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史達林與霍查在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結束,兩大陣營的對抗局面就已經顯現。這種情況迫切要求剛剛取得戰爭勝利的紅海軍能夠降低來自西方世界的海上威脅。應該說,與其他軍種相比,海軍有自身的獨到優勢:高機動性,可以長時間停留在可能(或實際)的軍事行動區域,同時不進入任何國家海域,因而也不會侵犯他國主權,自然也就無法引起國際糾紛,因為海上軍事存在的法律基礎是公海自由,而無容置疑的航行自由當然也是公海自由的組成部分。
當然,要做到並不容易,因為要實現這一目的,必須保證蘇聯海軍可以進入世界大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區,可惜很不幸的是,戰後的最初十年,蘇聯海軍仍只是近岸海軍。
阿爾巴尼亞海軍的613型潛艇
1948年12月-1949年1月阿爾巴尼亞沿海掃雷是二戰後蘇聯海軍水兵在地中海實施的第一次活動。蘇聯海軍顧問團通過指導阿海軍掃雷的機會,對於亞得里亞海的水文、氣候條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通過派遣顧問的方式,蘇聯海軍和阿爾巴尼亞海軍建立了緊密的聯繫。蘇聯海軍顧問團在阿爾巴尼亞的良好表現也令蘇聯人取得了霍查的信任。這些都為蘇聯在阿爾巴尼亞建立海軍基地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1950年,蘇聯海軍戰後的第一個10年造艦計劃尚未完成。能利用通氣管在水下充電的613型中型常規潛艇,68К型火炮巡洋艦都尚未竣工。此時的蘇聯海軍缺乏能在地中海和西方海軍有效對抗的艦艇。所以,阿爾巴尼亞沿海掃雷行動雖然為良好的蘇阿關係奠定了基礎。史達林此時還不想馬上在阿爾巴尼亞建立海軍基地,時機尚不成熟。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已經開始構想在世界大洋的存在問題。首先蘇聯海軍研究了美國及其盟國海軍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活動的特點、戰略布局、作戰樣式等。之後,1956年,蘇聯海軍北方艦隊與太平洋艦隊的潛艇開始全自給力航行,開始了初步的遠洋探索,目的在於掌握可能的敵方海軍作戰區域情況。2年後,蘇聯海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遠洋嘗試。
發羅拉灣的蘇軍613型潛艇
1958年,蘇聯海軍將一支由12艘潛艇組成的潛艇支隊從波羅的海分批調至地中海(阿爾巴尼亞的發羅拉灣),蘇軍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臨時駐泊站,潛艇所需的全部岸上設施一應俱全。該支隊(包括2艘供應船)由C.葉戈羅夫海軍上校指揮,在作戰上隸屬黑海艦隊。支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在阿以衝突地區附近長期監視美國海軍第6艦隊和以色列海軍的艦艇。蘇聯潛艇自由地航行在地中海,令北約極為頭疼,美國總統甘迺迪說:「阿爾巴尼亞第一次使蘇聯成為『地中海國家』,這一威脅是難以接受的。」不過遺憾的是,好景不長,3年之後的1961年12月,由於蘇方與阿方領導人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蘇聯海軍失去了這個重要的駐泊點。由於這個重要後勤保障點的失去,對於之後幾年蘇聯海軍在地中海的戰鬥值勤活動產生了不少的影響,當然蘇聯海軍還是留下了一點禮品(4艘潛艇,其餘8艘潛艇從發羅拉灣回到原基地)給了阿方。
連結:發羅拉灣
地中海亞得里亞海東南部海灣。在阿爾巴尼亞西南,介於阿克羅采勞尼亞和隆加拉兩海岬之間。長17.5公里,寬約9公里。最深處51米。灣口薩贊島設有海軍基地。東北岸有發羅拉港市。
發羅拉灣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KLD3IBnkjnB-0zt-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