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兩個「敵人」走到一起:伊朗和委內瑞拉簽署20年合作協議

2022-06-13     人大重陽

原標題:美國的兩個「敵人」走到一起:伊朗和委內瑞拉簽署20年合作協議

受訪者華黎明系中國前駐伊朗大使、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

近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率團訪問伊朗,並與伊朗總統萊希一同見證兩國簽訂一項20年合作協議,涉及能源、石化、國防和文化等領域。兩國領導人表示,雙方將加強合作,聯手實施一些重大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和委內瑞拉分別是中東和拉美地區大國,且都受到美國制裁打壓。眼下,兩國聯手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20年合作協議

在結束土耳其和阿爾及利亞之行後,馬杜羅10日率領一支政治和經濟高級代表團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並於次日開啟忙碌行程。

首先是此行「重頭戲」。11日,馬杜羅與萊希在位於德黑蘭北部的薩德阿巴德宮(Saadabad Palace)會面,據稱主要涉及經濟合作議題。

當天,兩位領導人還一同見證兩國外長簽署一項20年合作協議。這項協議涉及廣泛,囊括「硬實力」和「軟實力」領域,例如石油、石化、國防、農業、旅遊和文化。其中還包括修繕委內瑞拉煉油廠,以及技術和工程服務出口等內容。

萊希在簽署協議後表示,這項協議展現了「兩國高層官員在不同領域加強雙邊關係的決心」。

同時,萊希提及美國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制裁。他說,伊朗遭受美國制裁和威脅長達40多年,但伊朗把這些制裁變成了國家發展的機遇。「委內瑞拉這些年相當艱難,但這個國家的人民、官員和總統都決心抵抗制裁。這向所有人很好地證明,抵抗行之有效,迫使敵人退卻。」

馬杜羅表示,委內瑞拉和伊朗「從2017年到2020年經歷了艱難的時期」,且在國際問題上有著「共同願景」。兩國將聯手實施一些重要項目,合作領域包括能源、石化、石油、天然氣和煉油廠等。

馬杜羅還宣布,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和德黑蘭之間將於7月18日開通直飛航班,每周一班。「這將促進旅遊業發展和雙邊關係,委內瑞拉向伊朗遊客敞開大門。」

萊希表示,直航將為「拉近兩國關係,加強經貿關係」鋪平道路。

據報道,萊希11日還陪同馬杜羅會見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哈梅內伊表示,儘管面臨美國的壓力,伊朗仍將繼續支持委內瑞拉。「伊朗已經表明,會在危險時刻冒險握住朋友的手。」

馬杜羅則對伊朗曾在該國困難時給予的幫助表示感謝。他說:「德黑蘭向加拉加斯運送石油是對委內瑞拉人民的極大幫助」。

馬杜羅此行可謂收穫頗豐。當天他還與萊希通過視頻連線方式,一同見證伊朗向委內瑞拉交付第二艘伊朗製造的油輪。該型號油輪可運載約80萬桶石油,預計未來伊朗還將向委內瑞拉交付另外兩艘油輪。

早有鋪墊

馬杜羅此訪受到伊朗方面熱烈歡迎。美聯社稱,這是馬杜羅首次訪問伊朗,應萊希邀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這兩個在地球上相去甚遠的國家為何會走到一起?

實際上,伊朗和委內瑞拉此次宣布「大動作」早有鋪墊,可以追溯到特朗普2017年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不斷升級對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制裁。儘管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原油儲量均占世界前列,但美國制裁致其出口受阻。

美國新總統拜登上台後,伊核協議相關方去年4月開始舉行談判,討論美伊兩國恢復履約問題,但遲遲未能取得突破。目前看來,談判甚至可能破裂,為地區局勢再添緊張氣氛。近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指責美國「優柔寡斷」導致伊核協議談判停滯不前。

