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馬力歐兄弟電影》:遊戲媒體10分,電影媒體5分

2023-04-13     ACGx

原標題:《超級馬力歐兄弟電影》:遊戲媒體10分,電影媒體5分

題圖 / 超級馬力歐兄弟電影
首要目標:服務遊戲用戶

4月接連上映的兩部遊戲改編電影《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和《超級馬力歐兄弟電影》(下稱《馬力歐》),在各自的遊戲粉絲中收穫了非常正面的評價。其中,《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堪稱口碑、票房雙豐收,是近年來難得的改編佳作。而針對《馬力歐》,遊戲領域和影視領域的評價卻出現兩極化,遊戲玩家對這部電影評價很高,遊戲媒體IGN中國,更是給出《馬力歐》10分的滿分評價。但在影評人群體里,《馬力歐》的評價卻很低。

借用國外爛番茄和Metacritic的專業影評人分數,《馬力歐》僅有54%的爛番茄新鮮度,Metacritic專家分數為47。在影評人看來,《馬力歐》的故事有著非常大的硬傷。《馬力歐》在遊戲玩家和影評人群體里呈現出的不同觀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對未來的遊戲改編電影領域而言,是否又有借鑑意義呢?

套路化的電影劇情,與密集的遊戲彩蛋

遊戲改編電影有很多種形式,可以是提取遊戲主線情節,也可以做遊戲劇情的前傳,還可以在遊戲世界觀下重新編寫一個故事。你很難說清楚《馬力歐》到底遵循的是哪種改編方式,遊戲玩家們熟悉的「馬力歐從酷霸王里救公主」這段簡單遊戲主線,被改編為馬力歐從美國的布魯克林穿越到蘑菇王國,和公主並肩作戰,從酷霸王手裡救弟弟路易,再順便拯救整個蘑菇王國,同時又重新獲得家庭認可的故事。

電影的敘事類型屬於非常標準的好萊塢式「loser逆襲為英雄」。故事不僅順應時代特徵,將碧姬公主塑造為獨當一面的強大女性,而且還為馬力歐引入了相當多的人物關係,包括父子關係、和路易的兄弟情誼、和咚奇剛的友情,以及和碧姬公主之間亦師亦友的感情。這些看似用來塑造角色完整性的情節,卻無法在90多分鐘的時長里自圓其說。整部電影邏輯匱乏,人物動機也相當微弱,就劇情本身而言,最合適的觀眾群體大概是兒童。

不過,跳出劇情本身,面對這個從任天堂遊戲里複製過來的電影世界,坐在影院的任天堂玩家們又怎麼會真的在意電影的敘事邏輯呢?

《超級馬力歐64》《路易吉鬼屋》《超級馬力歐3D世界》《超級馬力歐賽車》《超級馬力歐銀河》《耀西島》《超級馬力歐奧德賽》《超級咚奇剛》,任天堂大量遊戲彩蛋一個接一個被放置在電影中,令人目不暇接。各種道具、角色動作、場景都是復刻自各款遊戲。粉絲們印象深刻的電影鏡頭,包括馬力歐變成貓咪,是出自《超級馬力歐3D世界》;大段的賽車追逐戲,則是將《超級馬力歐賽車》的彩虹橋搬進了電影中。當然,電影里也有對中國玩家而言比較冷門的遊戲彩蛋,比如被關在牢籠里、任何時刻都在說喪氣話的小藍星星,是《超級馬力歐銀河》里的Luma,它的台詞也直接引用自遊戲台詞。

從最早的FC玩家,到如今的Switch玩家,都能在為電影里看到自己玩過的遊戲興奮且激動。不需要動腦的劇情體驗,搭配同樣老少通吃的遊戲彩蛋,《馬力歐》的受眾目標顯然是各個年齡階段的任天堂遊戲玩家。

像《超級馬力歐兄弟》這種具備大量遊戲記憶點而故事細節模糊的遊戲IP,由於受眾過於廣泛,其實改編難度極大。去年,ACGx《即將38歲的馬里奧,第四次登上大銀幕》一文中回顧了這個IP過去30多年裡的3次改編電影,而今看來照明影業和任天堂合作的這第四次改編模式,或多或少受到了1986年日本本土動畫電影《超級馬里歐兄弟:拯救碧琪公主大作戰》的影響。《馬力歐》照搬遊戲場景、音樂、角色梗,甚至馬力歐和路易的穿越情節,都可以在這部1986年的動畫電影里見到。由於製作公司和年代的不同,使得這兩部動畫電影在敘事風格上有著日式和美式的差別,但是它們都很好地發揮了「任天堂遊戲廣告」的功能。

