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影響力商會50強評選發布

2024-01-19     福布斯

原標題:中國最具影響力商會50強評選發布

中國最具影響力商會50強評選發布

中國現代商會是在全球化、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大背景下誕生的歷史新物,它既承載著中國的商業文化傳統,又以一種更具當代社會價值的方式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顯著、有效的作用。

中國最早大規模地出現商人組織是在唐宋時期,以行會為載體,與今天同業公會類似,具有一定半官方性質。而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商幫的大量湧現,以地域、傳統文化、巨賈為紐帶的組織網絡開始成為中國商會的早期「範式」。

中國政法大學江平教授曾在《中國商會法的基本原則及其立法模式選擇》一文中介紹,商會組織的出現由來已久,它作為商人之間自發組織形成的一種自治性團體,在維護商人利益,解決商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協調商人與政府間的關係等方面都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近代中國,隨著時間的推移,商會逐漸變為商人群體身份確立以及商人組織社會責任有序化的核心媒介。它不僅為會員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促進資源的共享和合作的深化,還積極地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為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中共中央辦公廳2020年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商會是做好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重要組織依託,其承擔著民營經濟領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領的工作職能。

福布斯中國於去年開始首次對在中國運營的商會組織進行了大規模的調研,聚焦影響力、經濟實力、社會責任三大維度,選出50家「最具影響力商會」。此外,評選還設立了 「福布斯中國商會創新力10強」、「福布斯中國商會社會擔當10強」,以褒獎這些為各自地區、行業及社會做出貢獻的優秀商會代表。

在過去3個月的時間中,福布斯中國彙編整理了中國大部分商會披露的公開經營數據,同時結合走訪調研材料,希望通過本次內容展現中國商會經營的全面圖景。

01、本土資源與地方商業文化仍然是塑造商會經營風格的主導因素

在本次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儘管江蘇和浙江地理位置相鄰,但蘇商和浙商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性格」。蘇商以蘇州、無錫、常州等地區的商人為主,因地處平原、交通發達、資源豐富,深耕本土的現象顯著。與蘇商「離土不離鄉」的情況相比,浙商卻顯然不怎麼「戀家」,擁有較多分支機構的浙江商會形成了「攜手闖世界」的抱團取暖模式。

另外,分布廣泛、多區域活躍的商會機構主要來自溫州、潮汕地區。上世紀初,泰國拉瑪六世王所著的《東方猶太人》一書中將中國的潮商、溫商稱為「東方猶太人」。他們與猶太人一樣,具有卓越的商業才能和全球化的視野。人類的文化類型是由生產方式決定,而生產方式則是依託地理環境而選擇。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人均耕地面積低於0.8畝的時候就到了生存警戒線,但潮汕和溫州一樣都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為了尋求更大的生存空間,他們勇敢地走出國門,將生意拓展至全世界。

商幫,是中國古代商業組織的一種代表形式,在商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話說「有業有人必成幫」,其以鄉土親緣和地域文化為紐帶,商人們聚集在一起,開設會館,從而形成商業組織和團體。

回顧歷史,中國商幫的雛形始於隋唐,明清時期迅速發展並直至鼎盛,形成了「十大商幫」的說法。構建堪比現代金融業雛形的晉商、善於打造長途物流體系的徽商、具有冒險和開放精神的粵商以及講究誠信的贛商等等,均憑藉各自的商業哲學和經營模式深刻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商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至今日,中國商幫精神和文化經過不斷傳承和弘揚的同時,更煥發出新活力。「敢為天下先」的浙商、兼具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深商等現代商幫的代表開始嶄露頭角,趁著中國經濟騰飛的東風和全球化的發展大勢,締造了中國商業史的一個又一個新傳奇。

中國現代最具代表性商幫:楚商、川商、贛商、徽商、晉商、遼商、魯商、閩商、秦商、深商、蘇商、湘商、粵商、浙商

中國現代最具代表性區域商幫:潮商、泉商、饒商、蘇商(蘇州)、溫商、甬商

02、更多更完善的組織形態正在湧現

從傳統承繼方面看,鄉源和地域的文化傳承、道德約束、行業自律等元素依然普遍存在;但變化顯著的地方在於,中國商會在吸收西方商會運作方式後出現了更公司化管理運營模式,此外社會責任承擔等方面與歷史相比也開始站到了一個更新的高度。

在機構化運作方面,我們發現強調差異性的服務型商會成為本次調研反饋中的主流;而如何與企業共同創造價值是商會機構化、公司化運作的核心問題。

上海吉林商會等組織是中國商會機構化、公司化運作相對典型的代表。從政策服務到成員溝通機制再到論壇、培訓、沙龍等增值服務,上海吉林商會提供都有相對成熟的支持案例。

從大多數被調研商會材料看,未來對會員企業的服務能力將成為了評價商會運營優劣的核心指標。作為社會性組織,商會所提供的日常模塊化服務涵蓋企業運營所需的各個方面,如法律、稅務、貸款、招聘、會展、文化娛樂等。此外,在本次評選的調研中我們發現,超大型商會在會員服務上的人力投入和創新在過去幾年中都出現了顯著的增加。

