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一個說法,其實是給年羹堯設的一個圈套,年羹堯沒聽懂

2022-06-16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雍正的一個說法,其實是給年羹堯設的一個圈套,年羹堯沒聽懂

從某種意義上說,年羹堯被雍正皇帝殺掉,是上了雍正的當。為什麼說是上了雍正的當呢?

雍正皇帝上台以後,對年羹堯有多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他對年羹堯非常信任,給予了年羹堯極大的封賞,除此外,還給予了年羹堯極大的權力。

年羹堯當時是撫遠大將軍,掌控著兵權。這個兵權,曾經對雍正皇帝來說至關重要。正因為這個兵權掌控在年羹堯的手裡,所以雍正在登基的時候,遠在邊關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胤禵才不敢造反,因而雍正皇帝在宣布自己是皇帝的時候,才沒有造成國家的動亂,確保了戰爭沒有發生,雍正得以坐穩皇位。

一般來說,皇帝在坐穩皇位以後,都會很忌憚那些掌控著大權,並且在建國的過程中立下巨大功勞的大臣們。因為這些人對他們的防衛,構成了巨大威脅。皇帝一定要把他們給打下去,這種做法,也稱為殺功臣。

不過,雍正皇帝和歷史上其他皇帝的做法都不一樣,他並沒有奪取年羹堯的權力,依然讓他在邊關掌兵。

事實上,那時候,把軍權放在年羹堯的手裡,已經是沒有什麼必要了,畢竟邊關已經穩定了,皇權已經穩定了。

雍正不但非常信任年羹堯,讓年羹堯一直掌控著軍權,而且他還會把朝中的大小事情,尤其是人事方面的事情,都拿出來和年羹堯一起討論。只有等到年羹堯點頭以後,他才會發布決策,進行相關的人事任命。

事實上,雍正是沒有必要這樣做的,因為年羹堯並不在朝中管事情,他只是在邊關掌控軍隊。朝中的事情,沒有必要拿來和年羹堯討論。和年羹堯討論,不但讓年羹堯的手中掌控了兵權,同時也讓年羹堯掌控了朝廷中的政權,這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顯然是非常不利的。

總之,雍正皇帝對待年羹堯的態度,以及他所採用的那些做法,都是有違常理的,都是不符合皇帝進行皇權政治,所採用的那些常規做法的。

那麼,雍正為什麼會這樣做呢?按照雍正皇帝的解釋,他是要和年羹堯建立一種歷史上從來也沒有過的新型的最親密最信任的君臣關係。

但是,這種說法其實也是不符合常理的。

在皇權政治中,就沒有所謂的最親密最信任的君臣關係。如果有,那就只是最好的服從關係。就是說,大臣要能夠服從皇帝,聽從皇帝的命令。當然了,李世民曾經在「貞觀之治」中,嘗試過一種「納諫關係」,就是大臣向皇帝進諫,皇帝對於好的建議給予採納。但是李世民的這種納諫關係,是有一個前提的,就是給皇帝提建議的這些人,他們是不掌控軍權的。也沒有更多其他的權力。如果皇帝不喜歡大臣的建議,甚至生氣了,他想要打擊這個大臣,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一句話,就把這個大臣給貶謫了,乃至於把他殺掉。正是因為大臣手中無權而能夠納諫,才顯得諫議的彌足珍貴。

歷史上所有專職向皇帝提建議的人,都是除了一張嘴,啥也沒有的人。這也是皇權政治在設計的時候的一個特點。

但年羹堯和雍正不存在這種納諫關係。

一方面,年羹堯並沒有給雍正提供什麼好的建議;另一方面,年羹堯掌控著兵權,他對皇權是構成了威脅的。也就是說,如果皇帝不採納他的意見,皇帝也是把他無可奈何的。

所以說,雍正皇帝所謂建立一種最好的君臣關係,這話非常奇怪。

既然雍正說出這個話非常奇怪,不符合正常的「皇帝邏輯」,那麼顯然,這就是有問題的。這就說明,雍正說的這個話,其實是給年羹堯設置了一個圈套,目的是讓年羹堯上當,讓年羹堯聽不懂。讓他真的認為,皇帝是真的想讓他繼續掌控兵權,皇帝真的是想把朝中的大小事物都拿來和他討論,真的是要建立最好的君臣關係。

他從來沒有去想過雍正,事實上皇帝是想讓他上當,讓他在朝廷中呈現出一種結黨營私、專橫跋扈、目無君上這樣一種面貌。

當年年羹堯呈現出這種面貌的時候,雍正就能夠非常容易地收拾他,把他拿下來,也就順理成章,理所當然了。

雍正在拿下年羹堯的時候,給他列了92條大罪。如果沒有雍正對年羹堯的縱容,沒有給年羹堯設置的那些圈套,年羹堯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的罪證呢?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4b583ae1a694ac116320212b6ebc1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