京的一句俗語,也是很糙的一句話,「操的來」。大家在他的「操的來」的指揮下一齊再重複一句,開始了卸籠屜的工作。你別說,在這句話的指揮下大家的動作還挺整齊劃一。

那時廠里青工多,年輕,生命力旺盛,肚子餓得也快。每到開飯前大家早早地就排在賣飯窗口外面等著,食堂里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了小魏的指揮口號。由於青工里也有不少北京人,對小魏的口號很熟悉,後來小魏喊完第一句後,食堂內外的人會一齊跟著大喊一聲:「操的來」,然後就是一陣哈哈大笑。久而久之成為了食堂的一景。

這天小魏有事請假沒來。中午快吃飯了,浙大的那位女生一挽袖子自告奮勇地說:「我來」,「我來」。大家明白她的意思,誰也沒跟她爭。只見她站在灶旁的凳子上大喊一聲:「操的來!」,食堂內外所有的人一齊爆鳴「操的來。」其聲量比平常大出許多,又整齊又壯觀。

事情到此也就結束了,一會兒該賣飯的賣飯,該買飯的買飯,本應無事。沒想到那位女生看到在她的指揮下效果如此的好,心裡有些得意,於是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估計這個問題早就縈繞在她心頭不知多少日子了:「你們誰告訴我,操的來是什麼意思?」

聞聽此言,在場的全體人員鴉雀無聲,誰也不好回答。沉默了片刻,全場又一次爆發了哄堂大笑,笑得大家人仰馬翻,有的甚至笑出了眼淚。事後估計該女生的好友把答案告訴了她,以後她再也不參加卸籠屜的工作了。

(轉自新浪博客:馬營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_vY5GwBJleJMoPMuP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