其中,2005年成立的深圳市商業聯合會已逐漸發展為頗具影響力的綜合型商會。現有直屬大中型會員企業4,361家,受政府委託,直接服務深圳中小微企業10,000多家。商會下設14大產業聯盟、6大俱樂部和10個海外服務中心和1個檔案館,每年承接國家省市和區級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項目近20項。無論是在經濟實力還是社會影響力方面,均位於全國商會前列。

03、社會責任的新高度

民政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登記行業協會商會11萬餘家,共擁有企業會員總數約750萬家,總資產超過3,500億元。福布斯中國根據公開信息梳理,至少70%的商會在過去12個月中有支持相關公益項目包含愛心助學、回鄉建設投資、助農採購等。此外,我們發現,超過80%的商會在過去幾年中,為所在地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升級等經濟事務提供重要人脈資源和信息流通等支持。

「以饒商聯合總會為例。近年來,饒商聯合總會圍繞商會組織建設、引導饒商回歸、饒商品牌打造、慈善公益事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打造饒商總部基地項目,引進企業200多家,實現納稅超2.7億元,成為饒商回歸的重要載體和集聚服務饒商的強力平台。同時還發起成立了饒商關愛基金會,搭建公益平台獎教助學、抗疫救災、幫扶家鄉弱勢群體。據商務部門統計,2013年至今,饒商回歸項目超過800個,總投資額超2300億元。」

福布斯中國首次推出「最具影響力商會50強評選」,旨在通過調研、評估,發現中國最具有影響力和綜合實力的商會,探索商會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趨勢。

註:排名不分先後,按首字母順序排列

本次評選出的50家「最具影響力商會」,其中既包含浙商總會、秦商總會等各地總商會代表,也有深商總會、饒商聯合總會等後起之秀,同時深圳市商業聯合會、上海江蘇商會、廣東省江西商會等優秀區域商會也位列其中。

數據顯示,入圍商會主要分布在為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江中游城市群及成渝雙城經濟圈四大區域。其中,長三角占比最高,達31%;粵港澳大灣區其次,為20%;京津冀排在第三位,占比為14%,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區域發展現狀。

會員規模方面,會員規模達3,000家以上的商會占17%,會員規模1,000-3,000家的商會占比8%,會員規模500-1,000家的商會占比7%;經濟實力方面,會員企業中收入超過百億的企業大於100家的商會比例為27%,50-100家的商會占19%。

此次調研中我們還發現——中國商會服務的精品化與會員多樣化趨勢。相較於其他區域性商會,2008年在上海成立的新滬商聯合會展現出更為開放和市場化的特性。它不拘泥於地域和行業的傳統限制,將與上海業務相關的所有企業都納入其覆蓋範圍。這種廣泛的包容性使得新滬商聯合會能夠更有效地整合各方資源,從而充分發揮各會員間的優勢互補效應。經過15年的發展,新滬商聯合會匯聚了長三角乃至全國範圍內眾多優秀民營企業家,現擁有會員企業600多家。

作為社會性組織,商會擁有豐富的公共資源,為企業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據悉,2022年疫情期間,新滬商聯合會為會員企業累計解決40多億的貸款。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既確保了新滬商聯合會的高效運營,也為會員企業提供了更多參與和發揮創造力的機會。

在走訪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都會聊到一個相同話題——商會,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在功能上的成功,更多依靠的是「頭號人物」還是成熟的體制?

在思考這一問題時,我們首先應認識到「頭號人物」的思想觀念在商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在戰略層面,會長的戰略眼光和領導風格對商會的方向及成長具有決定性影響;而以秘書長為首的秘書處則相當於企業的執行團隊,將會長的戰略進行深化、細化並執行下去。當然,成熟的體制也是確保商會成功的關鍵因素。一個科學、合理、完善的體制能夠確保商會在穩健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整體競爭力。

一直以來,福布斯中國始終關注中國商業經濟的發展,認同商會已成為營商環境建設中的重要力量。如今,全新的商會文化正在影響中國的商業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也意識到商會的重要性,紛紛投身商會並推動商會組織的發展和壯大,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說明:本次評選面向全國所有商協會,通過自主申報、同業推薦、桌面研究等方式,經專家綜合評定,聚焦經濟實力、創新力、社會責任等維度,得出最終評選結果。

聲明:Forbes Insights是商業合作內容,用於調研的部分/全部數據來自合作方和第三方,相關觀點及結論均基於以上數據研究得出,不作任何投資指引和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6f22bb469c8b64e3abc4f44d532e1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