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仍在「作案」 廣州醫院採取緊急措施!

2023-11-16   南都i健康

原標題:支原體肺炎仍在「作案」 廣州醫院採取緊急措施!

「我們最近的接診人數波動不大,其中10%至15%是肺炎支原體,還有流感、新冠以及其他秋冬常見呼吸道疾病」,11月15日下午,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向媒體介紹該院應對門診高峰及床位緊張情況的措施。

據介紹,自8月至今,該院珠江新城、兒童醫院兩院區的兒內科、發熱門診總就診人數在2400至2850之間波動,整體變動不大,周末、晚間就診人數相對較多,醫院增加了夜診醫生和呼吸內科專科醫生的排班數量,患兒候診時間已降至平均2小時左右。

兒科門診夜間、周末人更多

候診時間已降至平均兩小時

「從8月到現在,我們兒內科和發熱門診(珠城新城院區和兒童醫院院區)的總就診人數在2400至2850之間, 周末會相對多一些,晚上就診人數也相對較多」,醫務處主任賈煒介紹。

為此,醫院加大醫護人員的投入,動態調整相應專科的號源,以緩解發熱門診和兒內科的接診壓力,「比如,針對晚上就診人群相對多的特點,平常可能5名同事同時看診,現在晚上一般會增加2至3名醫生;呼吸專科一個專家的號源,從平時的50個增加至70個」。

市婦兒醫療中心內科部副主任、呼吸科主任醫師印根權介紹,科室採用提前排好應急支援班的方法應對人手問題,「我們排了7個支援班,比如周末病人多的情況下,先按順序叫3個支援班,如果不夠再按順序叫後面的,實在不夠就誰住醫院附近誰回去加班」。

同時,該院進行了全院統籌、動態調整,醫務部門定期組織急診科、呼吸科、PICU、感染科、發熱門診、兒內科門診等相關科室,匯總工作難點,立即解決問題。

在一系列應對措施下,賈煒介紹,患兒的候診時間降到了平均兩小時左右,「如果正好是高峰時過來,等的時間會相對長一點,但平均下來候診時間在兩小時左右」。

對於目前就診患兒的疾病分布,賈煒表示,在進行病原體檢查的患兒中,肺炎支原體感染 比例在 10%至15%之間波動,還有流感、新冠以及其他秋冬常見呼吸道疾病,各疾病比例變動也不大,「最近從門診接診人數來看,流感呈相對下降的趨勢,總體的數量、比例變化都不大」。

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醫務處主任賈煒。

住院床位全院統籌

危重症患兒較少

住院床位方面,賈煒介紹,醫院統籌了中心多個院區的收治床位,將急診科觀察室、急診病房、呼吸科、內科綜合病房、感染科、PICU等相關病區納入統一管理,及時調配床位約320張,「總體從床位數來說,能夠滿足患兒的住院需求,有時會存在延遲,我們會進行預約,保證病床的流轉和使用」,同時,由於增城院區有新的病房投入使用,病床的緊張情況也得到了緩解。

呼吸科主任醫師印根權主要駐守在增城院區,他介紹,目前各種呼吸道病毒發病較分散,還是 以支原體感染為主,流感占第二位,「感染病房90%以上是支原體肺炎,病房基本上全是滿的,每個病區都有十幾個病人在排隊,我們也在加緊進行床位流轉」。

在保障重症患兒的安全救治方面,賈煒介紹,目前中心共有73張PICU床位,其中珠江新城有20張床位,兒童院區有23張床位,近期增城院區也增加至30張床位,並做好擴大的準備工作,可以滿足支原體肺炎等重症兒童的救治需求。

「真正的支原體肺炎重症感染病例,目前為止是零」,賈煒表示,今年秋季的呼吸道感染情況與去年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去年以新冠感染為主,「新冠感染中是有一些重症的,但今年完全不一樣,目前觀察發現,重症的相對很少,比去年要少」。

印根權介紹,病房中的支原體肺炎患兒中,雖然一些患兒高燒不退、影像表現相對比較重,但臨床上的症狀相對較輕,重症率比較低,「真正達到要插管、上呼吸機的危重情況的,基本上很少」。

市婦兒醫療中心內科部副主任、呼吸科主任醫師印根權。

兒科專家印根權:

當心支原體反覆感染

護理兒童要「三分飢和寒」

支原體肺炎難治嗎?印根權表示,支原體肺炎分型較多,其中的「難治型」在臨床上實際並不難對付,「稍微重一點的用支氣管鏡、激素、丙球,根據CT分型,如果是容易留後遺症的病人,我們早一點干預,預後都是很好的,不用太擔心」。

