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醫生:無需恐慌,與泡菜屬於同級

2023-07-14   南都i健康

原標題:世衛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醫生:無需恐慌,與泡菜屬於同級

7月14日

世衛組織官網顯示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世界衛生組織

(簡稱「世衛組織」)

糧食及農業組織

(簡稱「糧農組織「)

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

(簡稱「聯合專家委員會」)

發布了

無糖甜味劑阿斯巴甜

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

世衛發布的無糖甜味劑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第2B組), 聯合專家委員會重申其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

南都健聞記者在電商平台上搜索發現,可口可樂纖維+、百事可樂無糖、炫邁無糖口香糖、樂事馬鈴薯片等日常零食產品, 在配料表中標明含有阿斯巴甜,含量則沒有標明

電商平台上百事可樂的配料表。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致癌物後,公眾是否還能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飲料?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主治醫師林鈴在接受南都健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國際癌症組織是依據什麼樣的研究證據和邏輯做出的結論,但是從已有的高質量研究來看, 對於阿斯巴甜致癌這件事,公眾很大可能不需要過度焦慮

但是我們要注意, 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含有阿斯巴甜作為甜味劑的食物;不要再使用非糖甜味劑(比如阿斯巴甜、安賽蜜)控制體重。」

01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阿斯巴甜為「可能致癌物」

據世衛組織官網顯示,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第2B組)。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正在不斷擴大科學探索,評估癌症的可能誘發或促進因素,以期減少患病數和人類死亡,」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司長Francesco Branca博士說。「對阿斯巴甜的評估表明,雖然在常用量方面安全性不是主要問題,但已對潛在影響作了描述,需要通過更多更好的研究來進行調查。」

聯合專家委員會得出結論,所評估的數據表明沒有充分理由改變以往確定的 阿斯巴甜每公斤體重0-40毫克這一每日允許攝入量。因此, 委員會重申,人們可在這個每日限量內放心食用。例如,假設沒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攝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減肥軟飲料,一位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飲用9-14罐以上才會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

人類和動物致癌性的證據有限,致癌性如何發生的機理證據也有限,這一發現強調了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來完善我們對食用阿斯巴甜是否構成致癌危害的理解,」來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專著規劃的Mary Schubauer-Berigan博士表示。

「聯合專家委員會還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考慮了癌症風險的證據,並得出結論, 食用阿斯巴甜與人類癌症之間存在關聯的證據並不令人信服,」世衛組織食品和營養標準和科學建議處處長Moez Sanaa博士說。「我們需要開展更好的研究,在現有隊列中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並重複開展飲食問卷調查。我們需要開展隨機對照試驗,包括與胰島素調節、代謝綜合徵和糖尿病相關的機理途徑的研究,特別是與致癌性相關的研究。」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和聯合專家委員會對阿斯巴甜影響的評估,是基於從一系列來源收集的科學數據,包括同行評議論文、政府報告和出於監管目的進行的研究。這些研究已經過獨立專家的審查,兩個委員會都已採取措施確保其評價的獨立性和可靠性。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世衛組織將繼續對新的證據進行監測,並鼓勵獨立研究小組進一步研究阿斯巴甜暴露與消費者健康影響之間的潛在聯繫。

02

阿斯巴甜與電磁波、泡菜為同級「可能致癌物」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造(化學)甜味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泛用於各種食品和飲料製品,包括減肥飲料、口香糖、明膠、冰淇淋、酸奶等乳製品、早餐麥片、牙膏和止咳藥水和維生素咀嚼片等藥物。

炫邁無糖口香糖的配料表。

阿斯巴甜有強烈甜味,熱量幾乎為零,因此被食品工業視為代替蔗糖的甜味劑。迄今,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使用已在英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丹麥、德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近100個國家獲得許可。

真果粒的配料表。

馬鈴薯片的配料表。

IARC的致癌物分級對於產業端的影響如何,是否意味著會對人們健康帶來威脅?

IARC致癌物分級表。

林鈴對此解釋,「實際上, IARC的致癌性分級不等於致癌強度IARC 的致癌分級依據是致癌證據的確鑿程度,和致癌強度或對人類的實際威脅程度沒有必然聯繫。」

林鈴提到,「據報道, 此次IARC將阿斯巴甜列為的是2B級:可能對人類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同屬於此類的還有泡菜等,而此類致癌物對人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也並不充分。我們大可不必對此產生恐慌,畢竟夜班工作、紅肉還被列為2A級的致癌物,致癌風險排在2B級之上。」

03

阿斯巴甜的食物飲料還安全嗎?

對於阿斯巴甜安全性的爭議,林鈴則認為, 應該根據使用者的身體情況和每日攝入量綜合考慮其攝入後的影響

南都健聞記者注意到,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聯合專家委員會所指, 使用者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

在林鈴看來,「即使阿斯巴甜攝入過量可能有致癌風險, 在日常的食品攝入和飲料的飲用量上也是很難超過40mg/kg體重的。例如:一罐355毫升無糖可樂約含180毫克,對於一個體重75公斤的成年男性而言需要在一天內飲用大約21罐(7.3升)無糖可樂才能達到FDA規定的50毫克每千克體重的日攝入量上限。」

此外,要注意的是,有專家提到, 阿斯巴甜雖然不像蔗糖有熱量,但同樣可能增加肥胖風險

今年5月,世衛組織發布一份關於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不要使用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等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降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世衛組織指出,對現有證據的系統性回顧表明, 使用非糖甜味劑在降低成人或兒童體脂方面沒有任何長期益處

林鈴指出,「長期使用非糖甜味劑可能存在潛在不良影響,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成人死亡率的風險。所以, 從健康角度來說,各種含糖飲料以及各種甜味劑飲料,建議少喝。」

「但若真的有需要長期攝入甜味劑, 天然甜味劑相對安全風險更小。天然甜味劑一般是指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目前實現商業化生產的主要有三種, 其中在全世界用得最多、最廣泛的天然甜味劑是甜菊糖苷,它是從南美洲一種菊科植物的葉片中提取出來的天然物質, 而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甜葉菊種植國和甜菊糖苷生產國;此外, 羅漢果裡面的羅漢果苷以及 甘草中的甘草酸也是天然甜味劑,但這兩種甜味劑目前因為種植量和生產成本問題,價格相對較高,沒有大規模推廣。」

南都健聞(nanduijk)報道

采寫:南都記者 伍月明 實習生 康琦悅 趙琳琳

整理:實習生 田桔宏

關注「南都健聞」

進入後台回復關鍵詞

查看更多健康資訊

回復 【疫苗】

查看疫苗接種點匯總

回復 【發熱門診】

查看附近的發熱門診

回復 【核酸】

查看核酸檢測採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