作為任天堂「三駕馬車」,此次重回影視領域的馬力歐大電影也讓任天堂極為重視。宮本茂不僅擔當電影製片人,改編過程中任天堂或許給予製作方照明娛樂極大的「製作建議」,才成就了電影如今的樣子。

這部電影選擇徹底靠攏遊戲玩家,放棄路人觀眾,它的底氣也是源自這個IP38年來持續不斷的遊戲內容輸出。根據2020年馬力歐35歲時的統計,由其擔任主角的遊戲累計在全世界總共賣出了5億份。多款遊戲里密集的元素,都被串聯進了電影里,給全球任天堂遊戲玩家最好的觀看體驗,對馬力歐這個IP而言是最穩妥也是最合理的影視化模式。

《馬力歐》上映的首周,全球票房達到3.77億美元,有可能會成為全球遊戲改編電影票房NO.1,顯示出了頂流IP的強大影響力。4月27日電影將在任天堂的老家日本上映,那將會是對《馬力歐》遊戲改編電影模式的新一輪考驗。

遊戲IP成為好萊塢的「IP金礦」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遊戲改編電影都是將遊戲元素融入當下流行的電影類型片中,深刻、繁複或加入太多電影人想法的遊戲改編電影,早已被印證過失敗(這裡說的正是1993年的《超級馬力歐兄弟》真人電影),既不能討好遊戲粉絲,也很難吸引路人。倒是帶有強烈視聽元素的遊戲改編電影,根據類型片模式進行製作,固然遊戲粉絲不會完全認可,卻能夠收穫意料之外的路人票房,比如《神秘海域》《生化危機》《古墓麗影》等。

近幾年,遊戲改編電影逐漸擺脫了遊戲粉絲眼裡「恰爛錢」的存在,成為遊戲IP方通過其它文化領域運營IP的一種強力手段,遊戲IP也成為好萊塢新的「IP金礦」。在改編過程中,遊戲公司的介入程度、電影創作者對遊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選擇把遊戲IP套在什麼樣的類型片上——這種種要素都決定了遊戲改編電影是否能夠成功。

這裡所說的成功,一方面是電影層面的,包括票房和續集,這是電影出品公司做遊戲改編電影的目的;另一方面則是對遊戲IP的煥新,長大後的玩家們想要在更多文化里看到遊戲內容,這是遊戲公司參與到電影製作層面的重要原因。

但實際上遊戲公司想要給遊戲玩家看的,和影視公司想做的,未必能夠達到完美統一。

比如2016年的《刺客信條》,玩家能看懂的大概就只有信仰之躍,劇情則是連玩家和路人觀眾都難以理解。而後將要影視化的育碧旗下另一個大IP《細胞分裂》遭遇劇本重寫,後再無下文,不知道是否受到了《刺客信條》電影的影響。

2019年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合作的《大偵探皮卡丘》,粉絲們對電影里登場的大量神奇寶貝毫無招架之力,但是噴起劇情和演員來還是很用力。

2020年的《刺蝟索尼克》,是派拉蒙在吸取了玩家的建議後回爐重造索尼克的建模,以好萊塢合家歡喜劇片模式打造影片。影片中融入大量世嘉遊戲梗,在遊戲玩家看來滿眼都是情懷,普通觀眾也可以看個樂呵。第一部成功後,派拉蒙緊接著製作了續作《刺蝟索尼克2》,《刺蝟索尼克3》也將在2024年上映。而今,派拉蒙又從有著緊密合作關係的孩之寶那裡獲得《龍與地下城》桌遊的影視化開發權,基於遊戲世界觀,在尊重遊戲內容的前提下寫了一個新故事。

除了派拉蒙,環球影業也在做遊戲改編電影。2021年的《真人快打》就由於打戲太假而被遊戲粉絲稱為「假人快打」。環球影業的另一部遊戲改編電影,由傑森·莫瑪主演的《我的世界》在三度撤檔又定檔後,再一次定檔2025年4月4日。

眼下,這邊環球影業和任天堂聯手製作了《馬力歐》剛上映不久,傳奇影業就宣布將攜手卡普空開發《街霸》的影視片。向遊戲粉絲賣情懷已經成了如今這些遊戲改編影片的拿手好戲,但情懷要素怎麼賣,一部電影里要融入多少情懷,這就非常值得考量了,畢竟不是每一個遊戲IP都有馬力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隨著遊戲改編電影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它最終還是要回歸電影的本質,即故事到底好不好看。未來的遊戲改編電影市場,可有得瞧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f0a9f9015048476c42bee9189f2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