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得德邦,順豐心慌慌?

2022-03-17     觀潮新消費

原標題:京東得德邦,順豐心慌慌?

快遞行業的整合併不會在京東收購德邦後落下帷幕,究竟是順豐領跑的「一超多強」,還是雙雄格局或三足鼎立,還要看菜鳥系接下來的應對方式。

作者 | 王叄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2019年1月,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曾說,快遞行業的集中效應將會加劇,當前十幾家的規模企業中,未來只會留下四、五家。

一語成讖。

2022年3月11日,經過長達數月的沉默與否認之後,「京東收購德邦」的消息終於得到了雙方的證實。德邦發布公告稱,京東物流將收購德邦物流66.49%的股份,交易完成後,董事長兼總經理崔維星將不再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巔峰期,德邦的快運年收入超過200億元,是零擔之王。但從錯失最佳上市時機後,德邦仿佛坐上了滑梯,被經過快遞大戰洗禮的」百練精兵」們趕超。

自2020年順豐收購嘉里物流、2021年極兔收購百世之後,快遞行業集中度再次提升。隨著這筆交易塵埃落定,快遞行業的收購潮也將被推向頂峰。

01 「零擔之王」

1992年,山東諸城人崔維星從廈門大學會計系畢業,被分配到廣東省中國國際旅行社從事財務工作。如同流水線上的螺絲釘,崔維星當時的工作就是核對旅遊團消費帳單,不斷打電話核實,然後再機械地打對勾。

枯燥的工作很快就讓他心生不滿:「同公司的導遊工資都能拿到1萬元,我比他們牛多了,憑什麼才拿1500元呢?」

1993年10月,崔維星離開國旅,但他曾經憧憬的「外面的世界」瞬間露出了猙獰的面孔。他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無奈之下去了珠海一家酒樓當會計,工資依舊是1500元,而且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只有周日才能休息,還不能出遠門,要隨叫隨到。

忍耐三個月後,自稱「腸子都悔青了」的崔維星重新回到了國旅。

1994年,崔維星開始接觸當時剛剛在珠三角興起的航空貨運行業,因緣際會的故事從這裡開始。他加入了廣東國際貨運,協助拓展廣東中山的貨運業務。

在崔維星負責的中山區域市場,他是負責人兼業務員,並且頻繁客串搬運工,一步一步地打開了市場。當廣東國際貨運在兩年後因業務調整放棄中山市場時,他捨不得用汗水換來的客戶,借錢盤下一個門店,正式開始創業。

1996年9月1日,「崔氏貨運」開門營業,場地只有8平米,員工只有4個:崔維星和妻子薛霞,還有此前認識的司機和搬運工。

剛營業時,「崔氏貨運」憑藉著一輛借錢買來的貨車,在廣州、中山等地承接零活。

第一個轉折點很快出現。崔氏貨運承包了南方航空老幹部空運處(下稱「南航老乾」),這讓崔維星從物流業的「二道販子」,變為擁有資質的空運代理人,「空運」業務成為崔維星起飛的助推器。

2000年,崔維星正式成立德邦物流,取「講誠信,做一幫有品德的人」之意,在航空貨運行業風生水起的德邦,也從此時開始進軍公路貨運市場。

(崔維星)

在公路運輸行業,運輸方式可根據重量的不同分為快遞、零擔和整車三種運輸模式。其中,零擔運輸是指當運輸的貨物不滿整車時,與其他批次貨物共同拼車完成的運輸模式,貨物重量一般在30千克至3噸之間。

零擔模式是德邦的基本盤。到2010年,德邦憑藉全年26.2億元的營業收入,穩坐中國公路零擔物流領域的頭把交椅。到2017年,德邦的營收還超過200億元,依然是「零擔之王」。

中國物流行業的第一個大轉折,出現在2005年。

這一年,中國正式對外開放物流行業,國外物流企業攜帶資金、技術和經驗進入市場,國外物流企業先後收購大田物流、華宇物流、佳宇物流、通成物流,早期部分頭部民營零擔企業退出歷史舞台。

也是在這一年,圓通和淘寶簽約,直接把電商件從20元的起步價拉低到12元。隨後,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也接入淘寶體系,進一步將單價拉低到8元。

還是在這一年,通達系中成立最晚的中通,率先開通了杭州到廣州、杭州到北京的兩條跨省陸運線,為後來發動物流史上第一次慘烈的價格戰埋下了伏筆。那場始於2012年的價格戰,將快遞單價拉低到6元。

物流行業的第一個大轉折中,順豐與德邦面對電商的誘惑「不動如山」,直營是服務質量的保證,但這一決策的功與過,在不同的歷史節點上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快遞物流始終是重資產行業,即使沒有價格戰,其對於資金的需求也極高,上市成為共同的默契。

2016年前後,通達系相繼借殼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順豐也在2017年完成上市,而早早就在為上市做準備的德邦,卻趕了個晚集。

