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剃胎髮
復旦大學兒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教授時毓民:老法認為寶寶滿月時剃胎髮及眉毛將來會使頭髮及眉毛長得很密。然而寶寶的頭皮和皮膚很薄嫩,嬰兒常不配合,容易刮破皮膚使細菌乘虛而入引起感染。其實寶寶到4個月左右眉毛會自行脫落更換,不必颳去。到寶寶6個月後,父母可找有經驗的理髮師給寶寶剃頭。
2把尿
中日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張知新:小孩的脊柱及肌肉、韌帶發育不全,較柔軟,過早把尿,會對其脊柱造成影響。一般來說,孩子在1歲多左右可根據孩子平時的規律,適當做如廁訓練。小孩排尿前是有表現的,大點的孩子可通過詢問得知,小嬰兒一般吃完奶後30分鐘內會有2-3次尿,男孩子有時陰莖勃起也是要排尿的表現。
3舉高高
吉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楊東梅:小嬰兒是一家人的開心果,年輕的父母更是把他們當成大玩具,會和孩子玩「舉高高」的遊戲。但這可是個危險動作,很可能會發生嬰兒搖盪綜合徵,導致嬰兒失明、癲癇、腦癱、智力受損、學習障礙,嚴重時甚至會引起死亡。這是一種因頭部損傷而引起的綜合徵,6個月以內的孩子最易發生,很少超過1歲。嬰兒腦部重量占體重的1/4,而成人這一比例為1/38~1/40。另外,新生兒頸部比較柔軟,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頭部,不能有效地控制頭頸部的運動,同時大腦體積小於顱腦體積,且漂浮在腦脊液中。所以在高拋、搖盪時,兩者發生速度差,形成一種剪切力,使緻密堅硬的顱骨與柔嫩脆弱的腦組織相互碰撞,輕者可引起腦震盪,重者發生腦挫裂傷、腦水腫、硬腦膜下出血、視網膜出血、甚至死亡。
抱著孩子坐車
小孩子坐車要培養他們習慣坐安全座椅,不要以為抱著孩子就是安全的,在發生緊急剎車等情況時,很有可能孩子就成了你的擋箭牌,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追著喂飯
很多老人希望孩子儘快把飯吃完,或怕飯涼了,就硬喂孩子吃,但即便飯涼了,過後重新熱了再吃,也比強行喂食好。因為有的孩子在喂食的情況下形成狼吞虎咽的習慣,咀嚼能力下降,進食超量,長期如此,容易造成肥胖。還有對於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大人強制去喂食,會使其厭倦導致厭食。。建議家長在孩子1歲半到2歲時,開始鍛鍊他們自己進食。很多家長在孩子沒餓時就讓孩子吃飯,這種情況下進食,往往不容易消化,很可能造成孩子食積。
捏鼻樑讓鼻子變挺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周成勇:網傳「孩子小的時候捏鼻樑,可以讓寶寶的鼻子更堅挺」,但鼻樑的高低絕大多數是由遺傳基因來決定的,跟捏沒有直接關係!相反總捏會造成色素沉著的,另外如手本身不衛生易捏出皮膚局部感染。
母乳太稀加奶粉
在寶寶頭6個月里,如果母乳看起來比較稀,別急著給孩子加喝奶粉。「稀」奶其實是前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寶寶越吃,母乳越濃,後奶會變得像奶油一樣,是給寶寶解餓的。根據寶寶不同的需要情況,每一次喂奶時,乳汁的分泌量、濃度和成分都有所調節。奶粉則是千篇一律的,而且含過多脂肪和蛋白質。所以不要把母乳和奶粉做比較。
8純母乳還喂水
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範瑾:純母乳喂養的孩子不需要額外喂水。母乳既是奶,又是水,和奶粉不一樣,所以母親補充足夠的水分即可,而且用奶瓶喂水容易讓新生兒產生乳頭錯覺。孩子每次吃奶,先分泌出來的乳汁比較稀薄,叫前奶,就是給孩子解渴的。夏天母乳會自動變稀,水分更多,因此即使很炎熱,也不必加水。
嚼食喂孩子
張思萊醫師(原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往往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主要是大人傳給他的,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大人用自己用過的碗等食具給孩子用,造成家人混吃同盤菜等。不健康的喂養方式遺害無窮,喂孩子要用孩子專用的碗和勺。案例1歲男嬰突然渾身流血水,搶救無效死亡。只因奶奶的一口飯...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陶承軍:在古代,醫藥匱乏,而母乳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脂肪、蛋白質等,有一定的滋潤作用。所以,母乳的各種應用挺多。但是,母乳本身並沒有抗過敏的成分。濕疹的表現是汗腺炎、皮脂腺炎和毛囊炎,這些問題是因為汗腺口、毛孔堵塞,造成汗液、皮脂分泌排泄受阻,這時候塗抹母乳,有時甚至會加重病情。目前來說,治療濕疹沒有偏方,還是乖乖去醫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