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軍醫梁永兵亮相國慶閱兵院校科研方隊
在今年的國慶大閱兵院校科研方隊里,有一名來自壽光的軍醫,叫梁永兵,今年31歲,孫家集 街道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部技術11級軍醫,2018年9月考入軍事科學院攻讀研究生。
作為「學霸方隊」的一員,在媽媽於月梅眼裡, 兒子一直讓父母引以為傲,「成績一直很優秀,從小就很少為他操心」。
從小就是「學霸」入選閱兵驕傲又自豪
10月1日上午10時53分許,梁永兵所在的院校科研方隊走過天安門廣場。而這一刻,對於梁永兵的家人而言,將會是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瞬間。
「他很小的時候就告訴我們,長大了要做軍人,保家衛國。」於月梅表示,兒子從小夢想成為一名軍人,但家裡人都讓梁永兵報考醫學院當醫生,於是在高考後,梁永兵絲毫沒有猶豫,直接填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既能圓自己的軍人夢,又能圓父母的醫生夢。
在十多年的求學經歷里,「學霸」一直是大家對梁永兵的普遍印象,但梁永兵的父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能在全國人民的注視下走過天安門廣場。
當那句「爸媽,今年我要參加國慶閱兵」從電話里傳出來時,用於月梅的話來說,那一刻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回過神來,她壓住心裡的激動告訴兒子:「那要好好練, 我們全家為你驕傲。」
咬牙苦練198天 只為長安街上128步
對於梁永兵來說,雖然是軍校畢業,但閱兵訓練的標準更高、要求更嚴,站軍姿站到雙腳麻木是常事;在腿上綁上沙袋, 隨著踢腿動作的重複又重複;幾 個月下來,人都瘦了,脫下帽子 時,臉上留下帽帶的白印子非常明顯,臉也被曬成了「古銅色」。
「看了那麼多閱兵訓練的報道,我們明白閱兵訓練的艱辛,但他就是報喜不報憂。」每次通話,梁永兵都只告訴家人,最近有了什麼進步,得了什麼表揚。當家裡問起累不累時,梁 永兵總笑著說:「沒事兒,真不 苦,那麼多戰友一起呢。」而閱兵訓練的辛苦,卻牽掛著梁永 兵家人的心:「知道他要參加閱 兵,我每天都盼著北京別下雨, 別太熱,每次看電視里報道閱 兵訓練的故事,我就忍不住掉眼淚。」電話里,於月梅也常叮囑兒子,訓練要刻苦,但也一定保重身體,照顧好自己。
作為一名軍醫,梁永兵在 訓練中為排面中傷病官兵服 務,他會幫官兵們先初步做個 診斷檢查,同時宣講軍事訓練 中預防事項,保證他們以良好 的精神風貌和心理狀態完成 訓練。
「長安街上的 128 步背後 是198天、300多萬步的積累, 是對標準和精細的追求。當我 站在長安街上,聽禮炮震天轟 鳴,所有的辛苦與疲憊一掃而 光,唯有滿腔的驕傲與自豪。」 梁永兵表示。
家人的支持 讓他更加堅定地走下去
「閱兵訓練一開始,我還算 適應,沒遇到什麼特別大的難題。 但每天日復一日重複單調的訓 練讓我變得越來越焦慮。」梁永兵 說,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總是 會想:剩下的日子該怎麼提高?萬 一中間被淘汰了該怎麼辦?閱兵 訓練註定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學 業和家庭該怎麼面對?這一系列 的問題經常讓他夜不能寐。
就在這時,家人的鼓勵就 像一支強心劑,父母雖然心疼 他吃苦受累,但一直告訴他入 選了就要做到最好;妻子不但 沒有絲毫埋怨,反而鼓勵他要 堅持到底;兒子雖只有 3 歲, 卻在視頻里邁著不太標準的 正步給他加油,這讓他相信自 己堅持的一切更有意義。
堅持就是勝利,10月1日 當天,於月梅全家守在電視機 前,第一時間見證了兒子正步 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 民檢閱的時刻。「我相信,對兒 子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閱 兵,更是他人生的一次歷練, 這份光榮會一直照耀著他,這 份堅持也會讓他受益終身。」 梁永兵爸爸梁金紅表示。
在梁永兵家門口,那張屬 于軍人的「光榮之家」名牌被 擦拭得一塵不染,於月梅說, 這是他們一家最大的驕傲。
本報記者 單潔 劉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