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胸悶、心慌怎麼辦?這種情況要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3-07-05   南都i健康

原標題:「二陽」胸悶、心慌怎麼辦?這種情況要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

近期新冠感染出現小高峰,「二陽」的人數逐漸增加,專家提醒,新冠的重複感染會對一些重要的器官系統造成傷害,其中之一便是心臟病的風險增加。研究數據顯示,重複感染者中有58%存在心臟異常的情況。

那麼,首次或多次感染康復後如何加強自我健康管理?感染後症狀依然持續數月時,又該如何科學應對?

為了讓人們更多地了解新冠感染後的心血管防治,關注自身身體健康,南都健康大講堂走進了「體檢關『心』,健康安心」——雅培關注新冠流感化後心血管健康的活動現場,邀請到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歐陽平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詹紅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檢驗科主任夏勇教授以及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健康管理醫學科主任陳露詩教授,為大家帶來一場主題為《體檢關「心」,健康安心》的健康科普訪談,直播獲得37W+關注。

直播現場

新冠病毒入侵心肌細胞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2年8月發表在《自然》上的文章證實,在全身器官中,新冠病毒影響最大的就是心臟,文章還表明,通過對15萬人的隊列數據研究後發現,感染新冠後,健康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247%。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歐陽平教授強調:「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多次感染新冠,受影響最大的是肺部,實則不然。新冠確實一開始與肺有所關係,但病毒進入身體後還可能直接入侵心肌細胞,進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和相應的損傷,同時新冠導致的氧供應不足、炎症反應等均會加重心臟負擔。從風險的影響時長角度來看,新冠感染可增加包括心肌炎在內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風險,且這種影響可能是長期的。陽康後,心血管風險反而更加值得關注,若不及時提防風險,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心臟健康問題。」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歐陽平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詹紅教授表示,「二陽」患者的症狀多為喉嚨痛、發燒、全身酸痛乏力。此前,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在3-6個月後逐漸減少,自體免疫力又不足以對抗病毒侵襲,從而發生二次感染。

「二陽」症狀輕重因人而異,總體而言,與「一陽」相比,「二陽」大多以無症狀或輕型病例為主,但也有少量重症患者。

對此,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健康管理醫學科主任陳露詩教授補充道,雖然二次感染症狀相對一次感染來說比較輕,但二次的感染引起的風險有疊加效應。一項在國外研究結果顯示,與未重複感染的患者相比,二次感染全因死亡率增加117%,住院的風險增加223%,新冠後遺症的風險率也增加了110%。

除了後遺症之外,還出現系列的併發症,除了肺結節、肺纖維化等系列肺的影像學改變之外,心臟、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尤其是精神和心理疾病都受到了影響,所以感染的次數越多,引起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風險更高。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健康管理醫學科主任陳露詩教授

診斷病毒性心肌炎

有這些常用檢驗指標

近年來,包括高敏肌鈣蛋白在內的心肌特異性標誌物越來越多地被國際指南、專家共識或權威文件提及並建議將其用於體檢人群的心血管風險分層。陳露詩教授表示:「在感染新冠後,往往是中老年群體以及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會特別擔心引發心血管問題或加重自身病情。

需要提醒的是,健康人群,特別是喜歡熬夜和熱愛運動的年輕人,也有誘發心肌炎的風險,千萬不能大意。通過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特別是用心臟標誌物的檢測水平,來評估心血管風險非常有必要。」

詹紅教授表示,對於確診新冠病毒感染並伴有心前區不適的患者,應首先完成 HS-TNI(高敏肌鈣蛋白I)水平的檢測。HS-TNI反映了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損傷,與急性心肌梗死相比,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心肌炎HS-TNI升高無明顯波峰,其水平的持續升高提示心肌損傷持續存在,預後不良。如伴有呼吸困難患者疑似心衰的重症患者,應通過B型腦利鈉肽BNP水平,判斷是否有心功能異常。

淋巴細胞亞群是診斷心肌受損源於功能失調導致新冠病毒感染加重的重要手段。HS-TNI 高敏肌鈣蛋白I最好要使用區分男女性別的99百分位參考值,如有條件要使用兒童單獨的參考體系,對急診科的救治及科學的診斷會有很大的幫助。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詹紅教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檢驗科主任夏勇教授也給予了寶貴建議:「康復後,大眾在感到心慌不適、心跳過快、過慢等症狀時,可到醫院做『三聯檢查』,即包括高敏肌鈣蛋白在內的心臟標誌物檢測、心電圖、心臟彩超檢查,以儘早發現心臟異常。有冠心病、心衰等基礎心臟病的人,觀察日常活動時有無心慌氣短、胸悶胸痛的,也需要到醫院做心臟相關檢查。」

