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美國對華貿易戰升級,但中國已經不是五年前的中國了

2024-05-16     人大重陽

編者按:5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在觀察者網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美國對華發起新貿易戰,恐怕只是在做無用功,因為美國根本就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市場,而鋼鋁方面,中國對美出口也是微乎其微。不僅如此,美國的制裁還會傷及自身,因為中國會反擊,關稅戰這個拳頭本身就有反作用力,會反彈至美國自身。現將全文發布如下:

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在中美貿易摩擦五年後再度對華發起新的關稅戰,對產自中國,價值約18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等加征25%至100%的關稅,企圖以此扼殺中國相關產業。

此前,美國假惺惺地打著「落實舊金山願景」的幌子,耶倫和布林肯先後來華訪問,但都拿著「產能過剩」說事,實際上是為了加稅進行摸底。儘管中國及國際上、甚至美國自己的經濟學家,都給出了各種解釋、闢謠,但美國政府依然不依不饒,最終仍以所謂的301調查複審報告為由,來加征高關稅,以求在國際上能夠名正言順。

這就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在作祟,是美國泛政治化、泛國家安全化,將國內黨爭國際化的具體體現。

儘管中方對此早有準備,但我們還是要做好充分的分析和應對:在美國對華加征高達100%的關稅後,中國相關產業的競爭力是會被打壓而一蹶不振?還是不受影響,美國只是揮出一計空拳而已?

2024年5月14日美對華新加征關稅的商品和稅率。作者制表

首先,美國加征高額關稅本身就是典型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霸凌主義的做法。由於自身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醫藥等產業領域的競爭力下降,美國就豎起更高的關稅壁壘以及非關稅壁壘,試圖通過豎起高門檻來打壓中國的相關企業,降低中國相關產品的競爭力,以此保護美國的相關企業。

但實際上,5年多前美國對中國的鋼鋁等超過25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征5-25%不等的額外關稅,並沒有提升美國相關產業的競爭力,既沒有幫助美國實現再工業化,也沒有實現其產業鏈供應鏈的近岸化和友岸化的目標。

其次,美國把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國家安全化、泛工具化。為了贏得大選,美國民主黨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特朗普宣稱如若當選將向中國加征60%的高關稅後,美國民主黨拜登政府也迫不及待地打出中國牌,使出先下手為強的壞招,打著中國「產能過剩」的幌子,以中國沒有完成所謂的301調查報告條款為由,提前對中國加征了更高的關稅。美國把產業和產能與政治及安全掛鉤,來全面加稅和打壓中國。這也是拜登為了在大選中與特朗普PK使出的應對措施,大選年國內沒招就開始打中國牌。

1958-2024年3月美國通脹變化情況(CPI、核心CPI)。數據來源:FED、WIND,作者製圖

但實際上,這種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泛工具化的做法會反噬美國自身,當下的世界早已經不是封閉的世界,不可能孤立地發展,任何國家在打壓別人的同時一定會反噬自身。

五年間,美國對華兩千多億美元商品所加征的關稅,最後幾乎全都由美國消費者買單,美國也由此遭遇了高達9.1%的四十年不遇的高通脹,甚至將通脹輸出到了歐洲。如果不釜底抽薪降低關稅,美國的通脹難控。通脹難控,高利率就難降,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就會不斷積累,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上。

而且我們也看到了,高通脹帶來的高利率在去年引發了矽谷銀行等的破產倒閉,今年是紐約社區銀行暴雷,黎明前的黑暗到底還要多久,仍需拭目以待。

1982年9月1日-2024年5月14日美國長短期收益率倒掛嚴重。數據來源:FED、WIND,作者製圖

再者,打著「產能過剩」的幌子進行炒作,以實施對華打壓,既占不理,也會害了自身。美國宣稱中國「產能過剩」,但就連經濟學家出身的美國財長耶倫對此都難以啟齒,在結束六天訪華時的答記者問上,一再被國內外媒體問及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每次她都皺著眉頭語無倫次。實際上這就顯示了謊話很難圓,自己都難以說服自己,更無法讓別人相信。

而從現實來看,無論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無論從總量上還是結構上,中國都不存在新能源汽車的產能過剩問題。有的只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競爭力太強了,超過了一些國家的產業,就被「產能過剩」了!

