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看光伏:就連最堅定的支持者隆基綠能也轉投矩形矽片,182末日將至?

2023-12-31     藍鯨財經

原標題:2023年末看光伏:就連最堅定的支持者隆基綠能也轉投矩形矽片,182末日將至?

文|趕碳號 小海浪

文|趕碳號 小海浪

2023年,組件TOP9企業攜手為行業做了一件大好事,針對組件尺寸標準終於達成共識:2382mm*1134mm。

對於矽片企業來說,今年其實也有大事發生:始於2020年的182與210之爭,終於算是塵埃落定。

趕碳號這裡所說的「落定」,並非是誰最終統一了誰,而是矽片尺寸變得更「亂」——這種「亂」甚至還要維持一段時間。當然,「亂」中也有一個明顯的趨勢,那就是各種不同尺寸的「矩形矽片」漸成主流,而182*182方片或將成為歷史。

趕碳號深入行業採訪調研後得出結論,矽片尺寸還會繼續「亂」下去。這主要是因為,一體化企業都會基於自身的產能現實做出理性的抉擇——什麼尺寸對自己的各環節拉通後的綜合效益最高、成本最低,那就會選擇什麼尺寸。在商言商,在無損甚至有助於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統一組件尺寸,肯定有利玻璃等輔材企業和整個行業。但是,光伏企業也絕不會只為了迎合所謂最佳標準而做出無謂犧牲。未來要改變矽片尺寸,那也只會是基於商業利益。

01、隆基,擁抱矩形矽片

來源:隆基綠能官網、智匯光伏

12月26日,矽片龍頭隆基在其官網上更新了單晶矽片的最新報價,p型182矽片較9月25日報價降價29%!更為重要的一點,隆基首度公布了兩款矩形矽片的報價。

先說個題外話,隆基公布,p型182*182方片這次降價了29%。難道是182方片忽然大跳水了嗎?

當然不是。據一位電池企業負責人介紹,電池企業採購矽片,都是根據框架協議,鎖量不鎖價,價格完全隨行就市。電池企業根據排產情況下單,現在只要提前三天談好價格,即可拉貨。

有個常識,針對電池片和矽片,企業都不會長時間囤貨。一方面是價格波動劇烈——有時向上游訂購的產品還沒拉到工廠,可能就已經降價了,這無疑會增加成本。另外一個重要原因,矽片容易氧化、電池片容易衰減,企業庫存一般都不會超過一個月。當然,矽料、矽棒、組件就不存在類似問題。

隆基綠能上次公布官方指導價,還是在9月25日,TCL中環則是在9月26日。實際上,矽片兩巨頭以前平均一個月就會公布一次矽片價格,而這次卻隔了三個月。這可能會給人造成矽片價格跳水的假象。當然,InfoLink或者安泰科公布的每周報價,更具參考價值。至於矽片雙龍頭為什麼連續三個月都沒有公布指導價,趕碳號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綠能此次新增了兩種新型號矽片的報價:單晶矽片n型M10 130μm厚度(182.2*183.75φ247mm)價格為2.35元/片,單晶矽片n型M11 130μm厚度(182.2*191.6φ262.5mm)價格為2.55元/片。這兩種都是矩形矽片。

有投資者開玩笑說,隆基這次其實可以順便公布G12的報價——據說這個其實真的「可以有」。這是因為,隆基的新建產能,就能拉出符合210尺寸、甚至更大規格的矽棒。亦有市場人士猜測,隆基此次推出的矩形矽片長邊——191.6mm,大約是隆基過往單晶爐的極限尺寸了。說到底,矽片的長邊,主要取決於自家單晶爐的產能結構以及電池片產線情況。

