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報告】《愛情神話》:今年最好看的愛情電影,沒有之一!

2021-12-26   藤井樹觀影團

原標題:【觀影報告】《愛情神話》:今年最好看的愛情電影,沒有之一!

文|吃一隻甜筒

放映電影:《愛情神話》

放映時間:12月24日(周五)19:00-21:30

放映地點:上海普陀大光明影城(真光路1288號百聯中環購物廣場3樓)

主持人:藤井樹

連線嘉賓:邵藝輝(電影《愛情神話》導演)

《愛情神話》藤井樹觀影團現場大合影

中年人的愛情沒有「我愛你」

看完《愛情神話》,直呼太「靈」了!這部在平安夜上映的電影仿佛是給觀眾的一份禮物,讓人心生歡喜。

豆瓣開分8.1分,兩天時間漲至8.3分。《愛情神話》作為近二十年來一部大規模上映的滬語電影,它做到了極致。

影片並沒有講述轟轟烈烈的愛情,只是在描繪上海都市裡平凡的男女最普通但又富有情調的生活。

電影把「情」拍得含蓄,全片沒有一句「我愛你」,但是抒發出來的情感那麼濃烈。同時又把「調」拍得浪漫,上海話貫穿始終,展示著上海人的煙火氣息。

給人的感覺就是,又嗲又高級。

這部電影就像是一道樸素但色香味俱全的菜,散發著一股清爽而「上癮」的味道。沒有刻意的搞笑對白也沒有明顯的煽情段落,只是恰到好處、點到為止。

電影中三個女性形象無疑是很出彩的一筆。張愛玲曾說一個男人一生中會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白玫瑰」,另一個是「紅玫瑰」。

而老白不同,他的人生中有三個女人,一個是知性成熟的李小姐,一個是妖嬈的、性感的格洛瑞亞,另一個是溫婉能幹的前妻蓓蓓。

三個女人有著三種不同的性格特徵,也展現了三種不同的上海女人的特質。

她們身上不僅僅有成熟,還有幼稚、「豁得出」的一面,我們已經完全不能用現實主義或者女性主義去概括它。

影片中每一個配角都耐人尋味。小皮匠講起生活的道理頭頭是道,在狹小的攤位上偶爾「嘬」一口咖啡,盡顯上海生活的情調。

老白的媽媽每次念叨著老白,最後總不忘說一句「13點」,太有上海老阿姨的味道了。

白鴿這個形象也很「反套路」,連自己的親爸都嫌棄說他是「娘娘腔」,而女朋友又特別的中性化。這些人物的設定不僅新穎,而且凸顯了上海這座國際化都市的開放與包容。

老烏講述自己與索菲亞·羅蘭的故事非常動人,就在大家都要落淚的時候,情感戛然而止。

巧妙地讓老烏在煽情的結尾說了句「我編的」,讓這個故事成為了亦真亦假的「神話」。

可能愛情就如同去往羅馬的一個夢,故事的真實已經不再重要,更多的是一種對純粹愛情的嚮往。

「兩百塊錢,淘寶貨。」這就是中年人的愛情吧。有分寸的進退,有體面的掂量。

導演追求的東西並不多,她用一種平視、友善的視角呈現身處上海這座快節奏的城市中的中年男女們的內心情愫。

一種大膽的誠實,一種極致的浪漫。這難道不是生活的「神話」嗎?

去看《愛情神話》吧,給生活再留一點深情!

直擊觀影現場

【藤井樹對話邵藝輝】

藤井樹:你一開始找這些演員的時候,你是非常堅定地要求主要角色是上海本地人嗎?

邵藝輝:對,因為我是寫完了劇本之後參加的First青年電影的創投,才有後來這些機會。我最初寫劇本就是想找我身邊的朋友用上海話來演,只是說後來沒有錢了,我就把這個劇本投到了First的創投,之後被我們的出品公司還有馬伊俐老師看中了,然後由出品公司找到了徐崢老師。

藤井樹:老白這個角色,真的只有徐崢能演。你放在任何其他男人身上,就會覺得油膩。因為徐崢有一種無辜的感覺,你就會很容易原諒他,而且在本質上你會很信任他。

同時這部電影的分寸感拿捏的非常好,包括周野芒演的老烏這個角色,在他講述他跟索菲亞·羅蘭的那段,最後他又消解掉了之前所講的所有的深情,讓人有一種恍惚感。而這個恍惚感此前我在《請回答1988》中看到過。

有時候你會覺得這些人內心有很多的深情,可是那些深情又無處安放。其實這是一個又傷感,但又很浪漫、讓人心疼的狀態。

影片中出現了三個女人,李小姐和格洛瑞雅,還有老白的前妻蓓蓓。這三個女人都是上海女性,而且很妙的是你第一次把目標聚集在40多歲風情萬種的女人身上,你是怎麼考慮的?