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僅占全國產量的不足15%,而德國生產的汽車75%用於出口,韓國生產的汽車70%用於出口,日本生產的汽車50%用於出口。作為全球分工日益細化的汽車產業,討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問題本身就是違背規律和現實的。依據所謂301調查報告以及所謂的複審徵稅,早就被WTO判定為違法。

中國、德國、韓國、日本汽車大國汽車出口占比情況。數據來源:各國統計局,作者製圖

最後,美國的這些做法,我們似曾相識,結果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境地。美國本質上是想按照對日本的貿易戰來實施對華打壓,上世紀當日本經濟實力快要追趕上美國之時,美國從紡織到鋼鐵,從家電到半導體,發起了日美貿易戰,對日本的部分產品徵收100%的高關稅。美國此番想重演日美貿易戰的「輝煌」,企圖讓中國如同日本一樣經歷失去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但是美國忘記了,此一時非彼一時也!不僅中日之間的政治體制、市場體量有著巨大區別,世界格局也在發生著百年變局,科技創新早已一日千里。

中日的本質區別,不僅在於經濟體量,中國GDP超日本四倍,也不僅在於中國龐大規模的市場,東方不亮西方亮,中國是超過12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正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覆蓋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忘記了當下的全球化都到你家門口了,還想靠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來提高自己打壓別人,最終只能是自己受傷了。

最為關鍵的還不止於此,中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已連續十多年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2.64%。原來貿易的發展格局有「美國技術」+「中國市場」的互補優勢,美國聚焦在基礎研究的0-1上,而中國則聚焦在產業創新的1-100上。

由於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和快速的創新能力,尤其是世界第一的製造能力,中國的製造業占比超過美國、德國、日本等七國集團總和。美國打壓中國將只會加快催生中國的自主技術創新,使得世界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技術」+「中國產品」+「中國市場」,逐步演變為「中國技術」+「世界市場」,因為沒有市場的技術就是無用的技術,這樣的技術創新就是閉門造車。

而「中國技術」+「世界市場」格局一旦形成,美國就將成為孤家寡人,使得自己脫離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從博弈論的角度看,從比較優勢的角度來看,美國通過所謂的脫鉤斷鏈、去風險化的結果只能是讓美國自己出局,而不可能靠打壓他人獲得自己的成功。

1985-2024年3月中美進出口及逆差額發展變化情況。數據來源:美國商務部、WIND,作者製圖

美國對華發起的新一輪關稅戰,可能還不會就此止步。根據以往經驗,美國未來還會繼續加征關稅,但無論如何這都只是一計空拳,都是在做無用功,因為美國從來就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市場,而且會導致美國在中國貿易夥伴中的地位快速下降。2023年中美貿易大幅下降,未來美國將從這個貿易夥伴的第三位進一步跌落,而且「美國技術」+「中國市場」一旦被「中國技術」+「中國市場」所替代,美國不是失去中國的問題,而是會失去世界。

來而無往非禮也。加征高關稅還會引發中國企業及相關產業,從法律到貿易規則的全面反擊。個案是用法律武器,產業層面會遭受WTO的上訴和處理;而從WTO官網上看,美國被告的數量超過歐盟幾乎所有國家,並且幾乎都以敗訴告終。

所以說美國對華發起新貿易戰,恐怕只是在做無用功,因為美國根本就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市場,而鋼鋁方面,中國對美出口也是微乎其微。不僅如此,美國的制裁還會傷及自身,因為中國會反擊,關稅戰這個拳頭本身就有反作用力,會反彈至美國自身。

美國再次加征關稅已不僅是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而完全是霸凌主義的做法。在中國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向第一大經濟體上升的過程中,遇到類似的打壓是不可避免的。針對美國的此番舉動,我們的企業需要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除了進一步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之外,還要拿起法律武器、貿易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還需要積極參與和投身於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的制定當中。伴隨著中國的崛起,我們出口的將不只是產品,只有掌握了規則、標準制定權的企業,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重要!重要!重要!

微信改版打亂髮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大家可以將「人大重陽」設為星標

再點右上角三個點

就能看到「設為星標」

保持聯繫,一起前行

//人大重陽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別忘了「點贊」+「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a3a530da298294fd253bfea6639a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