委內瑞拉方面,美國自2019年初起支持該國自封「臨時總統」的反對派要員瓜伊多,並制裁該國石油公司,試圖切斷委政府至關重要的石油收入,以向委政府施壓。

在此背景下,伊朗和委內瑞拉近年來不斷擴大能源等領域合作。尤其是在2020年,為緩解委內瑞拉嚴重的燃料短缺,多艘伊朗船隻不顧美國施壓駛向該國,向其供油供貨。據報道,得益於與伊朗的合作等因素,委內瑞拉去年原油產量翻倍。

此外,伊朗還向委內瑞拉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用於幫助該國抗擊新冠疫情。馬杜羅因此對伊朗深表感謝,他於去年6月表示,一旦「疫情狀況允許」,他將很快訪問伊朗,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

在雙方領導層的帶領下,兩國外長去年10月在德黑蘭會晤後表示,兩國關係具有「戰略意義」,雙方同意「草繪未來20年合作路線圖」。

政治上的聯合

「委內瑞拉和伊朗的合作關係可謂由來已久,」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說,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立時,兩國都是創始成員國。

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兩國領導層互訪相對減少,但部長級互訪並未停止。例如伊朗石油部長奧吉5月初訪問委內瑞拉,並簽訂一項價值約1.1億歐元(約合7.76億元人民幣)的協議,由伊朗國家石油工程建設公司修復委內瑞拉一座小型煉油廠。

徐世澄還注意到,馬杜羅此次訪問伊朗恰逢美國主辦第九屆美洲峰會,並將委內瑞拉等國領導人擋在門外之際。馬杜羅此時出訪伊朗,或是一種抗議姿態。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表示,兩國合作既有客觀需求,也有主觀意願。一方面,伊朗和委內瑞拉分別是地區大國,且在能源領域資源豐富,因而存在較大的合作需求和空間。

另一方面,在當前國際形勢下,雙方有很強的合作意願。華黎明指出,伊朗和委內瑞拉都受到美國制裁打壓,兩國在國際上「朋友」不多。在此背景下,兩國雖在地理上相距遙遠,但有「抱團取暖」的共同需求。

華黎明還表示,相比雙方在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這次合作更多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合。「馬杜羅不遠萬里,從拉美親赴中東簽署協議,這背後的政治因素可能多於經濟因素。」

微妙變化

近年來,伊朗與委內瑞拉不顧美國打壓,不斷走近也引起國際輿論關注。有評論稱,兩國迅速發展的關係進入新時期。相關動態也引起美國關注,據稱美方曾密切監視伊朗油輪動向,擔心兩國關係提升至更高戰略層面。美國《新聞周刊》曾寫道,伊朗和委內瑞拉的20年合作協議將把美國的「兩個敵人」拉到一起。

分析指出,伊朗和委內瑞拉走近可能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在政治層面,「一個中東大國和一個拉美大國走近,可謂對於美國霸權主義的一種回應,對於不滿美國霸權統治的國家也可謂一種鼓舞,」華黎明說。

德黑蘭大學政治學教授哈米德·穆薩維也表示,兩國總統都試圖塑造一種「對抗美國霸權」的形象。他還表示,儘管伊朗和委內瑞拉仍受到美國嚴厲制裁,但兩國將從經濟合作中受益。

不過,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不斷出現微妙變化。今年2月俄烏衝突發生後,國際能源價格大漲,使多國領導人面臨新難題,也突顯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在能源領域的特殊地位。

徐世澄注意到,今年3月美國高官突訪委內瑞拉,並與該國官員討論放鬆對委石油制裁的可能性,為兩國多年來首次高級別對話。此後,拜登政府對委制裁有所放鬆,給委內瑞拉石油運歐洲「開綠燈」。

在此背景下,委內瑞拉對美立場會否出現新變化?徐世澄表示,美國看似「伸出橄欖枝」,主要目的是尋求離間委內瑞拉和俄羅斯,而且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大多數制裁併未取消。但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美國此次並未邀請瓜伊多參加美洲峰會,儘管拜登向其致電錶示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1703b9df83c575b472818d3fbeb1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