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吃一隻甜筒
《007:無暇赴死》
導演: 凱瑞·福永
編劇: 尼爾·珀維斯 / 羅伯特·韋德 / 凱瑞·福永
主演: 丹尼爾·克雷格 / 拉米·馬雷克 / 蕾雅·賽杜 / 安娜·德·阿瑪斯 / 拉什納·林奇
類型: 動作 / 驚悚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
上映日期: 2021-10-29(中國大陸) / 2021-09-30(英國) / 2021-10-08(美國)
片長: 164分鐘
世界局勢波詭雲譎,再度出山的邦德(丹尼爾·克雷格 飾)面臨有史以來空前的危機,傳奇特工007的故事在本片中達到高潮。新老角色集結亮相,蕾雅·賽杜回歸,二度飾演邦女郎瑪德琳。系列最恐怖反派薩芬(拉米·馬雷克 飾)重磅登場,毫不留情地展示了自己狠辣的一面,不僅揭開了瑪德琳身上隱藏的秘密,還醞釀著危及數百萬人性命的陰謀,幽靈黨的身影也似乎再次浮出水面。半路殺出的新00號特工(拉什納·林奇 飾)與神秘女子(安娜·德·阿瑪斯 飾)看似與邦德同陣作戰,但其真實目的依然成謎。關乎邦德生死的新仇舊怨接踵而至,暗潮洶湧之下他能否拯救世界?@豆瓣
01
互文+細節,細膩克制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凱瑞·福永在文戲中的處理非常精妙。
在影片中有一個片段講的是當地人會把秘密或過去寫在紙上燒掉。我認為這一段落非常有意思。一句「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隱喻著我們要和過去告別了,丹尼爾·克雷格要和007告別了。
台詞和情節上具有強烈的「互文性」。
影片一開始詹姆斯·邦德和瑪德琳坐在車上的時候,邦德說「我們以後有的是時間」,而在最後生死關頭詹姆斯·邦德給瑪德琳打電話的時候說的是「你以後有的是時間」......
那雙深邃的藍眸傲然凝望著遠方,仿佛也夾雜著千言萬語凝視著坐在大熒幕前的我們。
詹姆斯·邦德的凝望充滿了力量,不舍愛與自由。我想這就是丹尼爾·克雷格的告別方式吧。
因此凱瑞·福永的手法是細膩而克制的,是需要細細品味的。
我知道會有很多影迷們覺得文戲很冗長乏味,甚至會有人說這部丹尼爾·克雷格版007的謝幕之作不好看。
但我想說,正因為有了文戲的鋪墊,才能將邦德塑造得有血有肉,後面一系列的動作戲也有了「目的性」和「犧牲感」。
凱瑞·福永導演在拍攝《007:無暇赴死》的時候就說過「我們的目標就是想拍些讓人嘆為觀止的內容」。他說他會讓我們重新認識邦德,我認為他做到了。
他將自己對「007」的理解完美融入影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爆米花電影」的商業價值。
02
人物塑造,蘊含深意
從人物設置角度說,影片設置了兩個「007」——一個我們熟知的詹姆斯·邦德、一個以黑人女性形象出現的新面孔「007」。
他們倆從互不待見到後來聯手抗敵,時時刻刻告訴觀眾「007」只是一個數字或者一個代號。這也為觀眾接受下一任新007留了一個「適應期」。
有句話說「鐵打的邦德,流水的邦女郎」。然而在《007:無暇赴死》之中,我們看到了由蕾雅·賽杜飾演的「邦女郎」二度出現。不僅如此,還出現了一位穿著性感、身手矯捷的」邦女郎「帕洛瑪(由安娜·德·阿瑪斯飾演),她強悍的武打戲打破了觀眾對「邦女郎」的刻板印象。
我認為最受關注的還是薩芬這個角色。這位超級反派由以《波西米亞狂想曲》獲得奧斯卡影帝的拉米·馬雷克飾演。他自己也表示丹尼爾·克雷格是他最喜歡的一任邦德,「我認為他演繹出了一位內心情感十分豐富的邦德。」
童年的遭遇與創傷造就了殘暴的薩芬,同時讓他成為善惡兼備的人。
很多影迷看完都說反派不夠「壞」,因為他沒有殺掉童年的瑪德琳,最後也放走了瑪德琳的孩子。
但我恰恰覺得這是導演高超的地方,他突破了我們傳統的認知:壞人不是十惡不赦的。
每個人內心都會有最柔軟的地方,邪惡的薩芬如此,鐵打的邦德更是如此。
最後來說說邦德,他在這部影片中可謂是「去神化」了。詹姆斯·邦德由一個強悍、硬朗、無畏無懼的特工變成了一個有家、有牽掛的父親。
這種溫情的轉變,戳中了我的心。他變得更容易親近,某種程度上,我們之間達到了「共情」。
愛是軟肋,更是鎧甲。
我想這是為什麼導演會在影片中增添這麼多文戲作鋪墊的原因吧。
03
美學設計,視聽盛宴
從影片一開始,我一直很享受IMAX攝影機帶給我的沉浸體驗。可見凱瑞·福永導演對這部影片的用心程度。
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007:無暇赴死》中的美學設計和視聽語言。
廣袤的森林、一望無際的冰湖、蜿蜒的盤山公路、北歐的街道以及日式的枯山水等等,這些場景的選擇都暗示著人物的形象性格。
而這種以場景美術推動劇情發展的手法仿佛是007系列的一種固定鏡頭語言表達方式。
這部影片中融入了非常多古典元素。
Veronique Melery的製作團隊在接受採訪時就說到:「團隊選擇為邦德與反派的這場哲學性的訊問,布置一個東方意味的場景:日式禪房的枯山水和侘寂感,北歐工業水泥風格的冷峻和空無,一方面刻畫出拉米·雷馬克所飾演的反派虛無主義的特色,另一方面也通過極致的寂靜讓邦德和觀眾們思考:我是誰?詹姆斯·邦德到底是誰?」
看完電影我也一直在深思「who is bond?", 想了很久,突然想到新一任黑人女性007的出現,大悟到: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007。
那些希望變得更強、更睿智、更有力量的人都是「007」。
然而,唯一遺憾的一點是,很多觀眾並不為這部丹尼爾·克雷格版007的謝幕之作「買單」。
也許是因為凱瑞·福永別樣的風格,也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期待的007。同時,我們更加期待下一任007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和故事呢?
今日話題
你最喜歡哪任邦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