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好麗友斥資30億進軍ADC領域,此前已布局中國生物醫藥市場

2024-01-16     藍鯨財經

原標題:韓國好麗友斥資30億進軍ADC領域,此前已布局中國生物醫藥市場

圖源:圖蟲創意

藍鯨財經記者 邵雨婷

1月15日,韓國知名休閒零食品牌公司Orion Group(下稱「好麗友」)斥資30億元出手收購生物製藥公司LCB25.7%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作為好麗友最大的海外市場,其在中國市場的布局一直備受關注,在跨越生物醫藥領域的整體戰略布局下,好麗友早在2020年已經在中國市場中布局生物醫藥行業。

斥資30億元進軍ADC領域

好麗友成立於1956年,是韓國三大食品公司之一,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其廣告語「好麗友,好朋友」成為許多80、90後的童年回憶。

此次好麗友將以5500億韓元(合4.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億元)收購韓國生物製藥公司LegoChem Biosciences(下稱「LCB」)25.7%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

據金融監督署,好麗友持有95.15%股份的子公司Pan Orion Corp. Limited將以每股5.9萬韓元的價格收購LCB約796.33萬股新股,並將以每股約5.6186萬韓元的基準價格收購140萬股已發行股份,付款日期及股東變更預定日期為2024年3月29日。

LCB是韓國一家生物製藥公司,產品管線涉及腫瘤學和ADC平台技術治療等領域。2020年以來,該公司與藥明康德、和鉑醫藥、基石藥業、楊森生物、等全球生物技術公司達成多項合作協議。

此次大手筆收購生物製藥公司並非好麗友首次跨界生物技術領域。2020年,好麗友將業務線從食品擴展到醫療保健,與中國醫藥公司合作,共同創立了山東魯抗好麗友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魯抗好麗友」),進軍生物領域。

2020年10月,綜合性醫藥上市公司魯抗醫藥(600789.SH)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魯抗生物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投資者好麗友控股及好麗友中國,共同從事化學及生物藥品、診斷試劑等的研發及生產,並將早期檢測重症癌症和傳染病的試劑盒選定為首個重點項目。

據公告,增資後的魯抗生物將成為好麗友與魯抗醫藥共同出資的中外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由原本的500萬元增加至2億元,各股東首期出資1.2億元,其中好麗友控股出資6000萬元,持股50%。好麗友中國出資1800萬元,持股15%;魯抗醫藥則出資4200萬元,參股35%。

魯抗醫藥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魯抗好麗友凈虧損567.26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385.38萬元有所擴大。

好麗友控股副會長許仁哲此前表示,基於好麗友在中國的品牌影響力和完善的業務網絡,生物業務將成為集團新的增長引擎,以實現作為全球食品和醫療保健公司的飛躍。

不過,近兩年好麗友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出現下滑。2021年,好麗友在中國地區的營業收入為62.5億元,2020年同期為70億元,這是好麗友進入中國市場後首次出現營收下滑。2023年上半年,好麗友集團在中國地區營業收入為30.6億元,同比減少1.2%。中國市場的營收占該公司整體收入四成,是其韓國本土之外的最大海外市場。

業績下滑或與近兩年好麗友在食品領域的負面輿論有關。據報道,好麗友曾多次因售價、配方以及食品安全等問題引發熱議。年初,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發布聲明稱,在好麗友第四清州工廠製造的好麗友蛋黃派產品中檢測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要求購買了相關產品的消費者將其退回指定回收點。

ADC領域頻現大額交易,中國創新藥企登場

有「生物飛彈」之稱的ADC(抗體偶聯藥物)作為一種抗癌療法可以專門針對癌細胞進行殺傷,由於ADC藥物結合了靶向療法和化療療法的作用原理,兼具兩種優勢,安全性更加可控,是目前腫瘤治療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之一。

ADC藥物的開發過程複雜,很難被仿製,製藥商有望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高價,因此,ADC當前已成為全球藥企布局的熱門賽道。據樂普生物的招股書,預計全球的ADC藥物市場2024年及2030年將分別達104億美元及207億美元,2019年至2024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30.6%,2024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2.0%。

近兩年,ADC領域頻現大額交易,強生、輝瑞等巨頭引領了ADC的收購潮。

2023年,全球披露的ADC相關交易超過70項,潛在交易金額最高的為BMS與百利天恆達成的價值最高為84億美元的交易。

2023年12月,好麗友此次收購的LCB公司與強生公司達成許可協議,開發和商業化Trop2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物(ADC)「LCB84」。LCB獲得高達17億美元的總對價,包括1億美元的預付款、2億美元的期權行權付款以及其他權益。1個月後,強生公司又宣布以20億美元收購ADC開發商Ambrx Biopharma,以加強其現有的ADC管線。

在ADC的重磅交易中,不乏中國創新藥企的身影。

中國的ADC市場較晚出現,起步於2020年,但隨著ADC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ADC治療市場高速增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自國家藥監局批准首款ADC藥物Kadcyla後,中國ADC藥物市場於2020年開始增長,預期由2021年起以79.4%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30年將達689億元。

據藥融雲資料庫,目前國內ADC藥物研發管線已經超過120個,研發企業已經超過70家,國內獲批上市的ADC藥物已達6家。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已有10家中國醫藥及生物技術公司與海外合作夥伴達成14項ADC對外授權交易,總金額超過220億美元。

2021年6月,首款國產創新ADC藥物——榮昌生物的RC48(愛地希)上市,是我國首個獲得FDA、NMPA突破性療法雙重認定的ADC藥物,主要用於治療胃癌、尿路上皮癌。

2023年12月15日,和鉑醫藥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與輝瑞剛剛完成收購的Seagen就靶向人間皮素(MSLN)的ADC候選藥物「HBM9033」的全球臨床開發及商業化簽訂5300萬美元預付款和近期付款,及最高達10.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和特許權使用費的獨家授權協議。

不過,ADC藥物的售價仍是當前阻礙ADC在國內放量的一項因素。ADC療法屬於腫瘤免疫療法,研發成本較高,所以定價較高。據醫藥魔方數據,現階段ADC藥物每mg的定價在80-350元人民幣不等。

此外,ADC屬於新興技術,技術成熟度有待發展和驗證,對於其長期療效和安全性的數據尚不充分。2023年3月,生物技術公司Mersana公布,由於發生5級致命不良事件,其XMT-2056(靶向HER2新表位的免疫合成ADC)的I期試驗被FDA暫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07197c2b89698a9c21ac6fe03e481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