02、功率至上,成就矩形矽片

來源:高測股份

2023年,組件尺寸迎來好消息:182、210兩大陣營暫時休戰,相互妥協。

今年7月,晶科、隆基、阿特斯、東方日升、晶澳、天合、通威、一道、正泰等出貨量排名TOP9組件企業,對新一代矩形矽片中版型238X*1134組件標準化尺寸達成共識:確定組件尺寸為:2382*1134,組件長邊縱向孔位距:400mm/790mm/1400mm。寬邊1134mm對應的是6塊邊長182mm的矽片;長邊2382mm可以對應13塊邊長182mm的矽片,也可以對應11塊邊長210mm的矽片。

這個標準版型組件,看起來對應的矽片既可以是182mm方片,也可以是210*182的矩形矽片。

於是,182、210兩大陣營基本解散,矩形矽片悄然盛行。這也可以說是兩種市場背景,成就了矩形矽片。

第一, 今年矽料價格急速下跌,讓矩形矽片成為了可能。事實上,矽片的尺寸變化,一直和矽料價格、組件功率密切相關。在光伏行業早期,矽料價格非常高,拉晶切片成本也很高,矽片、電池片都是圓形的。當矽料價格下降後,矽片就進化成了方形。現在的矽料和拉晶切片價格,完全可以支撐矩形矽片的成本。

去年矽料價格一度衝到30萬元/噸,矽片在組件成本中占比最大。各家企業一直全力降低矽料消耗用量,同時不斷降低矽片厚度。公開數據顯示,多晶緻密料市場價格已經跌到6.5萬/噸,而實際成交單價格可能還要更低一些。切矩形矽片,會導致多一些邊角料回爐,這對矽片成本影響並不大。

第二, 行業階段性產能過剩背景下,市場青睞更高功率、高效率的組件產品,對大尺寸矽片需求更為旺盛,182mm方片的局限性逐漸顯現。以n型72片182標準版型組件而言,182*210大約比182*182在功率上可高出10W-15W。

第三,我國光伏組件市場大頭在外,海運成本是組件尺寸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特別是海運費用高企之時。一直以來,光伏組件通常採用側立式包裝方式,該包裝方式具有不容易傾倒、防止隱裂、船舶顛簸震盪造成的衝擊較小、包裝可靠牢固、開箱拆箱方便、轉運便捷、項目現場應用安全成熟等優勢。

2020年行業里推出的M10(182mm)組件產品,該產品設計的主要邏輯之一,正是利用這種包裝方式在貨櫃里兩層堆放,做到貨櫃空間最大化利用。現在的組件尺寸的統一邏輯,正是可以最大程度利用海運貨櫃空間。

天合光能推出的210*182,是同樣的邏輯。一托210R組件(含托盤)包裝的長、寬、高分別是2,396mm,1,125mm,1,259mm。而最為常用的海運40HC(高櫃)貨櫃長、寬、高分別為12,000mm,2,350mm,2,580mm。一組40HC貨櫃可以容納20托210R組件,最大化利用貨櫃空間的同時,長寬高都有餘量,相較傳統組件提升了5.4%的裝載量。

第四, n型TOPCon產品矽片尺寸越大,氧含量及電池同心圓等問題就更難控制。現在行業中僅有約3家企業可以生產210mm的n型TOPCon大方片電池,而且目前成本、良率等還有待完全解決。因此,即使是在TOPCon作為技術頂流的當下,210mm的大方片目前暫時沒有「用武之地」。

03、矩形矽片眾多,但尺寸各異

182、210兩大陣營解散後,矩形矽片尺寸比之前更混亂也是事實。

今年3月,天合光能率先向業界全面公開210R產品解決方案,這個尺寸可以兼具182mm、210mm矽片的優勢,看起來很科學。在組件尺寸統一的行業研討中,天合光能力圖把210*182矩形片作為行業標準,結果遭到「一致反對」。

一直低調、隨大流的晶澳科技,在今年推出182*199矩形矽片,並且不斷向行業推介該尺寸的合理性。晶澳稱182*199矩形矽片從全產業鏈出發,利用對稱及非對稱切割,實現了「1種矽片尺寸,5種組件產品(尺寸)」,其中包括且兼容行業常規標準的2278*1134版型。從這個角度上看,182*199矩形矽片也很科學,很靈活。但是,這個方案也鮮有人響應。

