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年齡最大人工心植入在穗完成

2023-11-01   南都i健康

原標題:國內年齡最大人工心植入在穗完成

「快80歲了,還能每天都被你們監督著『運動』,真是沒有想到。」76歲的終末期心臟病老人陳阿姨近日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外科接受了俗稱「人工心」植入的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術,反覆胸悶氣促5年、曾經歷了肺葉切除術、胃切除、心臟二尖瓣鉗夾術等3次「大手術」的陳阿姨成功又闖過一關,經過加速康復外科康復後,順利出院,重獲「心」生。

據悉,這是國內可考年齡最大的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逸仙團隊打破年齡壁壘,用一顆「中國心」——國產左心室輔助系統,帶來生命奇蹟。

術中植入的左心室輔助系統。

終末心衰,高齡患者面臨治療困境

「稍微動一動就胸悶、氣短明顯,整晚沒法平躺睡覺,這樣的症狀已經陸續困擾了我整整5年!」初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鄭俊猛教授的門診,陳阿姨便迫不及待地向久仰其名的鄭俊猛教授訴說身體不適的情況。

陳阿姨是一位終末期心衰患者,從5年前出現胸悶氣促的症狀,曾經在當地醫院接受二尖瓣瓣膜夾植入手術,但症狀沒有明顯改善,甚至越發嚴重,近幾個月來,陳阿姨飽受胸悶、氣短的困擾,整晚都無法平躺睡覺。由於年齡太大,當地醫院無計可施,在多方打聽之下,慕名向鄭俊猛教授團隊求醫。

經過檢查,團隊發現陳阿姨的射血分數(EF)僅為19%,不及正常人1/3(正常人至少EF>60%),同時陳阿姨二尖瓣重度返流、主動脈瓣重度返流,屬於終末期心衰狀態。鄭俊猛教授在患者入院後完善了心臟彩超、心臟造影和ECT等各項檢查,同時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利尿劑等調整患者心功能,效果不佳。經醫療團隊研判,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是陳阿姨存活的唯一希望。

陳阿姨的心臟彩超檢查報告。

道阻且險

團隊攜手突破年齡「禁區」

「患者處於終末期心衰,營養狀態極差,體重不足45kg,且合併消化道出血病史,這使得手術風險大大提高」,鄭俊猛教授表示,「我們組織了多次中外專家聯合討論,以及院內多學科會診,經過多團隊聯合調理,最終敲定人工心臟植入術方案和手術時間。」

手術如期進行,在心血管外科鄭俊猛教授、梁石副主任醫師及王萌副主任醫師的嫻熟操作和精密配合下,麻醉科紀風濤教授團隊應用tee(經食道超聲心動圖)的引導並實現確切定位,手術護理團隊積極配合穿針置線、放環固定,順利將超小型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植入了患者體內。

當人工心泵頭安置成功,隨著人工心臟控制器上數字的調整,這顆承載著希望的血泵以設定的速率成功運轉起來,鄭俊猛教授團隊每個人都長舒一口氣——這意味著手術成功了!據悉,陳阿姨也是目前國內可考年齡最大的人工心臟植入患者(與同年5月西交大附一院心外科團隊案例同歲)。

術後,陳阿姨恢復良好。

「中國心」為高齡老人生命「續電」

陳阿姨於術後第一天清醒,心血管外科及ICU團隊立即為患者進行早期ERAS(加速康復外科)康復,經過月余的康復與治療,陳阿姨轉出普通病房,和家人團聚,並在團隊的護航下開展人工心臟適應性訓練。

鄭俊猛教授指出,人工心臟手術沒有明確的年齡限制,因術後抗凝緣故,僅有高危出血風險患者納入絕對禁忌症,即使是年齡較大的患者,也有機會通過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獲得新生。

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為醫療領域帶來了巨大的突破。人工心臟的出現,不僅為那些等不到心源的心臟移植患者提供新的選擇,也為那些暫時無法接受移植手術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南都健聞(nanduijk)報道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黃睿 劉文琴 程穎

關注「南都健聞」

進入後台回復關鍵詞

查看更多健康資訊

回復 【疫苗】

查看疫苗接種點匯總

回復 【發熱門診】

查看附近的發熱門診

回復 【核酸】

查看核酸檢測採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