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邦三世、貓眼三姐妹強強聯手,怪盜為何能成為跨世紀的芳心掠奪者?

2022-10-20     ACGx

原標題:魯邦三世、貓眼三姐妹強強聯手,怪盜為何能成為跨世紀的芳心掠奪者?

題圖 / 魯邦三世VS貓眼三姐妹

專注散發魅力100年

怪盜「偷心」的「傳統手藝」傳承至今也就罷了,這次兩隊元老還計劃來場聯動。

說的就是預計2023年上線Amazon Prime Video的《魯邦三世VS貓眼三姐妹》,該動畫是《魯邦三世》動畫50周年和《貓眼三姐妹》漫畫40周年的紀念企劃。

目前官方已經放出首版PV,儘管不少網友在吐槽人物外形變化,有人好奇如何將兩部不同作品放到同一個世界觀下,但不會有人質疑「這些經典角色能否適應新的時代」。

觀眾們的信心源於魯邦三世和貓眼三姐妹的角色吸引力,他們共有的「怪盜」屬性,直到現在仍然是日本ACG作品中的「魅力擔當」。

怪盜的誕生

說來有趣,怪盜的誕生,與大名鼎鼎的福爾摩斯頗有淵源。

在福爾摩斯躍升英國偵探界「頂流」的19世紀末,作者柯南·道爾的妹夫E.W.赫爾南受到啟發,於1898年著手創作《業餘神偷拉菲茲》。系列小說的主人公,平日是紳士、夜晚則化身大盜,與搭檔「兔寶」一同行動。雖然設定引發了柯南·道爾不滿,後世更有許多讀者質疑作品的「推理濃度」及角色偷竊動機,但拉菲茲對待友人的態度以及為國捐軀的最終結局,都足以看出這位不完美主角的多面性,「Gentleman thief(紳士小偷)」的雛形也為怪盜模板生成打下了基礎。

時間快進到1905年,海峽對岸的法國,虛構世界迎來了一位塑造更豐滿、知名度更高的怪盜——亞森·羅賓,雖然他心思縝密具備神探特質,但讀者記住的還是他的怪盜屬性,比如風流倜儻的個性、劫富濟貧的經歷、大膽離奇的手法、遇事遊刃有餘的態度……原本「精通易容、身份多變」的亞森·羅賓,其外貌特徵在改編舞台劇演出後確定下來,或許是為了營造反差,主要突出優雅紳士的一面,單片眼鏡、高禮帽、無尾禮服和手杖成為標配。

亦正亦邪的亞森·羅賓,吸引到全球讀者鍾情於他的人格魅力,更何況作者莫里斯·勒布朗還將亞森·羅賓打造成福爾摩斯的對手(後已改名,與柯南·道爾筆下的偵探存在區別)。不得不承認,怪盜設定為偵探小說帶來了新的突破口。

亞森·羅賓之後,在亞、歐、中南美洲的流行文學中,越來越多怪盜開始活躍,同類角色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怪盜並不像常規認知中的反派一樣惹人厭惡,反而一舉一動猶如紳士,甚至可能擁有財富、名聲和極好的異性緣。他們通常手法華麗、行事高調,角色偷竊可能是為了物質,或許是在追求刺激,有的將該行為視為「藝術」。為了緩衝偷竊行為的道德錯誤,作品會擴大目標的稀有性以強化「冒險」題材,或是設置懲凶除惡的劇情突出正義的一面,角色還可能面臨來自真正反派的威脅。正是如此矛盾卻立體的角色,牢牢地抓住了讀者們的心。

不過,由於文化差異,怪盜漂洋過海到亞洲國家,則需要對內核進行重新消化。就如同亞森·羅賓曾在國內遭遇水土不服,經過翻譯和商業運作、歸化後的義俠形象更易被接受那樣,在日本持續活躍且人氣高漲的「怪盜」們,也都是經過調整的模樣。

如果關注日本推理文學,「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是無法繞開的作者。1936年起,他為青少年讀者群體打造的《怪人二十面相》系列,便以亞森·羅賓為發想藍本,作品整體氛圍偏輕鬆、融合更多想像力,使得明智小五郎、少年偵探團及怪人二十面相等重要角色,成為數代年輕推理愛好者的啟蒙。二戰結束後,日本作家南洋一郎改編的青少年版《亞森·羅賓》也將原本角色「艷遇不斷」的特徵弱化,但怪盜仍能通過有趣故事保留住角色吸引力。

至於怪人二十面相、亞森·羅賓在日本產生的影響力,我們從後續「怪盜」在日本文娛作品中登場的次數便可知曉。日本本土眾多小說家、漫畫家、遊戲團隊,從相關設定中不斷收穫靈感,打造出一系列「幻影盜賊」形象。

百變怪盜,在ACG作品中持續散發魅力

按理講來,同一類型的角色被反覆解構、重新演繹,最終會導致受眾產生審美疲勞。但日本ACG作品裡的怪盜們,直到現在依然百看不厭,有賴於創作者們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取捨。在設定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針對不同受眾,各位「怪盜」嘗試與不同題材、流行元素進行融合。

仍舊在推理冒險類作品中大放異彩

正如前文所述,推理、冒險類作品是怪盜們的「快樂老家」,覆蓋群體相當廣泛。

相應口碑作品中,Monky Punch1967年打造出的魯邦三世影響力持續至今,改編動畫的傳奇則從1971年開始,相較漫畫,動畫主角的俠義心腸更為明顯,但無論哪個版本的作品,都擁有幾代粉絲認可的「浪漫」和「自由」。

