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說到端午節,如今我們的年輕一代都只知道什麼吃粽子、划龍舟、插菖蒲、掛艾蒿,對歷史文化稍微了解一些的可能還知道關於端午節的一些來歷,大致與我國古代的一位詩人有關,這位詩人就是戰國時期的屈原,而且端午節的來歷主要就是因為屈原投了汨羅江。
一說到屈原,很多朋友都知道屈原很委屈,很愛國,最後投江自盡,是一個令人佩服的愛國詩人,的確在戰國時代,屈原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詩人,其思維先進,敢作敢為,只可惜生在了一個戰亂而且君主沒有主見的社會,似乎蜂部落小編說的這些都太多了點,其實很多朋友可能都像蜂部落小編一樣,只是知道屈原投了汨羅江,最後演變成了今天的端午節,最多就像上面的一樣,知道屈原很愛國,很委屈,但是要真正的說哪裡委屈,如何愛國?
可能知道的朋友就不多了,如果我們仔細去了解這個過程就知道,整個過程可以說是非常的揪心的,屈原從左徒到投河自盡,整個過程可以說是9步緊逼,知道了這9步,我們就不得不服為什麼那麼多年了屈原一直受人尊敬,被公認為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屈原是如何從左徒一步步到達投河自盡的。
左徒是什麼職位?
說到屈原我們不得不說其職位,在歷史上很多朋友可能對屈原的記憶就是能寫詩歌,是浪漫主義派的奠基人,但是實際上,屈原還是一個古代的高官,其中屈原擔任的兩個職位,都是當時楚國特設的職位,而且這兩個職位都是屈原做過的,一個是上面提到的左徒,另外一個就是三閭大夫,至於三閭大夫就沒啥好說的,據《史記·屈原列傳》裴駰集解中所說:
「駰案《離騷序》曰: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
從這個記錄來看,我們最多知道屈原就是個管家族事情的人,無非就是管的家族大一點,屬於當時的皇家大事,但是始終還是一個家族的管理者,這個職位很顯然與國家的存亡關係不大。
實際上,屈原還有另外一個職位,那就是左徒,在歷史上也有把左徒來代表屈原,具體左徒是一個什麼職位,如今說法很多,具體職位有多高,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爭議比較大,但是有一句話對左徒這個職位有了較大的權限介紹,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這樣的記錄: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內和國王討論國家大事,同時發號施令,在外接待貴賓和應對諸侯。由此可見,左徒這個職位在一個國家的地位並不小。
9步緊逼投江自盡
屈原是投汨羅江自盡的故事幾乎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屈原是如何從左徒一步步地走到投江的,很多朋友就不熟悉了,蜂部落小編大致數了一下,整個過程可以說是分為9個步驟,每一步非常的令人揪心,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首先我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屈原投江的背景,屈原是是戰國時期楚國人,而且非常的受到楚王的器重,但是後來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屈原從左徒走到投江的每一個步驟。
第一步:被反對
屈原的思想比較先進,對國家大事有較為新穎的提議,主張內舉賢能,明修法度,在歷史上被稱為「美政」。看過電視的朋友都知道,朝廷內一般都是分派系的,有思想前衛的派系,自然就有思想守舊的派系,就像紀曉嵐和和珅一樣,而屈原當時就面臨了這樣的問題,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反對了屈原的新穎提議。
第二步:詆毀
要說被守舊派反對也還好,更為嚴重的是,守舊派不但反對屈原提倡的美政,還不斷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
第三步:被疏遠
作為超級愛國者,按理說就算出現一些朝廷內鬥,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按理說還不至於讓屈原去跳江,但是屈原可是真的屈,在提倡美政與反對美政的這場較量中,楚懷王慢慢地疏遠了屈原,在守舊派與屈原之間,很明顯楚懷王作出了選擇,但是,屈原還是愛著楚國。在報國無門的情況下,他的著作相繼出現,什麼《離騷》、《天向》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詩篇。
第四步:楚國被秦國攻打
對於歷史來說,其實出現上面的情況我們就很容易地猜到,楚國的命不久矣,歷史就是那麼相似。公元前229年,秦國共占了楚國八座城市,並且還派了使臣請楚懷王去義和。
第五步:冒死進諫不被採納
到了這裡幾乎就開啟了楚國的滅亡之路,還是上面那句話,歷史總是那麼相似,在生死攸關的關頭,總是被遺忘的人頭腦是清晰的,在秦國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義和這件事上,屈原看出了陰謀,而且冒死進諫,告訴了楚懷王答應義和的利弊,不想楚懷王不信這個邪。
第六步:被驅逐
對於一個愛國者來說,在國與自己的這件事上,愛國者自然是選擇犧牲自己,正如上面的屈原諫言一樣,都說了冒死進諫,肯定是勢在必得,而這樣的事情,要麼成功,要麼被收拾,果不其然,屈原被逐出郢都。
第七步:楚懷王死
屈原被流放,自然楚懷王就要去議和,果然如屈原所料,楚懷王到了秦國就被囚禁起來。很顯然,這時候的楚懷王就要後悔了,又要恨自己那麼愛聽好聽的,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於是抑鬱成疾,3年後就死翹翹了,連楚國都沒有回。
第八步:都城被占
很明顯,像楚懷王那樣的君王,其後代自然也好不到哪裡,這是在走向滅亡的節奏啊,果不其然,在楚頃襄王繼位後不久秦軍就攻打芻狗,而楚頃襄王倉荒逃跑,然後秦軍占領郢都。
第九步:投江自盡
楚國發生了那麼大的事情,雖然屈原在流放,但是總是會知道消息的,在接連的得知楚懷王死亡連楚國都沒有回,郢都被攻破以後,終於忍不住了,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的汨羅江中。
端午節的來歷
在歷史中總是有著類似的橋段,能夠提出超前思想的人,總是愛著百姓,而屈原的作為楚國的左徒,自然也是深受百姓愛戴的,在屈原投江之後,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到了消息,於是紛紛奮力打撈,用粽子、雞蛋放入放入江中喂魚避免屈原屍體被吃,同時一些郎中也把雄黃酒倒入江中迷魂蛟龍水獸,江中漁民划船尋找,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掛菖蒲、艾蒿等等習俗形成,這才是屈原投汨羅江的真相,長見識的,下面點贊加關注,說說你的看法,祝大家端午安康!最後弱弱地問一句,為什麼其他節日都說「好」,唯獨端午節要說「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