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股神」雲南白藥不再炒股:清倉小米股票,已退出二級市場投資

2024-01-18     藍鯨財經

原標題:昔日「股神」雲南白藥不再炒股:清倉小米股票,已退出二級市場投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財經記者 王健文

曾經的「股神」雲南白藥要退出股市了。

在1月17日的投資者會議上,雲南白藥稱,已於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2024年也不再開展相關業務。自2019年至2022年,雲南白藥證券投資累計浮虧近8200萬元。

隨著雲南白藥逐漸退出證券投資業務,公司的董事會及管理層也迎來洗牌:「牛散」陳發樹影響力淡化,來自華為、京東等企業的新任高管則將帶領這家120餘年歷史的老牌藥企發掘出新的業績增長曲線。

炒股四年反而浮虧,雲南白藥「金盆洗手」

1月17日,雲南白藥發布的投資者會議記錄顯示,在進一步聚焦主業、謹慎投資的原則下,在進一步聚焦主業、謹慎投資的原則下,公司已於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並計劃於2024年不再開展二級市場證券投資業務。

截至2023年9月末,雲南白藥的交易性金融資產餘額為2.87億元,較年初下降88.13%。這主要是由於企業三季度處置了持有的全部小米集團股票及部分基金投資。

這也意味著,在持續出現投資虧損後,曾一度被冠以「股神」之稱的雲南白藥也將「金盆洗手」,暫時不再進行證券投資業務。

雲南白藥涉足證券投資歷史已久。早在2015年,公司就發布公告稱,將擴大證券投資範圍,使得公司可以投資與生物醫藥有關的證券投資基金以及生物醫藥行業的股票或股權。不過,彼時雲南白藥的步子邁的並不大,根據公告,公司投資股票、股權和基金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總投資額度的15%,資金額度上限不得高於10億元。

此後,雲南白藥也在逐步擴大投資範圍。2018年,雲南白藥再次發布公告,將證券投資範圍由生物醫藥相關的股票、股權及基金拓展至混合型基金/資管計劃、股票或股權、股票或股權型基金/資管計劃。

2019年6月,雲南白藥再度放開對證券投資的限制。與2015年的限額相比,此次修改後,取消了證券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例限制。僅規定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權基金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資產的15%。

隨著2019年混改完成,新華都成為了雲南白藥的第二大股東。前福建首富、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也進入了公司董事會,成為了公司的董事兼聯席董事長。此前,陳發樹也是一位「超級牛散」,在股市中浸潤多年。曾憑藉投資紫金礦業、隆基股份等公司實現財富的快速增長。

在陳發樹加入後,雲南白藥在投資二級市場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遠」。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證券投資帳麵價值就由年初的25.22億元飆升至76.62億元。

2020年,也是雲南白藥在股市上高光的一年,這一年,公司先後投資騰訊控股、小米集團、恆瑞醫藥、伊利集團等公司股票,當年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首次超過百億元,達到112.29億元。當年公司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也達到22.40億元,占當期凈利潤的比重達到32.94%。2019年及2020年兩年間,雲南白藥累計獲得公允價值凈收益24.67億元。

當年年末,雲南白藥進一步公告稱,公司證券投資會由董事長/聯席董事長牽頭組建投資執行團隊、制定執行具體投資運作方式。

但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2021年及2022年,雲南白藥卻因證券投資而利潤受損。2021年,公司公允價值變動凈虧損19.29億元,其中,僅小米集團的股票就讓公司虧損了14.04億元。2022年,公司投資再度虧損,公允價值變動凈虧損為6.20億元。

這兩年間,雲南白藥從股市上累計虧損了25.49億元。即使算上2019年至2020年的凈收益,公司從股市上的累計虧損也有0.82億元。

此後,雲南白藥便逐漸放慢了投資證券的步伐。2022年初,公司公告稱,將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權基金的比例,由不得高於凈資產的15%下調至8%。且未來將逐步減倉,不繼續增持。

董事會、管理層洗牌,公司錨定新發展曲線

涉足證券投資讓雲南白藥享受過高光。在公布2020年年報前,雲南白藥的股價整體呈上升趨勢,2021年2月,公司股價一度觸及107.79元的高點,市值也超過了2000億元。但隨著2020年年報的公布,企業股價持續下行,1月17日收盤,公司股價收於48.21元/股,市值也跌至了866.27億元,較2021年最高時蒸發了超1100億元。

對此,雲南白藥也做出了反思,在逐漸退出證券投資外,公司的董事會及管理層也在經歷變革。

2021年3月,曾任華為中國區副總裁的董明加入雲南白藥並擔任公司CEO,這也被視作公司將進一步聚焦業務發展的先兆。

此後,外部高管持續加盟。2022年1月,曾在北大等高校長期任職的張寧入職雲南白藥,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其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醫學及細胞生物學。同年6月,又一位來自華為的高管加入公司,曾任華為中國區CFO的馬明任職CFO。2023年3月,曾任京東集團副總裁的趙英明任職公司首席商務官、高級副總裁。

同時,雲南白藥的董事會也出現了轉變。在2019年混改之後,雲南國有股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及新華都分列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東,最新數據顯示,二者的持股比例分別為25.02%、24.25%,並未產生較大差距。因此,公司處於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的情況。在推薦董事會席位時,7席執行董事中,兩席由雲南國資方面推薦、兩席由新華都推薦、兩席由企業高管組成,此外一席由第三大股東雲南合和推薦。

2019年雲南白藥新一屆董事會成立時,董事長由掌舵公司接近二十年的王明輝擔任,同時,公司新設聯席董事長一職,由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擔任。不過,在2022年董事會改選時,陳發樹卻未被再次任命為聯席董事長。王明輝雖然再度當選董事長,但他卻在次年3月宣布因個人原因辭職。董事、CEO董明也在此後代理了董事長一職,直到現在,公司仍未選出新任董事長。

董事會和管理層的一系列變革下,董明逐漸成為了雲南白藥的核心人物,並開始籌劃業務上的改變。2022年,他提出了公司將圍繞「1+4+1」戰略來轉型與發展。其中,第一個「1」是指深耕中醫藥領域。「4」是指布局口腔、皮膚、骨傷以及女性關懷業務,開拓第二增長曲線。後一個「1」指數字化技術,即將AI等新技術引入到研發經營的各個環節之中。

目前看來,雲南白藥整體正在圍繞這一戰略進行轉變。自2021年來,雲南白藥的研發投入及人員增幅明顯。年報顯示,2021年,雲南白藥的研發投入由2020年的1.81億元增至3.31億元,增幅達82.99%,占總營收的比重也由0.55%增至0.91%。同時,企業的研發人員數量也由830人增至1106人。通過加碼研發,2022年,雲南白藥推出了全三七片、千金藤素片、香藿噴霧劑等中藥在研產品。

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雲南白藥還成立了4個新興業務單元(BU),包括口腔智護、精準醫美、智雲健康及智慧科技。其中,前三個業務單元主要負責拓展口腔養護產品、線下醫美、滋補和功能食品等,而智慧科技業務單元則主要負責提升公司數字化水平。

雖然目前雲南白藥的研發成果尚未落地,新型業務也仍處於拓展過程中。但公司2023年的業績已經有所回暖。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為296.89億元,同比增長10.30%;凈利潤為41.23億元,同比增長92.6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fd34438bfe87160b5b41634707a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