「這一次肺炎雖然看上去很重,來勢兇猛,但最後的預後是挺樂觀的」,印根權提醒家長們,不用太過擔心,「當然,該看病看病,不要『拖』」。

他建議,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發燒,可以居家兩三天,進行對症處理,期間觀察精神、食慾,如果三天不退燒,就要找醫生看診;如果孩子咳嗽,咳得不重、一般情況很好的話可以等上三五天看是否好轉,如果咳嗽劇烈,就要早一點去看診、用藥。

對於已經感染過支原體的孩子,印根權提醒,也要 當心反覆感染,「支原體抗體在病人接觸病原體後的3至4周達到滴度高峰,1至3個月後慢慢下降,有的持續到半年,但這個抗體保護性不夠,會反覆感染,所以,護理很重要」。

印根權非常強調育兒護理的重要性,他的護理理念是「三分飢和寒」, 「三分飢」是指吃飽但別撐著,不追飯,每晚睡前1.5小時不吃東西;同時,入睡要 「三分寒」,保證孩子全身各部位乾爽無汗,先保證不熱,再保證不冷。

市婦兒醫療中心內科部副主任、呼吸科主任醫師印根權強調,兒童護理要「三分飢和寒」。

市婦兒醫療中心內科部副主任、呼吸科主任醫師印根權強調,兒童護理要「三分飢和寒」。

印根權介紹,他最近接到一個三輪感染的病人,第一次是肺炎鏈球菌合併流感導致肺膿腫,第二次是支原體感染,第三次又感染了支原體,「我問了病史,告訴孩子媽媽,這孩子就是『捂』出來的,因為之前生病很重,家人很焦慮,拚命給孩子蓋、怕他受涼,各種『捂』」。

「在我們ICU,空調開到22、23攝氏度,孩子就一件衣服搭著肚子,其實很舒服,而我們一些家長,孩子一發燒感冒就拚命捂,平時不發燒時也經常覺得孩子冷,26攝氏度也要給孩子長袖長褲、背心馬甲,結果導致孩子晚上睡不好覺,反而容易生病」。

印根權說,他在門診接診時都會給家長宣教日常護理的重要性,他希望家長們都能明白,增加孩子抵抗力的最好「藥方」,其實就是四個關鍵:正確的護理、全面的營養、適當的鍛鍊、開心的心情。

市婦兒醫療中心藥學部副主任、主任藥師莫小蘭

不要自行使用抗病毒、抗菌藥物

市婦兒醫療中心藥學部副主任、主任藥師莫小蘭提醒,對於兒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藥物治療的原則是以休息、多飲水、對症處理為主,公眾在居家過程中要避免濫用抗病毒藥物、抗菌藥物, 「在明確有支原體感染或由醫務人員判斷之後,再使用相應抗菌藥物」。

對於支原體肺炎的用藥,莫小蘭表示,包括阿奇黴素在內的 大環內酯類藥物仍是首選,通常在治療72小時後可以初步評估療效。

什麼時候可以考慮新型四環素類藥物進行替代治療?一方面,對於大環內酯類藥物明確耐藥的患者,往重症發展時,醫生可以考慮使用 新型四環素類,「由於可能有牙齒黃染和牙釉質發育不良的影響,通常只適用於8歲以上患兒, 8歲以下使用的話一定要經過醫務人員評估,進行充分的利弊權衡、知情同意後才能夠使用,這一類 首推的是多西環素」。

莫小蘭提醒,在服用阿奇黴素等藥物時,要注意看說明書、選好服用時間,因為 食物可能降低阿奇黴素的吸收,通常建議在餐前1小時或餐後2小時服用,但也有一些片劑、干混懸劑允許與食物同服,「所以要注意查看藥物說明書」。

另外,有基礎病的患兒,在服藥前要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如,阿奇黴素對心臟疾病、服用免疫製劑的患兒需要慎用,「 有基礎病的孩子,建設用藥前諮詢醫生或藥師,中藥、西藥儘量不要同時服用,最好能間隔一個小時」。

有些孩子在接種疫苗後會有發熱反應,莫小蘭提醒, 不建議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來預防接種後的發熱或不良反應。

南都健聞(nanduijk)報道

采寫:南都記者李文 通訊員周密

關注「南都健聞」

進入後台回復關鍵詞

查看更多健康資訊

回復 【疫苗】

查看疫苗接種點匯總

回復 【發熱門診】

查看附近的發熱門診

回復 【核酸】

查看核酸檢測採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