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私信問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說看了網上房價下跌的信息,國慶想著去轉轉以前看好的樓盤,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買到便宜又心儀的房子。但沒想到,現實里的房價讓人很受打擊,翻看目前推售的新房源,再對比同樓盤年初時推售的房源房價,房價不但沒有下跌,每平米還漲了300-500元/㎡不等,好的樓層每平米甚至還漲了將近1000元,有一種被「網上專家」欺騙的感覺。其實相信有很多朋友會有相同的疑問,今天我們就探討下這個問題。
首先,同樓盤每年300-500元/平米的房價上漲速度,對比以往房價翻倍增長的情況,基本等同於宣告目前房地產市場已進入橫盤期。
而小幅度的房價上漲算是開發商最後的堅持,也是為了維護已成交業主的心態。房價停止上漲,對比不斷上漲的地價、建築成本、人工成本,以及金融成本,目前的情況與降價無異。
其次,開發商從來不會直接宣告降價,只會變相降價,防止引起已成交業主以及競品開發商的反感。
國慶期間有某樓盤推出買房送車的限時促銷政策,以上述樓盤為例,500元的漲價,100平的房子,總價漲了50000元,看了車的品牌對比,總價絕對比50000元要高,這難道不是降價?
另外,房價受政策影響明顯,房產調控以來,因城施策的貫徹,讓各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發生了分化,尤其是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之間更明顯。就拿今年黃金周成交情況統計,就能看出房產調控沒有實施或較松的三四線城市,房子成交火爆、房價上漲漲幅較大,這也是很多朋友認為現實中房價還在上漲的原因。
最後,二手房「有價無市」其實也是房價下降的一種信號,缺少高位接盤的接盤俠,房價再高沒有人買,最後在套現的訴求下只能降價讓利換成交。
在看2019年截止到9月份的全國二手房成交情況統計中,發現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比起一手房成交更加慘澹,某二線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及成交價出現了連續7個月下跌的壯舉。二手房市場的成交情況,最能體現房地產市場的真實情況,目前「有價無市」是多數城市的市場現狀。
大家怎麼看「感覺房價在現實中還在漲,為什麼網上卻天天說房價下降」這個問題的呢?留言和我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