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醫生註冊主任(即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署長)公布了第五批涵蓋28項獲特別註冊委員會承認醫學資格的名單。其中,新增內地的首都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所高校的7項醫學資格。首都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均是首次入選。至此,內地總共已有八所大學的17項醫學資格受香港認可。
持獲承認醫學資格的非香港本地培訓醫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可從特別註冊途徑申請在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即醫院管理局、衛生署、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擔任醫生工作。根據香港醫管局信息,醫管局給出的住院醫生(Resident)月薪為75889-151234港幣,約合人民幣7-14萬元。
不過,內地籍醫學生若想拿到這份起薪7萬元的工作,還需要面臨多個關卡。
考試難,免試也難
內地籍醫生香港行醫面臨機遇與挑戰
根據規定,持獲承認醫學資格的非香港本地培訓醫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可從特別註冊途徑申請在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即醫院管理局、衛生署、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擔任醫生工作,並在服務一定年期、取得獲承認專科資格及通過評核後獲得正式註冊在港執業。
至於持獲承認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可參加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可取得正式註冊。
這是不是意味著,通過特別註冊途徑,內地醫學生有了上述醫學資格和一年實習經歷後,就能免試(香港醫委會的執業資格試,也稱 LMCHK 考試)進入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執業了呢?
答案是遠遠不夠。
根據香港政府在2021年發布的回應《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的新聞公報,特別註冊的醫生須受多重監管,以確保質素,包括:
(a)持有非本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並已在該等醫學院所在的任何地方取得醫生註冊資格;
(b)如特別註冊醫生已持有專科資格,其資歷須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認可等同本地專科資格;
(c)如特別註冊醫生未獲得專科資格,須在香港接受或繼續其專科培訓,醫專及其專科學院將監察其表現再頒授本地專科資格;
(d)在取得專科資格後在公營機構工作最少五年,期間須接受持續的在職評核,確保其表現良好,並具備醫生的能力。
據了解,如果申請者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要在公營機構獲得正式註冊,需要同時滿足a、b、d等多個條件。此外,粵語流利也是醫院招聘時的一個關鍵條件。
據上文所述的港府新聞公報,在1996年9月之前,非本地培訓醫生是香港醫生人手供應的重要來源。其後,所有非本地培訓醫生均須通過 LMCHK 考試,並完成指明的評核期,方可在香港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執業。
結果,持有非香港本地醫學資格的新增註冊醫生所占比例大幅下降,由1992年至1996年五年間的每年平均56%降至2015年至2019年五年間的每年平均13%。經執業資格試途逕取得香港執業資格的醫生為數甚少。原因不一而足,執業資格試關卡重重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近年來推行的「免試」路徑,可以說是為香港吸引醫生增加了新的途徑,但申請者仍然面臨多重關卡,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公營醫院醫生缺口大
眼科就診平均要等1年8個月
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截至今年3月31日,香港有16459名醫生,即每1000名人口只有2.16名醫生,比例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而公營和私營體系的醫生人手各占約一半,但公營系統卻提供香港九成的住院服務。
公營醫療資源不足為患者就醫帶來了極大挑戰。
據了解,香港公立醫院的專科門診採取的是分流制度。市民無法直接前往專科門診,要先到普通科門診,或是找私家、家庭醫生問診。如有進一步看診的需要,再由醫護人員開轉介信,推薦專科門診。新轉介的個案通常先由護士甄別,再經專科醫生覆核,將患者分為緊急新症、半緊急新症和穩定新症三種情況。
根據香港醫管局官網信息,被列為緊急及半緊急的病人,會儘量安排在兩到八星期就診。從該局公布的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數據來看,統計期內專科門診就診量在84.6萬左右,穩定新症人次在57.9萬左右,占比超過68%。
根據上述統計期內的數據,緊急新症基本能在1周或1周內得到救治。半緊急新症輪候最快的科室是精神科,輪候的中位時長在3-4星期。
而那些被列為穩定新症的病人,可能要面臨更長時間的等待。
根據上述統計期內數據,穩定新症的輪候「重災區」是眼科。在九龍中、九龍東、新界東、新界西等醫院聯網的輪候時間的中位數,全在80個星期左右,也就是患者要等上1年加8個月才能排上。而即便是輪候時間較短的兒科,在各區域的公立醫院就診也要至少等上3個月左右。
圖片來源:香港醫管局
在公營醫療機構人手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香港正在通過推出多項措施吸引、培訓和挽留人才。像薪資優勢、住房補貼、25天年假等,都是吸引醫學人才在香港就職的重要因素。
根據香港醫管局信息,醫管局給出的住院醫生(Resident)月薪為75889-151234港幣,約合人民幣7萬-14萬元;副顧問醫師(Associate Consultant)月薪為154832-178384港幣,約合人民幣14.4萬-16.6萬元。在各項舉措的合力推動下,2023-2024年度醫管局醫生比前一年增加超過260名,而離職率也從2021-2022年度的8.1%回落至2023-2024年度的5.2%。
南都健聞(nanduijk)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王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