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底反彈收穫10萬訂單,還想聯手奔馳?華為這盤棋下得有點大

2023-12-22     SUV大咖

2023年年初的時候,AITO問界公布的2022年全年銷量為7.5萬台,這個成績談不上耀眼,也說不上差距,放在一大堆造車新勢力里平平無奇。即便是有著華為的加持,但AITO問界經過沉澱之後,與早已名聲顯赫的蔚小理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市場對於這個品牌並沒有太多的期待。

2023年,AITO問界卻上演了低開高走,跌宕起伏的一齣好戲,這劇情的發展令很多業內人士始料未及,尤其是在華為的影響力下,AITO問界幾乎是成為了碾壓理想的存在,在話題熱度的持續性,以及實際的銷量表現上都令人瞠目結舌。

月銷432多輛,「華為」標籤剝離,AITO問界曾跌入谷底

2023年年初,新能源汽車市場便上演了價格戰,先是特斯拉宣布降價促銷一石激起千層浪,而後各大新能源品牌為了提升競爭力,也紛紛加入了這個戰場,甚至傳統車企雪鐵龍一波官降10萬的操作,更是直接宣布大結局。

AITO問界在這波價格戰中顯得十分被動,銷量幾乎是迎來了斷崖式的下跌,從年初開始一路下滑。作為當家車型的問價M7,銷量也是從5226台的月銷量巔峰期之後一路迭盪,6月月銷量僅為423輛。

這其中雖然有產品力不夠突出的問題,例如定價過高、高階輔助駕駛系統的缺失,但是華為與賽里斯表態不清的「曖昧關係」,才是影響銷量的關鍵性因素。

華為在造車戰略上一直處在某種舉棋不定的狀況之中,雖然余承東一直主張下場造車的戰略,甚至對外宣傳話術也從「華為深度賦能」改為「華為全面主導」,甚至一度將門店樣式和汽車標識變成「HUAWEI」,但是余承東這一出「反客為主」的戲碼並未成功上演。「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任正非簽發的文件讓這個行動胎死腹中。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余承東想做,任正非不肯,但是AITO問界的路還得走下去,缺失了華為標籤的問界汽車一度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那些消費者很多也轉入了理想汽車的懷抱,直接導致了AITO問界在三季度銷量的持續低迷。余承東亟需證明自己,用銷量和口碑來扭轉局勢,這個重任便落在了新款問界M7上。

新款問界M7上市,累計超10萬訂單,華為實現逆襲

AITO問界新M7系列於9月12日正式上市,在原有的6座版本基礎上新增了5座版本,共推出五個配置,指導價為24.98萬-32.98萬元。

它的改變其實十分明顯,都是針對此前消費者的反饋進行了非常實在的提升。首先是價格方面,新車價格較改款前的M7起售價下調了4萬元,降低了起售價意味著可以覆蓋更多的消費人去,甚至還推出了限時6000元優惠活動和首銷期間33000元的價值權益,一下子就避開了與理想L7的直面較量。

其次是產品方面,AITO問界新M7補足了老款問界M7的缺失項——如高階智能輔助駕駛能力,問界新M7將支持華為高階輔助駕駛ADS2.0;在空間方面,AITO問界新M7增加了大五座的配置,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同時車身用料以及安全性進一步提升,車身鋼材的用料更加結實厚道。

針對底盤懸架、空間布局、安全性、智能化、價格配置等方面的調整,讓AITO問界新M7成為一款優質的水桶車型看來問界花費了5個億的升級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這款新車上市的節點,也是處在汽車市場金九銀十的旺季當中,並且華為8月份發布的Mate 60系列手機火爆銷售情況,也是帶動了華為門市的客流量大幅提升,也推動了問界的銷量出現了轉折點。

從數據上看,AITO問界新M7在上市後不久訂單便累計突破7萬台,目前更是突破了10萬台的成績,這也讓問界的生產線根本忙不過來。2023年10月份,AITO問界交付了新車12700輛,其中問界M7一款車就交付了10547輛,占比高達83%;2023年11月份,AITO問界交付了新車18827輛,其中問界M7一款車就交付了15242輛,成為了11月份「20-30萬級新能源SUV」銷量榜首。

AITO問界新M7依然成為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黑馬車型,從月銷量432輛到15242輛,AITO問界新M7的逆襲妥妥的爽文男主既視感。它的成功不僅搶回了曾經丟失的市場份額,也是讓余承東堅持造車的底氣更加充足,為2023年的收官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問界M9壓軸,華為智選車擴張,明年華為能走多遠?

2023年如果說是華為造車跌宕起伏的一年,那麼2024年則是華為大展拳腳的一年。

2023年12月,AITO問界將上市一款全新的旗艦級SUV,這台被官方稱之為「1000萬以內最好SUV」未發先火,目前訂單量已超過3.3萬台。問界M9最大的賣點在於其搭載的華為最尖端的科技,包括一體式鋁合金車身、智能AR投影大燈、鴻蒙座艙和HarmonyOS 4.0等,黑科技配置豐富被譽為問界的「集大成者」。

作為華為與奇瑞合作打造的智選車型,智界S7也已經上市,新車搭載全新DriveONE 800V碳化矽高壓動力平台、華為途靈智能底盤以及HarmonyOS 4智能座艙、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等智能科技,官方指導價為24.98萬-34.98萬元。問界M9和智界S7的上市,將會為華為取得2024年的開門紅,然而這還僅僅是開胃小菜。

2024年,華為的智選車模式將會迎來大爆發。目前華為與車企合作的模式共有三種:

零部件供應模式,為車企主要提供標準化模塊;

HI模式,將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運用到產品上面,產品定義、技術、部件選擇等均由車廠主導,阿維塔、極狐為此模式;

智選車模式,鴻蒙智行是其升級版,華為將深度參與車企產品的各個環節,依託自身渠道銷售,問界、智界就是該模式。未來合作夥伴還會有兩個「界」,分別來自北汽和江淮。

至此,華為即將集齊賽力斯、奇瑞、長安、北汽和江淮這五家車企。一線自主傳統車企長安、奇瑞的到來,也打破了此前只有邊緣車企才會和華為合作的言論。

如果你覺得華為只是在國內大展拳腳,那就真的是「Too young too naive。」日前《路透社》報道,華為已向奔馳和奧迪拋出橄欖枝,詢問它們是否有興趣購買華為智能汽車軟體和部件公司的少量股份。很顯然,華為想將合作夥伴關係擴展到中國品牌之外,有海外投資者的存在,能幫助華為的業務抵禦潛在的進一步制裁,但是目前並未收到明確的回覆。

大咖總結

目前華為的「造車」聯盟在進一步壯大當中,2024年將會是集中展示成果的一年。華為不僅想要做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博世」,還想做汽車市場上的「沃爾瑪」,其野心勃勃並非一般企業所能及。不過隨著合作企業的增多,華為如何協調好合作的車型全面發展,也是非常考驗大局觀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6560350a6703eb09a0817c67a66ed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