還有一位怪盜界高人氣選手,是1987年青山剛昌筆下誕生的黑羽快斗,繼承父親衣缽、試圖通過盜竊寶石查明父親死亡真相的「怪盜基德」,至今仍是無數愛好者心中的紙片人「帥氣指數天花板」。

此外,怪盜角色在推理、冒險框架下同樣可以獲得變化發展的空間。1992年《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的怪盜紳士,則是一位秉持不殺人原則、專注藝術品的神秘女性,由於是少見的令金田一無可奈何的人物,也給讀者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因為具備「冒險」特質,從《怪盜史庫珀》到《英雄傳說6:空之軌跡》,以及近年的《女神異聞錄》,怪類形象進入遊戲中,便成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由於推理、冒險題材可以隨時代進展不斷更迭的特質,作品既可以幽默搞笑,講一段志怪傳說,又能探討社會議題,展現熱血故事。詭計設置與推理過程也許不是「怪盜」故事的呈現重心,但人物個性、背景設計、情節氛圍,卻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內容需求。

讓女孩傾心?怪盜也是專業的

當怪盜走出推理、冒險領域,擁抱更多女性讀者、觀眾的少女情懷,同類角色的受眾群體擴張則成為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北條司的《貓眼三姐妹》,雖然作品具備愛情元素,但從時代背景、角色設計來看,作品的出發點顯然更加照顧男性讀者的喜好。但隨著日本社會思想的開放,女性作為內容消費者得到重視,尤其到了上世紀90年代,許多作品中的怪盜後輩們,開始專注為少女情懷服務。

這一時期「魔法少女」正是大勢,證實了女孩子們心中也有英雄情結。巧合的是,怪盜角色日夜變化的「雙重身份」與魔法少女接受委託、變身、戰鬥的模板同樣契合,由此催生出不少女性怪盜。

1995《怪盜聖少女》的羽丘芽美,被後來的觀眾稱作「不會魔法的魔法少女」;1999年《神風怪盜貞德》的日下部栗,則被設定成「聖女貞德轉世」,偷盜成果實際上是為了封印,與惡魔抗衡。直到現在,2019年的特攝片《秘密×戰士 幻影甜心!》也依舊秉持這一創作思路,讓「怪盜幻影甜心」守護世界和平。

當然,提及女性向內容,戀愛元素也是重頭戲。1997年的《天使怪盜》,普通中學生丹羽大助的戀愛情緒一高漲,便會化身怪盜DARK,憑藉外貌和經歷將「蘇點」翻倍;2003年《明日的娜嘉》主線雖為少女尋親路,但雙胞胎男主的身份卻大相逕庭,一位是救濟窮苦人民的怪盜,一位是溫柔的貴族少爺, 「黑白玫瑰」意象、兄弟黨爭設定,令許多少女欲罷不能。很顯然,少女漫畫若將男主設定成怪盜,職業自帶的神秘感則會放大角色魅力,滿足戀愛想像。

小孩子能看怪盜故事嗎?

既然怪盜可以「男女通吃」,那麼能否變得「老少皆宜」?答案是肯定的,只需要在內容創作層面再做做加減法。

2007年高橋秀康創作的《怪盜Joker》在小學館旗下雜誌開始連載,7年後 SHIN-EI動畫製作的同名動畫播出,目標受眾為年齡比較小的兒童。為了給小朋友灌輸正確的三觀,《怪盜Joker》的主角延續了怪盜技法超群的特點,還會腦洞大開加入許多神奇道具,Joker以全世界的寶物為目標,自稱「奇蹟製造者」,小朋友們也僅僅想要為Joker的精彩表現歡呼。

顯然作品將「冒險」排在了首位,彰顯人物的智慧與勇氣,而Joker、Spadon、Queen之間的競爭與羈絆,也會融入關於友情的思考。

在怪盜設定框架早已成熟的情況下,ACG創作者在角色設計方面,還能糅合進不同觀眾偏好的內容元素。因此在瞬息萬變的內容發展歷程里,百變的怪盜們足以跨越時間與國別的限制,不斷散發迷人魅力。

只要市場需要,怪盜故事便會繼續書寫

不論哪個時代、哪個年齡層的人們,心中都渴望一位特別的英雄。但因作品定位和劇情需要,作者在完全正義的主角塑造方面有所限制,反而刻畫生活處在灰色地帶的角色,人設更複雜,還更接地氣。縱使不完美,卻不妨礙人物擁有值得欣賞的要素:自由反叛精神,成為情緒宣洩的出口,心懷天下、秉持道義,也能引起受眾共鳴。

所以不只是怪盜,如今欺詐師、特工、海盜等特殊身份,皆已成為ACG領域構成人物的萌屬性。何況在文娛作品中,不明晰壞蛋和英雄的界限,在此基礎上帶出的人性、社會議題,一直以來卻都是人們感到受用且樂于思考的。像是近年來好萊塢的「反英雄」電影,對角色個性塑造已經駕輕就熟;中國曾如日中天的武俠小說、香港動作片里,非常規正義英雄形象,同樣備受人們喜愛。

可以說,只要市場仍有需求,屬於怪盜的精彩故事便會一直續寫。從這一角度看來,魯邦三世和貓眼三姐妹聯動作品的推出亦在情理之中。

在此之前,魯邦三世和柯南已經有過「怪盜、偵探強強聯合」的經歷,《魯邦三世VS名偵探柯南》《魯邦三世VS名偵探柯南THE MOVIE》兩部作品在粉絲群體間獲得了不錯反響。至於明年Amazon Prime Video的《魯邦三世VS貓眼三姐妹》,兩隊情懷滿點的怪盜「元老」會產生怎樣的互動,可否贏得「1+1>2」的效果,等到動畫開播之時自然得以揭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6a7cc4c650215221278390f0ce6d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