為了上市,德邦將總部從廣州遷往上海,實現了3年連續盈利要求。按照德邦最初的計劃,其上市的時間最早應是2015年。

偏偏是2015年,這個國內資本市場不願回憶的年份,A股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股災,千股跌停、千股停牌。IPO的閘門關閉,等到再次開啟時,德邦已經失去了寶貴的幾年。

02 物流界的「黃埔軍校」

2018年初,德邦股份敲鐘上市,成為「中國零擔物流第一股」。

上市時,德邦被稱為零擔快運領域的「順豐」,與其說是在褒獎德邦,不如說是在肯定順豐。

在德邦上市答謝會上,崔維星曾用「德邦是48歲的崔維星帶著平均年齡35歲的高管在戰鬥,順豐是48歲的王衛帶著平均年齡49歲的高管在戰鬥」來形容與順豐的差別。

如今回過頭來看,崔維星這句豪言壯語不攻自破,德邦曾經最引以為傲的模式,反而成了棄之可惜的雞肋。

德邦被稱為物流界的「黃埔軍校」。站在同行的角度,這種稱讚多少帶有諷刺的意味。

一方面,德邦的人才培養機制非常健全,為員工提供公平的競爭平台與暢通的晉升渠道,良性結果是幹部的年輕化;另一方面,「黃埔軍校」的稱謂,表明其人才冗餘、向外部輸送已經成為趨勢。

比如,2016年5月,德邦曾在官方公眾號「德邦e站」發布了一篇名為《總裁崔維星:盡最大努力不錯失一個人才》的文章,其中提到儲備事業部總裁培訓,排名前25%是參加儲備培訓的資格底線,王雁豐被特別提及,參加了兩次儲備培訓。

2017年,王雁豐離開德邦,離開時的職務是德邦北京事業部總裁,如今的職務是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快遞快運產品群負責人。

晚於預期時間上市,對於德邦的最大影響在於市場環境的變化。

在德邦「失去」的幾年中,安能、百世快運等零擔企業帶著加盟制進入賽場,打響了新的價格戰,通過量大利薄的方式搶占市場。而「零擔之王」德邦,開始逆向加速推動快遞業務轉型。

早在2013年,德邦就開啟了大件快遞業務,推出「3kg-60kg」的大件快遞產品。

2018年7月,德邦召開戰略發布會,「德邦物流」更名為「德邦快遞」,體現出進軍快遞市場的決心。

具體操作層面,德邦把原本零擔業務與快遞業務結合,推出大件商品的快遞服務,靠零擔賺取利潤,貼補快遞,三年累計投入105億元用於發展快遞業務。

2018年「雙十一」,48歲的崔維星穿著德邦工作服,一口氣把一台幾十斤重的洗衣機扛上五樓,送到用戶門口,成為德邦全力進軍快遞業的最佳宣傳點。

(崔維星上門送貨)

但如今看來,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零擔之王」從空運起家,在快運領域一路順風,但進軍快遞業的決定埋下了走向衰落的伏筆。

德邦招股書數據顯示,傳統零擔業務占比由2014年的90%,下降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55%,同時整車及快遞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由2014年的4%及5%,上升至2017年的11%及32%。但占比下降到55%的零擔業務,依舊占據著80%以上的毛利。

財報中的營收數據更加刺眼,從2016年開始,德邦營收增速就在不斷放緩,從2016年的31.57%直降至2019年的12.58%,而在2020年,增速已降至6.10%。

2018年上市時,德邦的凈利潤為7.01億元,而接下來2018年、2019年和2021年三季度,德邦凈利潤依次只有3.24億元、5.64億元和0.28億元。

與此同時,德邦的負債不斷走高。截至2021年三季度,德邦負債合計87.92億元。

業績增長乏力集中體現在市值的變化上。2018年中旬,德邦市值超過270億元,而在今年2月25日停牌前,德邦總市值130億元,不足巔峰期的一半。

德邦最大難題在於始終沒能攻破快遞的城牆,其在快遞業務的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0.88%下降至2020年的0.68%,始終沒有超過1%。而在傳統藝能方面,德邦也痛失「零擔之王」寶座,運聯智庫《快運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安能物流以1025萬噸的零擔貨量成為行業榜首。

在《最話》的一篇報道中,前德邦上海分公司中層許強如此描述崔維星:「他有時候責任感特彆強,所以做很多事情都非常謹慎,沒有80%以上的把握不動手。問題是做企業很多時候決策要大膽,執行要謹慎。結果老崔反過來的決策方式就讓德邦猶猶豫豫,很多決策推出的時間也晚了。」

或許正是因為足夠「謹慎「,自2019年傳出被收購傳聞後,崔維星遲遲沒有決定德邦的買方,在經歷11天的艱難談判之後,崔維星最終將德邦交給了京東,而不是順豐。

3月11日,京東物流有關負責人表示,雙方將在快遞快運、跨境、倉儲與供應鏈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並將繼續保持品牌和團隊獨立運營。通過優勢互補,雙方將進一步提升綜合運營效率,促進快遞快運服務專業化、標準化、品質化建設,有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3月13日,京東物流與德邦進一步明確,德邦品牌依然保留,德邦作為A股上市公司會保持獨立運營。在頗受關注的崔維星去留、誰將主事德邦方面,也有了確切的消息:崔維星將繼續管理德邦。

