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氏是古越先祖,是大禹時代杭嘉湖一帶的部落首領。大禹治水深受後世稱道,而防風氏也是一位治水英雄。
同時防風氏,還是中國上古時期神話中的人物,他身高三丈三尺。
防風是風姓國之一,是中華人文先始伏羲後人所建的方國。防風氏善治水,曾經幫助過大禹治理水患,因功得以封為一方諸侯。
而在《國語·魯語》中記載,防風氏是被大禹殺死的,
書中是這樣記載的:「昔禹致會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
意思就是,大禹讓諸神來會稽山,但防風氏卻來晚了,大禹一氣之下,就殺了防風氏。
那防風氏只是來晚了一會,大禹為什麼就殺了他呢?
在大禹之前,堯帝禪位於舜,後舜帝又禪位於禹,這就是被人稱道的禪讓制度。
但是在大禹時代,當時的社會已經向奴隸社會邁進,最為重要的是,「家天下」的制度也來臨了。
大禹有一子,名叫啟,啟確實是一位德才兼備之人,所以大禹有意傳位於他。
但在當時,由於水患是頭等隱患,所以治水就是頭等大事,而治水功臣自然就有很高的威望,同時也是繼任君位的候選人,其中防風氏就是大禹治水過程中的第一功臣。
後大禹大會諸侯於會稽山,由於防風氏在來的路上遇到了大水,所以就來晚了,結果大禹就把他殺了。
此時防風氏是一方諸侯,而大禹卻有將單個部落置之死地的能力,而且還是當著天下諸侯面殺了防風氏,難免有殺一儆百的因素。
大禹通過誅殺防風氏,讓天下諸侯部落首領們膽寒,自此大禹實現了真正的號令天下。
另外,還有一些資料記載:在太湖一帶的漁民,對大禹敬而畏之,而對於防風氏則敬而親之。
同時還有記載:在大禹時代,太湖地區曾發生過對大禹統治的不滿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