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比不上牛奶?真相是……

2023-08-24     丁香媽媽

原標題:豆漿比不上牛奶?真相是……

一杯豆漿,配上熱氣騰騰的包子麵條,是很多中國人一天的開始。

都說豆漿美味、健康還便宜,那它和牛奶比營養如何呢?

咱們從不同的營養成分來對比看看:

蛋白質、鈣:牛奶更勝一籌,兩者的蛋白質都易消化吸收。

脂肪、碳水化合物:豆漿更低,對控重和心血管健康更友好。

膳食纖維:豆漿更高,促進胃腸道蠕動。

和牛奶相比,兩者營養上各有優點。我們更建議大家把它倆搭配著飲用,每天各來一杯都沒問題。

-廣告-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了一款特別優秀的豆漿。

選擇它,你將收穫的是:比肩牛奶的優質蛋白,更多的膳食纖維,相對更低的脂肪。

不喜歡喝牛奶?乳糖不耐受?喝膩了牛奶想換換口味?來吧,試試九陽有機純豆乳粉!

一袋活動價 24.9 元,二袋 39.9 元,買 3 袋最划算到手 49.9 元,相當於單袋再打 6.6 折。

每袋有 12 條,單條低至 1.4 塊,全家大人小孩每天沖一包沒幾天就喝完整袋了,趁此機會多囤點~

如果一個人實在覺得有壓力,也可以和同事、閨蜜拼單,反正撿便宜這種好事,一定不能忘記分享給周圍人呀!

3 袋入手最划算

-廣告-

高蛋白、無添加糖

脂肪相對更低

很多人早上為了省事,就在路邊攤、早餐店買杯甜豆漿,營養不知道吸收了多少,糖倒是攝入不少。

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不應超過 50 g,最好限制在 25 g 以內。如果糖攝入大量或長期超標,肥胖和糖尿病等患病幾率都可能會增加。

通常情況下我們喝到的「甜豆漿」,基本上都添加了以蔗糖為主的糖分。

拿我們日常接觸的「低糖」液體食品簡單計算一下,國家對這類食品的含糖要求是「不超過 5 g / 100 mL」。這種標準的豆漿喝個 250 mL,糖分攝入量就已經不止 12 g 了,外面賣的甜豆漿,加糖量就更不可控。

所以從糖攝入的角度來講,無添加糖的豆漿相對更加健康。

而九陽這款配料只有有機大豆,不額外添加任何糖分,只需溫水沖泡即可,方便快捷。

同時因為豆漿里沒有乳糖,對乳糖不耐受的人來說更友好。

喜歡豆漿本味的朋友們就可以直接喝;喜歡甜的朋友可以自己加糖,甜度把握更自由。

在營養價值上,這款豆漿也很能打,蛋白質含量 40 g / 100 g!比牛肉、雞肉、豬肉的蛋白質含量還高。

按照每次一條 20 克的攝入量,一次可以獲取 8 g蛋白質,脂肪僅 4.9 g,比一杯 200 mL 的普通全脂牛奶更低些。

附上豆漿的營養成分表:

豆漿高蛋白,同時沖泡後的脂肪和熱量也相對比較低,還適合有補充蛋白質又想減脂的人。

這次活動還超給力,買 3 袋只要 49.9 元,每天一杯能喝三十多天。

3 袋入手最划算

-廣告-

隨喝隨沖,無需久候

還是各種美食好 CP

比起一般的豆漿粉,九陽豆漿的營養價值優秀之外,味道更佳。

它有著肉眼可見的醇厚質地,沖泡後喝起來又順滑適口,滿口都是豆乳的清香回甘。

很多朋友喜歡在家裡自製豆漿,但自己做比較費時費力,也不太好把控風味,用這款豆漿粉就能美味、營養、便捷同享。

不管是作為早餐搭檔還是扛餓下午茶 ,真的百搭又方便,搭配我們這次贈送的小胖杯,給大家現場泡一杯。

一條豆漿粉搭配 180 毫升左右的溫熱水(50~70 ℃ 左右),攪拌一下~(記得用溫水,熱水會結塊的)

除了泡著喝,豆漿粉還能做成各式各樣的美食,豆乳盒子、豆乳巴斯克蛋糕、豆乳漏奶華、豆乳燕麥餅乾、豆乳抹茶拿鐵、豆乳布丁……

且看一條豆漿粉如何大變身,左右滑動圖片可查看製作方法:

隔夜豆乳燕麥

左滑查看製作步驟

豆乳巴斯克蛋糕

左滑查看製作步驟

豆乳漏奶華

左滑查看製作步驟

豆乳燕麥餅乾

左滑查看製作步驟

豆乳抹茶拿鐵

左滑查看製作步驟

豆乳布丁

左滑查看製作步驟

活動限時 5 天,買 1 袋 24.9 元,2 袋 39.9 元,3 袋最划算,只要 49.9 元。

會場還有可冷泡的果味豆乳粉,有 4 種口味可以選,抹茶、莓果、水潤桃桃和陽光芒芒,任選 3 件只要 79.9 元,可以進會場看看!

3 袋入手最划算

-廣告-

商品信息

商品名稱:九陽有機豆漿粉

活動時間:2023-08-24 00:00 至 2023-08-28 24:00

發貨時間:下單後 3 個工作日內發貨(節假日順延)

查找訂單:微信搜索【丁香家】健康商店小程序 -【我的】-【全部訂單】

售後服務:打開商品詳情 - 左下角 - 點擊「客服」留言

溫馨提醒:商品存在疊代升級可能,本文內容僅適用於推廣活動周期的商品

策劃製作

策劃:Gina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 品牌方提供 & 圖蟲創意

科學審核:丁香科學嚴審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b4d2a5c8ce6ee5c1abb70c07626b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