03 京東「得」邦

德邦求而不得的電商快遞市場,「三通一達圍堵順豐」的格局並不是結局,攪局者是極兔與京東,背後都站著電商平台。

2018年,在吳曉波的《十年二十人》中,劉強東以快遞業成功者的身份解釋了當初力排眾議自建物流的「獨斷專行」。

劉強東表示,「因為投了一個物流,別的我們都不敢重投入了。我很清晰地知道那是巨大的機會,但你不敢做,眼睜睜地看著機會一天一天地在身邊流失,心裡也很痛苦。等到物流燒錢結束了才開始去做技術,但那時候這方面機會已經很小了。」

(《十年二十人》中的劉強東)

「這和補貼燒錢是不一樣的,補貼的錢燒完就沒了,京東物流燒錢是把現金變成一個資產。」在劉強東的眼裡,做這種難的事情是貢獻企業價值,也是打造壁壘。

2007年,京東集團自建物流,強行擠入了這條擁擠的賽道。2017年,京東物流集團正式成立。2021年5月,京東物流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2017年「618」大促期間,劉強東直言:「除了郵局體系,民營物流只能是2+1結構,京東和順豐會成為兩大物流巨頭;還有一家高度依賴於平台的搬磚頭、打醬油者。」矛頭所指,順豐為首,皆是巨頭。

招股書及近期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京東物流營收均保持4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虧損同樣與日劇增,分別虧損22.34億元、41.34億元、158.42億元,202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283%。

因此,京東比順豐更需要德邦。

京東比任何人都先意識到,京東電商的業務保證了京東物流的下限,但同時也限制了它的上限。

2019年,多家二線物流企業退出歷史舞台,比如快捷、國通、全峰和如風達,新晉「零擔之王」安能也因為虧損而砍掉了快遞新業務。京東開始「買買買」,通過收購補充自身業務。

2020年8月,京東物流斥資30億元收購跨越速運,獲得了跨越速運超過620條航空貨運航線。

收購跨越速運後,京東也曾明確表示,跨越速運依然保持獨立運營、獨立品牌、獨立人事和獨立管理。也就是說,京東物流並不會參與跨越速運的管理決策,以最絲滑的方式完成話語權的過渡。

此外,京東集團旗下子集團京東智能產業發展集團通過多次增持,最終在今年2月拿下了中國物流資產的控股權,比例高達87.19%,四次出資共計約125億港元。目前,中國物流資產在全國擁有38個物流園及179個物流設施。

同樣是在今年2月,京東又以現金5.46億美元認購達達集團普通股,將持股比例從此前的47%提升至52%,以此在本地即時配送市場站穩了腳跟。

在德邦公布被京東收購的前一天,京東物流發布2021年的業績,外部客戶收入占比首次突破了五成。通過一系列交易,京東補齊了航空、同城等物流板塊,如今快運的短板被德邦彌補。

此前,京東大件物流採用外包模式,德邦為其帶來經驗豐富的大件運輸與配送網絡,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國超3萬個營業網點、140個倉庫、超2000條幹線路線。

為了建立起完整的護城河,89.76億元的成交額也將刷新極兔收購百世的68億元記錄,成為快遞行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併購。

京東收購德邦之後,快遞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同時行業格局更加清晰,京東有達達、京東物流和德邦,極兔收購百世後組成拼多多系,菜鳥體系依然是三通一達,順豐自成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快遞行業進入深度整合期,電商平台的邊界正在模糊。極兔收購百世的目的之一是撬開淘寶系的缺口,德邦目前的27.3萬客戶中,同樣還有阿里和蘇寧在內的各大電商平台,這曾是京東物流難以觸摸的群體。

對於唯一沒有背靠電商平台的順豐而言,亦喜亦憂。

最新財報顯示,京東物流2021年收入超過1000億元。德邦預期收入約為308億元,而順豐並表嘉里物流後年收入超過2000億元,菜鳥系最高的圓通年收入451億元。

快遞行業的整合併不會在京東收購德邦後落下帷幕,究竟是順豐領跑的「一超多強」,還是雙雄格局或三足鼎立,還要看菜鳥系接下來的應對方式。

04 新遠方

2018年上市,是德邦最後的巔峰。從這一年開始,崔維星每年會給內部最優秀的快遞小哥們每人一塊價值10萬元的金磚。2018年,他發了82塊金磚,價值820萬元;2018-2020年,累計發了623塊金磚,總計價值5230萬元。

2019年,一部講述中國快遞行業二十年發展史的電視劇《在遠方》熱播,年終獎發金磚的劇情成為虛構與現實的紐帶,遠方快遞的起起伏伏中滿是德邦的影子。

劇情中,遠方快遞被收購之後,男主姚遠創辦了新遠方;現實中,德邦快遞被京東收購,男主崔維星暫時還沒有「新遠方」。當然,現實故事的主角其實姓劉,新遠方的名字叫做「京邦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c6f66329d03d1f01d1616b19c5aa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