今年8月,阿特斯、東方日升、隆基綠能、通威股份、一道新能、正泰新能六家光伏企業達成同盟,對72片標準版型組件,採用矩形矽片191.Xmm標準化尺寸達成共識:即矩形矽片邊距為182.2*191.6,在單位面積上比182方片要大一些。

在這一年參與組件尺寸標準統一的9家企業中,只有晶科能源沒有明確表達選擇哪種矩形片。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晶科能源現在組件出貨中亦包括矩形矽片,210*182占比也不少。

此外,市場上還有182*183.75mm、182*185.3mm、182*186.8mm等多種矩形矽片尺寸。

五花八門的矩形矽片尺寸,182短邊固定,長邊根據自家實際情況決定

為什麼同樣選擇矩形矽片,尺寸仍然有較大差異呢?

企業選擇矽片尺寸的依據只有一個:矽片尺寸如何契合現有的單晶爐尺寸、新老產能結構,以及現有電池產線,從而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晶澳就曾測算過:182*199規格目前拉晶、矽片設備基本無需改造;182*210規格,因為矽片尺寸變大,需要多個拉晶、切片設備進行改造或購置新設備。根據拉晶切片一體化成本核算,182*199單瓦成本,要比182*210矽片低2-3厘/W;由於電池製造的特點,電池尺寸切換成本,約在500萬/GW,遠高於組件產品不同尺寸間的切換成本。

2019年,天合光能率先擁抱210,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天合幾乎沒有拉棒產能,選擇更大尺寸,對自身沒有任何不利影響。而「隆晶晶」在當時大部分都是182產能,特別是隆基,還是矽片龍頭,產能規模最大。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隆基綠能單晶矽片產能達到85GW。公司在2022年年報中提到,計劃至2023年底將單晶矽片年產能達到190GW。市場普遍認為,隆基綠能最近上馬的新項目,也能拉出210的矽棒。

今年,天合光能又力推210*182,根本原因亦是自身沒有舊產能包袱,完全可以輕裝上陣。

晶澳的182mm*199mm,與隆基等6家企業倡導的182.2mm*191.6mm,都是基於拉棒設備所能生產矽棒的最大尺寸作出的決定。沒有哪家企業會犧牲、淘汰現有設備、產能,主動迎合其他企業。

此外,組件出貨量TOP9的企業基本上都是一體化戰略,覆蓋矽片、電池、組件三大環節。矽片尺寸若要調整,相應的電池和組件的尺寸也要進行調整。雖然這在技術上難度不大,但是調整尺寸不僅要增加不少成本,還要停產一段時間。不是到了非調不可的階段,企業一般也不會輕易調整尺寸。

04、矽片尺寸何時可以統一?

雖然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堅持,但是矽片尺寸混戰的局面,估計也不會一直維持。趕碳號認為,將來或許出現下面兩種情況,從而徹底扭轉這一局面。

第一,182mm以下的小尺寸矽片產能自然被淘汰。各家企業近兩年的新建矽片產能應該都能兼容182、210兩種尺寸,而矽片也並非尺寸越大越好,到了210mm之後,邊際成本上升,矽片尺寸至少目前沒有再繼續擴大下去的趨勢。合適的電池尺寸和組件電池片數匹配,產品競爭力才能最優。

第二,各種尺寸的矽片,在組件功率、效率(檔位)上拉開明顯差距。理論上,組件上的電池片(即矽片)面積越大,功率就會更高。組件封裝中的小間距、零間距,都是為了提高組件上的電池片面積。如果下一步在不影響良率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大面積的電池片對提升組件功率如果更顯著,就會降低組件功率的單位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光伏企業或許會再次主動選擇經濟效益最優的矽片尺寸。例如,210TOPCon大方片如果良率能夠持續提升、成本不斷下降,那麼未來就可能成為主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886904ed6eaa939e8e5adffa9e53e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