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高分情感國綜,終於來了,《再見愛人4》。
這季《再見愛人》從預告釋出開始就「炸裂」得不行,先導片里黃聖依張嘴就來「這是我想離婚的第三年,我們捆綁太深了,就像《楚門的世界》」。但相信每個看完第一期節目的人,都會不由自主感嘆一句,知道前方有高能,萬萬沒想到原來是前方一直在高能之巔,就沒下來過。
《再見愛人4》可能是全系列最抓馬的一季,完美印證了什麼叫藝術來源於生活,因為生活永遠比創作更抓馬。
(圖/《再見愛人4》)
不同於往季,《再見愛人4》的三對夫妻嘉賓,情感關係都在10年以上。十年婚通常被稱為「錫婚」,比喻婚姻像錫器一樣不容易被打破,象徵耐心和持久。但錫這種金屬還有另一個特點,它非常柔和,所以很容易變形。某種程度上,這也對應了三對嘉賓在經年累月下已經異化的婚姻日常。
當真正深入到婚姻關係的深水區,水深則淵。凝望深淵的同時,深淵又想告訴我們什麼?
體檢報告,全人類共同的痛點
一生唯愛做題的中國人,可能在打開《再見愛人4》的第一秒就被硬控了。
為了體現三對夫妻嘉賓在經過長達10年以上的情感關係中累積下來的「默契」,節目組在一開始掏出一張婚姻體檢表,讓大家老實作答。問題從對方喜歡什麼花、朋友圈背景是什麼照片到對方最遺憾沒做成的一件事,就像考試前老師給劃的複習範圍:「全書都是重點」。
(圖/《再見愛人4》)
到公布成績的一刻,大家才發現,拋開最高分60和最低分14不談,三對夫妻的平均分都是不及格。三對嘉賓不同的回答,本質上反映了他們不同的相處模式和婚姻狀態。
就拿問題最大的黃聖依楊子來說,當被問到對方有什麼興趣愛好時,楊子只是不屑地反問黃聖依:「你能有什麼興趣愛好?」更離譜的操作還在後頭。輪到「對方喜歡什麼花」這一題,因為楊子稱「一直都送玫瑰和百合」,所以答案只能是玫瑰百合,黃聖依真正喜歡什麼花顯然對他不重要。畢竟他那麼大爹,又那麼自信。
觀察間黃執中直接點明「答錯不是什麼大問題,重要的是態度」,而楊子對黃聖依的態度兩個字就能概括——蔑視。為什麼黃聖依不反駁楊子的詆毀?很有可能是因為她已經習慣在這段關係中以討好對方來保全自己。
(圖/《再見愛人4》)
長期處於「被馴化」過程的黃聖依,雖然能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卻無力反抗,這也是不少爹味親密關係中,被「只有一個主心骨」控制欲裹挾的、被迫順從的女性處境。
而鏡頭轉向另一對,「女強男弱」的言情小說配置擺到現實中,更多時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的「弱勢」。
葛夕劉爽的日常相處,被葛夕形容為「室友合租」。因為生活習慣不同,雙方在家中逐漸形成了涇渭分明的生活區域。
初代網紅「手哥」留幾手,也就是劉爽,自認事業生涯早就過了巔峰,進入了漫長滑坡期,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的「L型人生」,反正已經見識過高峰,剩餘要做的不過是穩定躺平,「湊合著過得了」。
(圖/《再見愛人4》)
唯一的問題是,婚姻從來不是單憑「湊合」二字能被敷衍應付的人生議題。在一段需要雙方努力經營的情感關係中,依靠慣性推動,總會有失去牽引力的一天,或早或晚。
而作為三對嘉賓中的「模範夫妻」,拿了最高分的李行亮是卡線及格的60分,而一直說著自己付出更多、更了解對方的麥琳,竟然意外地沒有丈夫高分。
麥琳可以毫無顧忌地在鏡頭前說李行亮在自己心中排第一,除了對方她不會再愛上其他人。與其同時,李行亮飄忽的眼神、不安摳撓的手指,都表明了感動之下還藏著一絲欲言又止的異樣。
(圖/《再見愛人4》)
有人說這是一種常見的「甜蜜的負擔」,但無人意識到潛台詞應該是,在甜如蜜的包裝之下,造成負擔才是本質。
望聞問切,是節目可以拍下來觀察的素材;而為了對症下藥,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靈上的「全面體檢「都很重要,接下來看看是哪些部分亮起了紅燈。
於無聲處聽驚雷
《再見愛人》已經到了第4季,觀察室嘉賓沈奕斐提出了一個觀點——
每一段婚姻裡面,都有一個主要責任方。當需要改變的時候,主要責任方不做出改變而要對方去遷就忍讓,那麼改變婚姻的可能性就比較小。
「尤其這一季的三對夫妻都是十年情感關係以上,跟剛剛在一起的兩個人需要磨合是不一樣的。十年感情到後面,一定會出現一個主要責任方。」
而作為第三季節目親歷者的王睡睡則更直接,「我本來都不厭男了,結果看完楊子的一頓操作,我又縮回去了。」
如果說《再見愛人4》的炸裂程度有10分,那截至目前,其中8分應該都是楊子這個「主要責任方」一人貢獻的。
