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聞客戶端7月29日訊(通訊員 原光瑋)時下已進入七月流火的季節,再過幾天就要入伏了,雖然三伏天悶熱難耐,但對於有「冬病」的患者來說,卻是「夏治」的好時機。 「三伏貼」做為冬病夏治的首選療法也隨之火爆起來。
原光瑋大夫正在為患者貼敷
中醫院呼吸內科刁永光主任介紹:「三伏貼」,又名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治療法,源自於清朝。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 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又可通過特定藥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作用。主治「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慢性咽喉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居住在龍城國際6歲的小哲,自3歲起患支氣管哮喘,去年來院貼敷之前,每年秋季的急性發作期,都要住院治療,否則憋喘難以控制,哮鳴音非常明顯。「每年急性發作都需要用激素類藥物,再加上平喘、解痙藥,這麼點個孩子成了藥罐子,最主要的是還不去根兒,來年還犯!」小哲奶奶說起孫子的病錐心地疼。
去年夏天,小哲奶奶慕名來中醫院呼吸內科諮詢三伏貼治哮喘的相關事宜。刁永光主任「根據孩子的症狀及其病史,確診為典型的支氣管哮喘。因此,小哲從去年夏天初伏開始就一直按要求規範貼敷治療,效果也是非常的明顯。「去年上秋再發病時憋氣輕多了,哮鳴音得靠到胸口上仔細聽才能聽到,沒用住院,吃藥就堅持過去了。」今年早早來給孫子預約三伏貼的小哲奶奶高興地說。
無獨有偶, 蘭高鎮76歲的陳阿姨是個老病號,患支氣管炎50多年,憋喘、胸腔哮鳴是常態。「三伏貼我貼了三年,真是受益了,少遭老些罪!」第一年貼敷後陳阿姨的症狀有所緩解,哮鳴輕了,發作的頻率也降低了,但進了秋冬遇上感冒還是要像以前一樣住院調理幾天。第二年貼敷後,憋喘明顯好轉,那年的秋冬在多方保護下,沒有住院調理就平穩度過。去年是她第三年來貼敷,之後老慢支的症狀基本消失。「今年再鞏固一年,去去根兒,這不憋不喘的生活真是舒坦!」陳阿姨談起自己的治療心得由衷的高興。
松風小區43歲的黃先生患過敏性鼻炎七年多了,「每年春夏季冷熱交替時,鼻涕眼淚一起流,不分場合地點地打噴嚏,遭罪不說,形象都受影響,藥更是一把把吃,噴劑用了不知多少瓶!」過敏性鼻炎讓黃先生苦不堪言。 前年是黃先生第一次貼三伏貼,之後症狀有所減輕,發作的頻率降低了。去年夏天,黃先生再次按療程貼敷,之後症狀明顯好轉,用他的話說就是「基本再沒犯,舒服多了!」
對此,刁永光主任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夏屬陽,是一年之中陽盛陰衰的時段,而「三伏天」又是當季陽氣最旺之時,人體腠理最疏散,利於藥物滲透與吸收,此時人體與自然界的陽氣最為旺盛,此時貼三伏貼效果大於平日,能達到增強機體功能、有效預防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龍口市中醫院自製「三伏貼」採用傳統加工工藝,經過數十年及無數患者的使用,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和良好的口碑。「三伏貼」主要採用辛溫的外用藥材,如生薑、白芥子、細辛等等自主研製的配方,研成細末,用薑汁調成糊狀,敷貼於特定的身體穴位上,多於後背選取穴位,用於調節人體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預防保健、冬病夏治的療效。
刁永光主任友情提示,「三伏貼」雖好,但一定要注意貼敷事項:每伏第一天是開穴的日子,此時敷貼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拘泥,整個伏天都可收到滿意療效。成人每次貼4~6小時為宜,兒童每次貼2~4小時為宜。因少兒臟腑嬌嫩,故3周歲以下兒童不予貼敷。但根據個體差異、患者的病情,醫生會對貼敷時間、次數做適當調整,若有灼熱感、疼痛、瘙癢時提前將藥物揭除。貼敷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忌食海鮮,避免電扇直吹或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間久待。藥物去除6小時方可洗澡,忌搓洗局部,若起水泡當天不能洗澡。
特別提醒的是:三伏貼不是治療慢性病的特效藥,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原來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減藥、停藥。機不可失,趁著夏天,趕緊行動起來預約吧!
責任編輯: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