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英國學者揭批:「已開發國家經濟優於中國」是虛假話術

2023-08-13     人大重陽

原標題:【原創】英國學者揭批:「已開發國家經濟優於中國」是虛假話術

作者羅思義系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原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8月10日「JohnRoss431」微博帳號,原標題為《G7經濟表現遠遠不及中國,將給中國政策帶來何種影響?》。

關於已開發國家經濟表現優於中國的虛假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且具有破壞性。因此,有必要在中國媒體上徹底拆穿這類話術。

本文字數約2118字,閱讀需要3分鐘。

對全球經濟形勢進行儘可能準確的評估,對於制定中國成功的經濟政策顯然至關重要。遺憾的是,「其他國家經濟表現優於中國」等完全錯誤的說法,不斷出現在部分中國媒體上。這種出於政治目的傳播不實宣傳的話術不僅具有破壞性,而且如果人們在任何程度上相信這些話術,也會不利於制定經濟政策。

其中一個特別有害的說法是錯誤地宣稱「已開發國家增長表現良好」,而事實上,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速不僅遠遠落後於中國,而且在較小程度上落後於發展中國家。文末將就這一實際情況對實際政策的影響,進行論述。

筆者前幾天發布的微博頭條文章《中國經濟表現繼續遠遠優於其他主要經濟中心》,對中國經濟表現遠遠優於美國和歐盟這兩大主要經濟中心這一事實,進行了分析。因此 ,本文旨在通過對中國與個別主要已開發國家,即G7成員國經濟表現進行比較,來鞏固這一事實。

01

中國經濟表現遠遠優於G7所有成員國

因此,圖1呈現的是2019年第二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這四年疫情期間中國與G7成員國增速的比較情況。在這一時期,中國GDP增長19.2%,同期美國GDP增速是G7中是最好的——義大利GDP增長1.5%,法國GDP增長1.4%,德國GDP增長0.5%。也即是說,美國GDP增速僅為中國的40%,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的GDP增速則僅分別為中國的8%、7%和3%。

簡而言之,中國經濟表現遠遠優於G7所有成員國。

圖1

02

最新經濟數據印證了美國情報機構宣傳話術的荒謬性

三個G7成員國——日本、英國和加拿大只有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數據,第二季度數據尚未出爐。因此,為客觀反映G7經濟形勢,圖2呈現的是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G7成員國GDP年均增速(其中日本、英國和加拿大只有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GDP年均增速為4.5%,美國為1.8%,加拿大為1.2%,義大利為0.4%,法國為0.3%,德國為0.1%,英國略高於0.0%(0.04%),日本GDP年均萎縮0.3%。

也即是說,中國GDP增速是美國的2.5倍,加拿大的近4倍,義大利的11倍多,法國的15倍,德國的45倍,英國的113倍,而日本GDP增長率為負。

這印證了美國情報機構宣傳話術的荒謬性。可笑的是,諸如「美國永遠是好於預期,中國永遠是遜於預期」之類的話術不斷出現在部分中國媒體上。中國GDP增速是美國的2.5倍,是德國的45倍。也就是說,有嚴重經濟問題的應該是美國和德國,而不是中國!

圖2

03

G7增長放緩對中國國際貿易有所影響

本節談談這些經濟趨勢所帶來的後果。G7增長放緩對貿易的影響顯而易見。如圖3所示,G7增長放緩在戰略上意味著它們不是充滿活力的進口市場。除了疫情期間的臨時進口激增(目前正在下降)外,自15年前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G7進口基本保持不變。

現在呈上確切的數據。2008年初,G7月均進口額為5290億美元;到2019年12月則為5400億美元。也即是說,G7進口在近12年的時間裡僅年均增長0.2%,非常接近停滯。在疫情期間,G7進口暫時激增。但可以看出,現在正在下降。

截至2023年7月,中國對G7出口大幅下滑21%,這反映了G7經濟增長放緩、疫情影響緩解,以及美國有意限制從中國進口的舉措,對中國所產生的疊加影響。

圖3

04

G7增長放緩對中國經濟政策將產生何種影響?

最後,G7這一經濟現實對中國政策的影響顯而易見。

首先,G7增長疲軟減緩全球經濟增長。這是中國面臨消極的外部經濟形勢的主要因素。這反過來證明,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將基本上完全依賴內需。認清這一點很有必要!如圖4所示, 2023年前兩個季度的國際貿易變化抵消了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長的0.1%和第二季度GDP增長的0.6%。鑒於G7由最大的已開發國家組成,其GDP和進口增長放緩的趨勢意味著國際貿易將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經濟表現產生非正面影響。

圖4

其次,中國經濟增速遠遠超過所有主要已開發國家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問題。恰恰相反,發達經濟體增長放緩本身就給中國帶來了問題!特別是,在這種消極的國際形勢下,需要增強內需發展動力。正如最近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當前經濟形勢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因此,會議呼籲「著力擴大內需」。

有必要指出的是,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GDP增速明顯高於發達經濟體——這將是本系列後續文章的主題。儘管如此,主要已開發國家的這種緩慢增長態勢,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顯著的負面國際因素。

05

結語

綜上所述,已開發國家經濟增速遠遠落後於中國。因此,「已開發國家經濟增速遠遠超過中國」的說法完全不實,且具有雙重破壞性。

首先,這完全是不實宣傳,目的是傳播虛假信息和打擊中國人民士氣。

其次,任何關於已開發國家經濟表現良好的錯誤觀點都會產生影響,這會導致人們錯誤地希望這種良好的增長態勢可能有利於中國經濟,從而低估了提振中國內需的必要性。由於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的增長基本上取決於內需,在已開發國家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這種政策立場具有嚴重的破壞效應。

簡言之,關於已開發國家經濟表現優於中國的虛假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且具有破壞性。因此,有必要在中國媒體上徹底拆穿這類話術。

此外,有必要對國際形勢進行嚴謹客觀的評估,並旗幟鮮明地強調這樣一個結論——提振中國經濟的關鍵是擴大中國內需。

推薦閱讀

王義桅:五大方面中國式現代化都超越了西方現代化

中國國別區域研究的十個問題,根子在「小國寡民」心態

吳曉求:制度改革比政策調整重要,能讓人們更有信心

鼓勵消費就能經濟復甦?不!關鍵是鼓勵投資

//人大重陽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我知道你「在看」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58a5aff19b2bf440584843f014d26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