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秧雞如何暴揍水鳳凰?以前水田裡常見,長相陰暗但戰鬥力兇殘!

2023-12-25     微兔分享呀

原標題:黑秧雞如何暴揍水鳳凰?以前水田裡常見,長相陰暗但戰鬥力兇殘!

一隻漂亮的水雉,與一隻長相陰暗的黑水雞,因領地問題發生了口角,最終進一步發展成了肢體衝突。

這隻水稚在道上人送外號「水鳳凰」,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單靠這些身份,就是在道上橫著走的存在。

可黑水雞並沒有打算慣著它,都說烏雞變不了彩鳳凰,雞哥今天就要揍一揍這隻水鳳凰,好給給烏雞界揚揚威名。

大戰一觸即發,雙方你一招我一式,打得不可開交。水稚不愧有著「水鳳凰」的稱號,最後灰溜溜逃走,對得起這「水」字。

烏雞揍了鳳凰的傳聞很快就傳開來,這隻烏雞也成了傳說。讓我們來跟進了解一下這隻富有傳奇色彩的黑水雞。

天生的游泳健將

在一口一個烏雞的稱呼下,黑水雞不樂意了,表示自己是正兒八經的鳥。為了求證翻出網上資料,上面「鶴形目秧雞科黑水雞屬鳥類」幾個字分外顯眼。

這一句簡短的分類介紹,十二個字就有兩個「雞」字,但黑水雞確確實實屬於鳥類。

一看屬鶴形目就感覺仙氣飄飄,畢竟遠房表親丹頂鶴可是高顏值帥鳥。

說黑水雞是雞,倒也不是胡謅,它的額甲鮮紅色,端部圓形,遠看不正是雞冠子嗎?再看那營養豐富的體型,與雞也極為相似。

它們頭、頸及上背是酷炫的灰黑色,下背、腰至尾巴覆羽,兩翅膀覆羽為暗橄欖褐色。腳為黃綠色,腳上面有一個紅色的環帶。

遠看確實像雞,但仔細一看,穿著還挺潮流,紅帽黑衣,腳上還綁紅繩,顏值也不輸那個名叫丹頂鶴的遠房大表哥。

分布地域的不同,黑水雞的習性也不同。在長江以南的屬於肥宅類型,舒適的氣候條件下它們不樂意遷徙,這種不進行遷徙的鳥我們稱之為留鳥。

長江以北的黑水雞在環境不允許宅家的情況下,不得不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遷到北方繁殖地,到10月又遷離繁殖地。作為一個好旅遊的鳥青年,為詩人們傷春悲秋提供了寫作素材。

黑水雞不喜歡孤獨,常常成對或者成群在水上漫步,如果問成對的是不是對象,它們只在繁殖期才找對象,所以那些兩兩成對的,可能陪的是兄弟或者未來別人的對象。

名字裡帶「水」字的黑水雞,不光游泳能力強,還有很厲害的潛水能力,長時間潛入水中,或在水中潛行10米以上,都是小菜一碟。

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就會溜進蘆葦叢或草叢中躲起來,或潛進水裡。潛水的時候會將鼻孔露出水面呼吸,整個身體藏在水下,你以為它們在潛水,實際上,它們是在「划水」。

黑水雞游泳的時候身子高高的浮出水面,尾巴垂直豎起,不斷擺動著,它們游泳與鴨子不一樣,不是靠腳部的划動,而是靠身子扭動。

黑水雞的翅膀除了做烤翅之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用來飛,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展翅低飛。它們不擅長飛行,飛的不快不高,距離也不長,只是貼著水面溜達一圈,又重新落了下來。說它們是雞倒也真不為過。

黑水雞因為天生缺少安全感,喜歡在有水生植物遮擋的地方,不喜歡開闊場所。主要棲息在蘆葦和水生植物豐富的淡水濕地、沼澤、湖泊、水庫、葦塘、水渠和水稻田中,也出現於林緣和路邊水渠與疏林中的湖泊沼澤地帶。

秉承著靠水吃水的原則,黑水雞向來不挑食,水生植物的嫩葉,幼芽、根莖等素食,搭配著水生昆蟲、蠕蟲、蜘蛛、軟體動物、蝸牛和昆蟲幼蟲等葷食,主打一個健康美味。當然它們自己也挺美味,肉質鮮美,營養價值豐富。

黑水雞的覓食方式就是地毯式的搜捕,沿著水生植物搜索,發現植物莖葉上的昆蟲,一口吃掉。

有的也會在邊上水較淺的地方進行水下獵食。

每年的4到7月,是黑水雞們當父母的旺季,喜歡安靜的黑水雞夫妻們選擇尋找僻靜場所單獨繁殖。喜歡熱鬧的黑水雞夫妻們則聚在一起,各自的巢穴離著1到3米。

它們的巢大多建造在淺水的蘆葦叢或水草叢中,也有的會將巢建在水中的小柳樹上,獨享水上別墅的靜謐。當然,警惕性極高的黑水雞們,無論將巢建在哪裡,周圍都有蘆葦或高草掩護著。