習慣了作息日夜顛倒的楊子,在凌晨三點因為睡不著去吵醒早已睡熟的黃聖依不過是「洒洒水」的常規操作,語言打壓對方也駕輕就熟,「你女人家家懂什麼」的大爹形狀躍然幕前,最終爆發的一幕是他強迫黃聖依去看「他見過最亮的北斗七星」,全程無視累得不想動彈的黃聖依的拒絕,也不管黃聖依多次強調自己已經看過了。
(圖/《再見愛人4》)
作為最大受害者,黃聖依的對應辦法只有一個:累得不想溝通,也不想反駁,最終只能選擇默默順從對方。這是一種危險的警示,她失去了堅持自我的力量。
葛夕劉爽的矛盾是一體兩面的,葛夕希望劉爽「少來懟我」,反來過劉爽則是「少來管我」。從根源問題就沒達成一致的二人,彼此間再多的訴說也像無效溝通,甚至會導致關係惡化。
麥琳感受過楊子的貼面開大之後,也開始反省自己己從揚子身上看到的強勢令人不適,或許她在與李行亮之間的情感關係中也有過這樣的強勢時刻。
(圖/《再見愛人4》)
麥琳稱自己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總是通過付出從別人身上獲得愛。正是因為清楚明白自己付出了多少,所以在得不到自己預期中的「回饋」時,越發委屈別人不懂自己的好。全職妻子的困境依然歷歷在目,被忽視的價值和無法衡量的對家庭的付出,更加劇了麥琳付出型人格中的不安全感。
總導演劉樂表示,這一季的嘉賓選擇相比前三季,更切中了現實的社會議題,「這一季的嘉賓的問題可能是更加疼痛、更加現實的」。
《再見愛人》一貫以來之所以討論聲量巨大,也許是因為這些問題非常具有普世性。走到和愛人說再見的邊緣,每次的抉擇都是一扇門,所有嘉賓都不知道自己即將推開哪個門扉。躲在門後面的世界的觀眾,也在期望哪個嘉賓走到與自己相同的選擇。
大家希望嘉賓做出怎樣的選擇,也是希望明日或現在處於某段情感關係中的自己,能走出最合適的一步。
當我們再次談論親密關係
《再見愛人》不存在所謂的「劇本」,「真實比寫出來的劇本動人多了」,總導演劉樂說道。
特別是從節目陣容官宣就被質疑「演戲炒作」的黃聖依楊子,只要完整看下第一期節目就能感受到,自己給自己打造的人設固然是可以表演的,但相處模式透露出來的信息卻無法被掩蓋。
「把這些問題歸到背後出了什麼困境?社會給了什麼樣的制約?對方在溝通時出現了什麼岔路?」沈奕斐說,如果一個問題複雜到十年都解決不了,本質上,是一個人與自己的關係遇到了問題。
麥琳渴望被愛,把「全村的希望」寄托在李行亮身上,經常性需要對方的肯定但又永遠覺得自己愛得更多,就是因為她忘了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人。葛夕把劉爽在家中的存在簡單形容為「只是有一個人在那裡」,空置的角落令心也會變得空蕩。
黃聖依在節目中提到了當年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缺席排練的事,因為此前經紀人接了一部戲簽了合同,自己並不知情,是後來才被通知的。「你自己接的戲你還能不知道?」面對別人的質問,她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自己對人生安排竟然沒有絕對的控制權。
(圖/《再見愛人4》)
被長久困在一段被動親密關係里的女性,突然看到了更多女性的多樣生活方式,原來還可以這樣去生活。關鍵也不過一句話,就是寧靜告訴黃聖依的「你一定要有自我」。為女性提供了自我認同和成長的鏡子,《乘風破浪》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乘風破浪》打破了大眾對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再到《再見愛人》通過深入探討婚姻和愛情關係,提供了女性視角下對親密關係的理解和反思。
三對夫妻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參加節目,也是因為他們有意無意地開始重拾對自己生活的話語權,要有改變的決心,更要有改變的勇氣,從把生活的一地雞毛搬到鏡頭前剖析開始。
《再見愛人4》為期18天的房車之旅,從宛如心臟脈絡的紅色峽谷出發,到終點站的「心形湖」烏蘭湖結束,映射的正是本季的主題:從心到心的距離。
(圖/《再見愛人4》)
真心之間相隔的距離,從來都沒有坦途。而要抵達自己的內心,同樣需要花費諸多力氣。
綜藝節目的有趣之處向來是「有人看樂子,有人照鏡子」。而《再見愛人》永遠是值得把期待值拉滿的那一檔,因為在笑與淚之間,它總是堅持不懈地告訴我們要做的事很簡單:
重新出發的第一站,先到心裡去。
作者:趙公明
校對:遇見
排版: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