夏勇教授指出,肌鈣蛋白I增高不一定就是心梗,但肌鈣蛋白增高是心肌損傷特異性標誌物,提示存在一定原因的心肌損傷或心肌炎。肌鈣蛋白增高還可見於其他疾病,但增高的程度及持續時間往往低於急性心肌梗死,這些疾病可見於以下疾病,如肺部疾病、腎臟疾病、腦卒中、主動脈夾層、嚴重的感染、心肌炎等,腫瘤性疾病在化療術後也可以導致肌鈣蛋白增高。

據介紹,不僅是高敏肌鈣蛋白在內的心臟標誌物檢測,檢驗科還可以通過一管血快速提供非常多疾病的檢測結果,並更好地保證結果的準確度,而這完全依賴像雅培這樣的全自動流水線,流水線將這些自動化檢測平台進行連接,一管血就可以進行80多個項目的檢測,有效減少了采血量,減輕了婦女兒童的采血負擔切實提升了就醫體驗。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檢驗科主任夏勇教授

「二陽」過後莫恐慌

關鍵是保證康復期營養和休息

新冠病毒感染三個月的時候,有些患者還會持續一些心臟相關的症狀或者新發的症狀,但是相關的實驗室或者影像學檢查沒異常,針對這樣的患者,應進一步加深健康知識的認知,以免出現經驗性失誤。

陳露詩教授指出,「1+X」的健康體檢模式已經得到了整個行業的廣泛認可。「1」是基本的健康體檢項目,是健康體檢篩查常見疾病或者危險因素的基礎。

凡是接受健康體檢者,「1」是必須的項目,X是根據受檢者自身的情況備選的項目。如果一個人正處於「陽康」的階段,出現了心悸、胸悶、氣短、人乏力、吃不下東西等情況,除了要做常規的「1」裡面的三大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之外,還要加做一些個性化的X項目。

針對上述患者情況,「X」首先要選擇心肌酶,第二是心肌肌鈣蛋白,第三是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第四是心臟的心動圖,第五是有條件的,還要做一個心臟的核磁共振,這是最基本的「X」項目。

如果患者只是出現一些噁心、嘔吐、腹瀉的症狀,怎麼樣判斷是否需要去醫院?詹紅教授指出,不論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感染期間或恢復期,一旦出現心慌、胸悶、胸痛和活動後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臨床評估路徑,進行現病史和既往史採集。

若患者心悸症狀明顯,每分鐘心跳持續超過100次、小於60次,或出現不規律搏動,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生,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以查明病因,並採取措施。老年人、有基礎疾病人群、兒童、孕產婦等高風險人群如果出現緊急情況,更需要及時就醫。

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陽康」的患者,日常心臟健康檢查和管理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歐陽平教授表示,一是合理膳食,二是適度運動,三是戒煙戒酒,四是心理平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不良情緒、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所以生活方式的干預,包括合理的膳食:包括增加蔬菜、穀物、粗雜糧等前衛攝入,減少不飽和脂肪與鈉的攝入身體活動,定期進行規律的忠告強度身體活動,減少就做靜態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另外,現在人們免疫力下降,新冠病毒容易反覆的感染,所以增加免疫力很重要,要注重營養補充,營養均衡,尤其是優質蛋白補充,對於一些患者還可以選用如全安素之類的一些特醫食品。詹紅教授從急診視角補充道:「大家不需要為新冠誘發心肌炎而過度焦慮和恐慌,關鍵是保證康復期間的營養和休息,同時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和心情,不過度鍛鍊,不過度消費自己的健康,同時了解心肌炎的常見症狀,通過心臟標誌物檢測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就可以避免很多的風險。」

如果你錯過了直播可以通過掃描下面的二維碼觀看直播回放。

南都健聞(nanduijk)綜合報道

直播:南都記者 曾文瓊

采寫:曾文瓊

攝影:陳贇健 崔俊超

實習生:許穎慧

關注「南都健聞」

進入後台回復關鍵詞

查看更多健康資訊

回復 【疫苗】

查看疫苗接種點匯總

回復 【發熱門診】

查看附近的發熱門診

回復 【核酸】

查看核酸檢測採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