巢建好後,鳥媽媽們會每天在裡面產一枚蛋,大概產6到10枚,最多達到12枚。產好蛋後,鳥爸鳥媽輪流孵化,比起雌鳥孵化雄鳥耍的孵化方式,這種更具有鳥情味。

19到22天後,鳥寶寶們破殼而出,剛孵化出的鳥寶寶渾身黑色絨毛。嘴尖為白色,嘴尖之後到額甲為紅色,紅撲撲的禿頂小腦袋,甚是可愛。

這些早熟的鳥寶寶一出殼就會游泳,可謂天生的游泳健將。

會游泳的雞

前面說過,黑水雞不是雞,如果以上還不足以說明,那還有一條,它會游泳。

因為雞與鴨、鵝這些家禽身體構造上的不同,所以游泳能力較弱,除了熬湯的時候,很少下水。

要能在水中暢遊,首先得有一個好的裝備,鴨、鵝的爪子中間由蹼連接在一起,這些蹼游泳時增加了在水中的受力面積,快速划動的時候,就類似船槳一樣,給了一個向前的動力。

而雞的鳳爪是沒有蹼的,幾根腳指分開,腳印留在雪地上就是三片竹葉。沒了蹼,雞光靠爪子在水中撲騰,不但吃力,速度也相對慢了很多。

除了腳上的裝備,鴨、鵝還有一件秘密武器,就是能夠分泌大量卵磷脂、油脂的尾脂腺,平時它們啄自己的羽毛,其實是在擠壓尾脂腺,將分泌出的油脂塗抹在羽毛上。

油不融於水,塗抹油脂的羽毛變成了防水大衣,在水中也不易被打濕。

雞身上沒有這東西,入水之後羽毛被打濕,體溫隨著降低,體能消耗增大,然後體力不支葬身水中。稱之為「落湯雞」。

黑水雞腳上沒蹼,以此說它不是雞確實沒譜。暫且就當它是一隻特立獨行的「雞」。

雖然沒蹼,但爪子可不是用來看的。黑水雞還有一個別稱叫紅骨頂,曾經有個帶「骨」的叫九陰白骨爪。這利爪與之比起來可一點不遜色。

除了利爪,筆直而鋒利的黃色嘴巴,不光可以進行語言上的攻擊,在進行實戰的時候,進可啄,退可擋,加上與利爪的相互配合,攻擊力弱不了。

關於這兩件武器的威力,開篇的另一位主角「水鳳凰」水稚很有發言權。

關於保護

黑水雞主要分布於新疆西部、華東、華南、西南、海南島、台灣及西藏東南等中國大部地區。分布範圍廣,較常見,種群數量一般比較穩定,目前還沒有被列入國家級保護動物名錄。

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已經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至少也是名錄上的鳥,黑水雞揍一揍國家二級保護的水稚不過分吧。

人工養殖的黑水雞要求較高,首先關於養殖場就得費一番心思。需要比較寬敞的湖地或河流,選不出合適的河流,就得人造一個養殖場。

繁殖期的黑水雞的婚房,也要提前用蘆葦葉草葉搭建好。黑水雞膽子小,到了繁殖期不能去打擾。

養殖場地造好後,品種的選擇也是一個問題,目前黑水雞的品種超過12種,每一種黑水雞都是難伺候的主,對氣候等條件要求高。根據養殖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才能提高成活率。

小雞仔剛來的時候生命力脆弱,需要進行專業保姆級護理,先將小雞仔放在建好雞舍中保溫,每天投喂3次合適的食用精料。

等小雞仔體質增強之後,可以給它們開開葷,在食物中加入小魚或小蝦,每天小蝦的投喂次數是1到2次。

黑水雞的病害很少,但偶爾也會感冒,需要時刻關注它們的健康狀況,發現有生病的及時治療。

小雞仔們身上褪去原始的絨毛後,每3天讓它們出來溜達一次,期間訓練它們的覓食能力。

兩個月後的黑水雞會被放到建好的河流池塘中,讓它們在人造的水域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這些養殖的河流中提前備好了購來的小魚小蝦,除了作為食材。幸運的小魚小蝦們在河中也有機會繁殖後代,就這樣,這些人工養殖的黑水鴨們吃完魚爸爸,接著又有魚寶寶吃,自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養殖場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0ac1387001f4fa75b5e8450bf7860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