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一步步掌控實權後,改「大金」為「大清」

2022-06-05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皇太極一步步掌控實權後,改「大金」為「大清」

本篇系精讀中國史連載299,《清朝史話》連載05,歡迎收看。

努爾哈赤死後,按照漢族封建統治者的習慣,應該是他的二兒子、大貝勒代善繼位,可是,代善的兒子岳托和薩哈連,勸他讓給有才能的皇太極。

代善接受了兒子們的意見,並攛掇老五、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長子、二貝勒阿敏,共同擁立皇太極。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四貝勒,因此固辭不受,大家一再勸說,才在天啟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10月20日即了汗位,時年34歲。

代善比他大9歲,阿敏比他大8歲,莽古爾泰比他大6 歲,都是旗主,都有相當的勢力,皇太極只好根據父親臨終前的旨意,決定哥幾個一塊「南面坐受」朝拜、共同執政。結果,事事受到「掣肘」,自己「雖有一汗之虛名,實無異正黃旗一貝勒"。

有個漢族諸生叫胡貢名的, 形容當時的情形是「十羊九牧」,確實不算誇張。又加上努爾哈赤時期遺留下來一些問題(如滿漢矛盾,制度不健全,生產不景氣、物價飛漲等)這一切,都使得皇太極的事情,一開始並不好辦。

然而,皇太極到底不是等閒之輩,他不但在父親生前就表現出過卓越的軍事才能,而且,此時更施展了非凡的政治手段。

上台後的第八天,皇太極便重新編莊,叫一些漢民「分屯別居,編為民戶,選漢官之清正者統之」,使莊園中40%的壯丁恢復了民戶的地位,贏得了後金統治區里漢官的好感,稱讚他是「聖明之主",願意「實心齊力報答皇恩",給他提出了不少治「國」良方。

他於是注意發展生產:以農為本,減少工役,分給貧民一些瘠地,允許新附的漢民單獨屯種,不必編入八旗,又規定以農考課官吏;他注意改進紡織、造船、冶鐵等工業生產的辦法;還限制滿洲貴族擴大奴隸和虐待奴僕。

在軍事組織上:崇禎八年(1635年,天聰九年),皇太極將蒙古軍隊擴充成為八旗;崇禎四年(1631年,天聰五年)組織了漢軍,崇禎十五年(1642年,崇德七年)也擴充為八旗。

皇太極繼續執行了努爾哈赤的聯合、籠絡蒙古諸部的政策,跟他們各部的頭 目歃血誓盟,對他們封官賞賜、聯姻結親。崇禎元年(1628年,天聰二年),還曾把自己撫養的、貝勒岳托的女兒,嫁給了蒙古科爾沁台吉滿朱習禮。因而每有大的戰鬥,蒙古科爾沁部都派兵前來參加。

天啟六年到崇禎九年(1626到1636年,天命十一年到崇德元年)間,皇太極進一步統一了黑龍江下游(包括烏蘇里江以東直至日本海)地區;崇禎九年到十五年(1636到1642年,崇德元年到崇德七年)間,他更統一了黑龍江中、上游(直至貝加爾湖)地區。

對於新附之人,一部分留住盛京(瀋陽)給以「牛錄章京」的官銜,一部分(如都勒古爾、達大密、阿濟布等)則封回原地。

崇禎七年(1634年,天聰八年),世居精奇里江多科屯的達斡爾族首領巴爾達奇來附,還被招為額駙(駙馬),妻以宗室之女。

崇禎九年(1636)夏,清軍在鄂嫩河以西地區,招撫了使鹿部頭人,賞了十七套官服。

崇禎十二年(1639年,崇德三年)到崇禎十三年(1640年,崇德五年)間,皇太極指揮滿、蒙八旗兵,平定了黑龍江中游之北的叛亂,並在赤塔河谷追俘了叛軍頭目博木博果爾。黑龍江下游各族,被編為了民戶;中、上游各族,被「審戶比丁、列于軍伍」,並「設佐領、驍騎校等分駐」。

皇太極的這些活動,鞏固了後方,團結了內部,為全力對付明朝提供了條件,保證了兵源。但他飽嘗了明軍大炮的苦頭,因此,崇禎四年(1631年,天聰五年)也鑄造了紅夷大炮,名曰「天祐助威將軍」。

在政治上:皇太極注意選拔人才、改革機構。崇禎二年 (1629年,天聰三年)、崇禎七年(1634年,天聰八年)和崇禎八年(1635年,天聰九年),他多次考拔和薦舉漢族、蒙古族和滿族生員,量才錄用。貝勒薩哈連的一個奴隸、漢人寧完我,後來竟當了參將。

崇禎四年(1631年,天聰五年),皇太極仿照明朝制度,設立了戶、吏、禮、兵、刑、工六部,下置承政、參政、啟心郎等官,由滿、蒙、漢各族之人任職,分散滿族貴族的權力,調動各族人物的積極性。

這時,漢人中,有個做禮部參政的,叫李佰龍,奏請按班次排列入朝,皇太極馬上同意,廢了兄弟同受朝拜的格局,南面獨坐受拜。後又規定:六部貝勒不得在家辦公,必須到衙門上班,以便受到監督。第二年,還規定了服制、名分:護軍以上的官才能穿緞子衣服,其餘的人只准穿布衣;黑狐帽、五爪龍、明黃、杏黃、金黃、紫色,非汗賜不得用。還規定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主、格格、額駙等的等級和公文款式。

崇禎三年(1630年,天聰四年),皇太極以屠殺永平、遷安兩地官、民等的罪名,幽禁了二貝勒阿敏。第二年,又以在皇太極面前拔刀罪,將三貝勒莽古爾泰降為普通貝勒;後又以莽古爾泰與其妹妹、妹夫、弟弟等焚香誓、謀不軌的罪行,懲治了莽的勢力,並奪取了莽古爾泰一支正藍旗的領導權。大貝勒代善因擁立皇太極有功,本人只挨批評,沒受處分,但其屬下也被懲罰過。

崇禎五年(1632年,天聰六年),皇太極叫達海圈點了老滿文,改進成了新滿文。皇太極還命令諸大臣之家8歲到15歲的子弟入學,對他們「講明義理」,使他們「忠君親上」。

取得滿族實際軍政大權後,皇太極就進一步大造推翻和取代明朝皇帝的輿論。他說:天下,只有有德者才能統治,「有德者受命,無德者廢棄。從來帝王,有一姓相傳、永不易位之理乎!」

崇禎八年(1635年,天聰九年),皇太極宣布廢除「女真」的稱號而定族名為「滿洲」。第二年5月13日,又改「大金」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當上了皇帝。這一天,滿洲、蒙古、漢族文武各官全都齊集瀋陽故宮,多爾袞捧著滿字表文,土謝圖濟農捧著蒙字表文,孔有德捧著漢字表文,率領各官跪著勸進。

從這一天起,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一一清朝,正式誕生。

皇太極即位後,國勢日昌,地廣糧裕,又令各地互市,真是 「文繡錦綺,無不備具」,腐朽的明王朝,就更不是他的對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0bc5851a1282a78b3490992d00f42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