邵藝輝:其實在寫劇本的時候,當時寫的就跟現在差不多,人物故事都沒有改變。因為我過去也一直寫小說,我過去寫的小說我現在看也覺得挺幼稚的,我之前都是以年輕人的感情為主,所以到現在我還挺想寫一些比較有故事、有經歷的男女之間的交鋒。

我覺得年輕人談戀愛其實很簡單,他們也沒有見過什麼世面,很容易會喜歡一個人,很容易覺得這個人就是唯一。但是兩個都有經歷、見識過很多的男女,再在一起談戀愛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們不會像年輕人有什麼直說,而是經常在一種很含蓄、很隱忍的進退之間。這些女演員是在我籌備期間和她們見過之後,我又回去在劇本上添加了很多,才使得這些角色更加豐滿。這些都是演員們本身給我帶來的感覺,所以我就想把那些東西放大一點,這樣她們演起來也會很輕鬆。

藤井樹:我覺得整部電影都給我一種舉重若輕感,無論拍攝過程,還是演員的表演,他們都很自如和從容。某種程度上,很貼合他們的生活狀態。這部電影也沒有戲劇化的衝突,所以之前有很多的評論說這個電影很像伍迪·艾倫的風格,有那種「生活流」的感覺,同時它又展現了一個城市特有的氣質。那作為一個山西人,是怎麼想到要拍一部上海電影?

邵藝輝:最近也有很多人問我這個事情,其實我作為一個外地人,有一點便利就是如果作為上海本地人,可能有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習以為常了,就不會多加留意。但對於我來說都是比較新鮮的,或者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想把它寫下來。我對上海這個城市沒有過於深的感情,我只是很平等地看它,但是同時也不會貶低它,所以有很洋氣的、也有很土的或者很國際的、很市井的,我都會把它們融合在一起。

【觀眾對話邵藝輝】

觀眾一:我看完這個電影,感覺非常「上海」,很有上海的腔調。因為上海的那些路曾經是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不僅有兩旁的梧桐樹,還有一些老洋房,所以我看到那些建築就非常喜歡。我想問一下,您在電影當中穿插了很多的音樂,這些都是國外的音樂,是不是想契合上海這座城市是海派文化,所以加的都是英文的歌曲?

邵藝輝:因為現在這個版本是導演剪輯版,那我自己平時就特別喜歡聽音樂,其實我最先剪的時候我就放了很多英文歌,都是我個人的趣味。但是後來也是覺得這些歌放在上海這個城市裡面挺合適的,同時這個電影裡面本來也有很多外國人,比如有混血的女孩,還有一個外國的租客。上海是全中國最國際化也是老外最多的地方,我覺得放這些英文歌不是特別脫節。

觀眾二:我小妹是上海大學研三的研究生,她是做戲劇影視編導的,她說現在因為當下的情況,留給影視公司的空間不是那麼多,包括對未來有一些迷茫,我想問一下作為一個前輩,您有沒有什麼想對他們說的或者建議的?

邵藝輝:我大學畢業之後就到上海生活了6年,整整的6年里我也是沒有任何機會的。最早我上大學的時候也寫過一個院線電影,除此之外,上海的影視公司特別少,也沒有很多機會。所以在6年的時間裡面,我一直有很多困惑的時候,但我自己是很喜歡寫東西和看電影的,其他事也沒有興趣干,所以我就一直在寫小說,又花了4年時間寫了個長篇小說,不過那個時候錢掙的很少還是很苦悶的。

其實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如果你想掙的錢多,肯定不會做這個事了。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通過寫作掙點錢把基本的吃喝維持下來,同時也還是在看電影、看書。我覺得不要怕自己沒有什麼拍攝經驗,因為在拍《愛情神話》之前我自己也很沒有底氣,但後來我身邊的工作人員跟我說,首先這個劇本是你自己寫的,而且這個劇本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我覺得對我來說最有幫助的就是我這麼多年一直在堅持寫小說,因為寫小說很鍛鍊台詞,如果是真的很想拍東西的話,就要想好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話要說,有想表達的。

觀眾三:我想問在電影拍攝過程中的一個問題,我最喜歡的一幕是在畫廊里有紅色的燈映在他們身上,然後畫面里拍的是他們的影子,並且說了一些非常隱喻的台詞,我想問一下您是怎麼想到用這種光影作為表現形式的?

邵藝輝:這一場戲的確不是寫劇本的時候想到的,但劇本里是有畫廊這場戲的。當時我們拍的時候就去看了那個畫廊,堪景的時候那個地方剛好有一個投影,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人總是會對自己的影子好奇。那我當時就說明天拍的話就用三個投影儀對著那面牆,我認為挺有形式感的。同時還有一個考慮是因為這部影片里其他的場景都是特別日常的,我也希望有一場戲能跳脫出來一點,所以就結合了一下。

今日話題

最喜歡的一句上海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