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周都督搶占先機,曹丞相被動防守-論赤壁地形的重要性

2019-06-23     臥牛說歷史

歷史尋蹤,我從「地名」中還原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全圖

赤壁之戰被奉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其主要影響就是杜絕了曹操一統天下的可能,導致吳、蜀的崛起。

現代有人認為赤壁之戰不過是荊州水軍損失慘重,對於曹操陸路主力並沒有什麼影響。究竟是否如此,史書中並沒有向西記載。但我們可以從後面曹操的戰略布局中看出來,赤壁之戰對曹操有什麼影響?

建安十四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戰略變化:

1. 戰略目標由主動攻擊荊楚,變為以防禦為主。

2. 大軍轉向西征關隴。目的是張魯以及劉璋。劉備入蜀後,變為爭奪漢中,以此鉗制劉備。

3. 建安十五年發布求賢令,以求「賢士」與其共治天下。

這兩點都顯示曹操已不足以消滅孫、劉。若沒有一場「大敗」,作為戰爭老司機的曹操會坐視孫劉成長?這從側面說明曹操赤壁之戰敗的挺慘。

我們從歷史中尋找赤壁的蛛絲馬跡。

《三國志·武帝紀》

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

孫劉聯軍準備迎擊曹操:

《資治通鑑》

備用肅計,進駐鄂縣之樊口。

劉備在樊口,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望權軍。

這裡有兩個地名,一個是夏口,一個樊。這兩個地方在哪裡呢?

夏口,又叫沔口。漢水流入長江的一段因其冬天河道乾涸,夏季河水流動,所以古時候稱這一段為夏水。夏口就在漢水與長江交匯出。夏口直通孫吳軍事重地柴桑,若夏口被曹操所奪,那麼孫吳危險。

《資治通鑑》黃祖在夏口,(甘寧)軍不得過,(甘寧)乃留,依祖三年。

甘寧想要投吳,但是黃祖屯兵於夏口,甘寧過不去,不得以在黃祖手下呆了三年。孫權之所以打黃祖,也是因為江夏郡的位置太過於重要。夏口是荊州進入東吳的咽喉。

夏口東方不遠處,有一座鄂城。鄂城位於長江東岸(湖北鄂州市,後被孫權改名為武昌),城西有座來山,也叫做樊山。樊山西南方,有寒溪水流入,稱之為樊溪。樊溪向北流入長江。樊溪與長江匯流處便是樊口。

樊山擁有萬松嶺、九曲嶺等山高樹多,軍隊難以通過的自然地理形勢,是易守難攻的絕佳地方。因此樊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扼守荊吳的要道,同時也是鄂城的總樞紐。

樊山舊名袁山。《水經注》:吳孫權徙鄂於袁山東。

《三國志·吳書 ·吳主傳》: 魏黃初二年 (221),(孫)權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

夏口、樊口這麼險要,那麼孫劉聯軍是不是就在此地駐守,防守曹操呢?答案是自然不會,因為孫劉聯軍若在這裡戰敗,他們在長江就失去了天然的優勢,東吳西方就沒有長江天險為依靠,吳地就任由曹軍鐵騎馳騁。被曹操吞併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進,與操遇於赤壁。《資治通鑑》

所以周瑜與劉備利用水軍優勢,率先前進,阻敵於赤壁。那麼為什麼選赤壁呢?這又跟赤壁的地理形勢有關了。

距鄂城西南二百八十里,有嘉魚縣。漢朝的時候叫沙羡縣,晉改為沙陽縣,梁改置為沙州,不過不久就被廢去。隋把沙陽縣併入蒲圻縣,後又在原沙羡縣所在地置鯰瀆鎮,唐大中年間升級為嘉魚縣。

在嘉魚縣西北二里處,有魚岳山,又叫江島山。山西北有灌磯山。嘉魚縣北五里有百疋山,山勢綿延東西二十里。嘉魚縣南十里有白面山。山前有白面州。

在縣東北方向二十里,有一座蜀山,《武昌縣誌雲》:先主會吳拒操,曾駐軍於此因名。這裡應該是赤壁之戰中劉備駐紮地。

在距離鯰瀆鎮西南七十里,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處(元和志當時還不叫嘉魚縣),長江邊有一座赤壁山,山北有水叫陸水(雋水),陸水與長江匯流處為陸口。陸口是自長江登陸直往柴桑的要地。

陸口若失去,那麼曹軍甚至能夠直達東吳軍事重地柴桑。

因此三面環山的嘉魚縣、地理位置重要的陸口就是周瑜選擇抵擋曹操的前沿陣地。

周瑜必須搶先占領陸口,東北與劉備互為犄角,才能占據更多的優勢。

那麼曹軍是如何行動的?

《資治通鑑》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在江陵東南一百五十里,有一地名郝穴,大江在此分流。此地山路崎嶇,樹木叢生。郝穴是長江水流入漢江流域的地方。郝穴東就是章卜穴,南有虎穴,這都是江水流最窄的地方,也是江水分流處。章卜穴東有一條路,介於大江與濫泥之間,這裡就是華容道。

通過華容道繼續向東,就到了華容城(今湖北省監利縣)。

華容道是曹操東下以及會江陵的畢竟之處。

曹操行軍路線

華容城東南有螺山,亦名白螺山,山上全是白土,其形似螺因此命名。

楊林山在螺山東北沿江岸處,西接華容城(監利縣)。從華容向東去烏林的路上,有一個渡津叫龐公渡(傳說是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建造的),龐公渡也是華容、烏林、白螺山三地間的咽喉。同時更是作戰上必爭之要地。

這一帶不是山就是水,道路崎嶇難走。這也就不奇怪老羅《三國演義》中,用關羽堵在華容道上,來體現曹操的絕望的境地。前有關羽,後有追兵,曹操自己又是殘兵、傷病、病兵,完全就是死路一條!

也許是因為曹操以及眾多謀士不熟悉江南地形,也許是因為陸路難走。曹操失去了搶占陸口的先機,只得駐軍於烏林,與赤壁遙相對望。

烏林西南五十里是洪湖。洪湖與長江間多洲渚河流複雜,還有眾多小山小丘。山上、洲渚樹木叢生,加以水道交錯者三四十里,也是一個突襲的好地方。

赤壁位於烏林東南方,周瑜又專門等候東南風才發動突襲(詐降),一把火燒光了老曹的水軍家底。同時周瑜另外派兵從長江西行進。一部分入洪湖,繞入烏林後方攻擊曹軍營寨。一部分追到巴丘,追尋曹操的補給船,然後沿水路北上江陵。

曹操水陸皆敗,不得以向西逃亡江陵。曹操等且戰且走。待曹操出了松林,奔走郝穴,從郝穴回歸江陵。

孫劉聯軍水陸追擊曹軍

《資治通鑑》

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餘船以次俱進。

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曹操因為一時的自大,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周瑜利用地理形勢,以及水軍的優勢擊敗曹軍。僅以此戰改寫三國歷史,周瑜亦足以載入史冊。

本文地理形勢介紹均來源於明朝·顧祖禹(因為他不願意做清臣)的《讀史方輿紀要》 湖廣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eKTCGwBmyVoG_1Zsz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