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公路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在中國的基建項目中,修路的效率非常高,但是為什麼中國的公路總能看到翻修的情況,日本的路面卻似乎常年如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絕非技術不如人,而是另有原因。
交通的順暢對於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很多地方都是因為道路不通,導致很多問題,甚至影響地方的發展。
現在國家很重視修路,我國的公路總里程已經高達528萬公里,在任何城市,甚至鄉鎮,幾乎都通了公路,除了極個別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想辦法,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能為國家的發展戰略提供堅實基礎。
但是很多人都發現,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中國的公路,經常出現翻修的情況,而且這種修理的頻率很高,經常隔一段路就會攔擋起來,在需要修補的路面進行作業,而且有些路面上的修補出來的位置,像一塊一塊補丁,看上去不算很美觀。
很多人都質疑是不是有些路段的質量有問題,為什麼總是要高頻次的修補,這種情況,難道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其實我國的道路修補問題,並非修路質量不高,也不是技術不如別人,因為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大,在路段上通行的車輛飽和度比較高,很多路段在高峰通行路段,甚至是超負荷通行,這樣對道路的正常磨損速度就會加快,因此很多路面沒鋪設很久,就出現了磨損和坑窪等問題。
道路養護部門,在每天的巡查中及時發現問題,並且能快速去進行維修,以最快的速度讓路面修整完畢,儘量不影響車輛正常通行,從積極方面看,是很主動地解決問題。
但是很多網友都表示質疑,為什麼我國的公路總是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正常的磨損和道路因為超載貨車等情況造成破損和維修,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一些城市中的道路,是因為一些施工單位沒能協調一致,都是各搞各的。
比如鋪設燃氣管道,道路可能會挖開一次,好不容易修好了,過段時間因為自來水公司維修管道,可能又挖開一次,等自來水公司施工好不容搞好了,路面也好不容從爛七八糟的情況都整理好了,結果沒過一段時間,可能電信公司又要鋪設光線網線需要施工,再把道路挖開一次。
這些並非誇張,而是某些地方的真實情況,很多網友很不理解,這些難道不能通過政府部門進行協調嗎,是否和有些地方政府對於市政建設和道路相關的項目,衍生出的項目有關呢?也難怪很多網友會有不同的聲音,其實很多單位在施工前,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如果能夠再細緻一些,至少道路挖開的頻次會降低很多吧。
也有的網友表示,可能很多單位之間,都有著自己的作業安排,不可能遷就其他單位去一起施工,其實刻板思維和僵化思維,在當下依然存在,有時候為了人民服務,這些單位如果真能通過政府職能部門溝通的話,應該會有一定的辦法,不僅能讓一些地方挖開道路的頻率降低,而且還能讓道路的修補情況改變。
日本的道路為什麼看上去總是黝黑鋥亮,看著總是像新鋪設的路面一樣呢?
首先日本的國土面積非常小,道路總里程也無法和我國相提並論,再有日本四面環海,灰塵相對較少,道路的積塵比較少,容易清潔。
而且日本的道路之所以看不到補丁,是因為修路的方式和我國不同,我國是在破損的路面儘快修復同等面積,但是日本修補時,會在填補破損路面後,再把所有的路面上都薄薄滾刷一層新的路面塗層,就能讓路面看上去保持著嶄新的狀態。
日本的公共設施維修也是有著責任區劃分的,日本的下水井都能分出具體的負責單位,何況需要維護和保養的路面問題了,日本人對於細節有著偏執的固執。
尤其對於公共設施部門,更是有著很好的公共監督機制,因此會在一些細節問題上較真,重要還是因為日本的陸地面積實在太有限了,日本人對於環境整潔的保持程度很高。
因此日本的衛生情況整體保持能力比較好,再有日本的車輛和通行頻次沒有我國這麼繁忙,道路的承載壓力並不算太大,這也是日本的路面能夠常年看上去整潔如新的輔助原因。
日本作為島國,和高速發展的中國可比性不大,因此根據自己的國情來看問題,才是更合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