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按照「提得准、說得對、辦得好」提案工作要求,青島市政協提案工作辦公室聯合信網傳媒推出「優秀提案背後的故事」系列策劃,旨在深入挖掘優秀提案背後的精彩故事,樹立典型,凝聚力量,引導廣大政協委員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的精品提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
孩子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給孩子減負的呼聲也從來沒有停過。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落實「雙減」,青島的實際行動也是擲地有聲,但其間出現的痛點、難點也逐漸顯現。
「看著孩子們背著大書包,每天早出晚歸的,真的挺心疼。」「以前是孩子都上輔導班,現在是偷著上,大家嘴上不說,但是都怕孩子落下。」 民進青島市委員會的政協委員聽到了家長的心聲,對在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實現青島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建議。
市政協「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重點提案視察(來源:信網)
雙減學生減負教師負擔變重 高端私教成校外培訓新趨勢
在此前的調研中,民進青島市委會發現隨著「雙減」的落地,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叫停對教培市場產生強烈衝擊,「家教、私教尤其是一對一的高端家教橫生,這就造成老百姓請不起私教,不同的孩子在課外知識拓展方面差距逐漸加大,家長對教學質量、高考成績的焦慮感加重。」
此外,民進青島市委會調研發現,「雙減」讓學生減負,但學生不斷減負的同時,教師的負擔卻越來越重。「這些沉重的負擔,相當一部分不是教學任務。如教師節假日要去社區巡察易溺水區域安全,如文明創建等工作,教師都是重要參與者。這導致教師每天需要抽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非教學事務,用在教學、科研上的時間越來越少。」
委員建議「四步走」 推動青島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面對日益突出的矛盾問題,如何在「雙減」的同時推動青島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據悉,2022年8月3日,青島聯合印發《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旨在「堅持優先發展、超前布局,加強資源保障、政策供給,全面推進基礎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優化教育公共服務,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更好滿足優質教育需求」。
民進青島市委會認為,青島應緊抓有利契機,制定清晰明確的目標,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從加強思想引導,形成「雙減」共識;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加強課後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多元化需求;加強監管,持續規範校外教育培訓四方面下功夫。
嶄新的科學教室豐富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來源:信網)
減負提質兩手抓 青島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青島始終把教育工作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據悉,民進青島市委會的提案受到了青島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視。在立足自身實際的同時,進一步加大了教師培養力度,盤活現有編制的存量資源,以數字化推進教學質量,深化課堂教學革命和作業革命。同時,教育局也將加強課後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建校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有了好學校,集團化辦學等舉措讓不同片區的學生「共上一堂課」,走班教學、分層教學等教學實踐讓學生們在課業上既能「吃得飽」又能「吃得好」,而豐富多彩的課外研學,則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文/信網記者 顧青青
[page]
關於「雙減」背景下推動青島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提案人:民進青島市委會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文件)。青島市認真貫徹國家要求,積極推進作業管理、課後服務、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等措施落實,全市教育「雙減」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將「雙減」與「擴優」緊密結合,2022年8月3日,市兩辦聯合印發《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簡稱「倍增計劃」文件),旨在「堅持優先發展、超前布局,加強資源保障、政策供給,全面推進基礎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優化教育公共服務,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更好滿足優質教育需求」。
在落實「雙減」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調研發現,近年來,未列入中考科目的物理、化學等,學生和家長在初中階段普遍不重視,掌握程度較低。
二是校外培訓呈現新趨勢。學科類校外培訓叫停後,原來大家都可以一起參加培訓的局面打破,但「有錢」階層可以高價請私教上門培訓,而一般老百姓請不起私教,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課外知識拓展方面差距加大。
三是家長焦慮感加重。中考只考語文、數學、英語帶來的後遺症正在顯現,市區高中高考考不過城郊農村高中已是現實,家長對教學質量、高考成績的焦慮感加重。
四是教師非教學負擔仍然不輕。近年來,各級各單位都非常喜歡把各類非教育事務交給教育部門抓落實,最終責任壓到教師頭上,如:教師節假日要去社區巡察易溺水區域安全等。其他如疫情防控、文明創建等工作,教師都是重要參與者。這導致教師每天需要抽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非教學事務,用在教學、科研上的時間越來越少。
在「雙減」背景下,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更高,對減負提效的焦慮也更重。建議相關部門制定清晰明確的目標,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緊抓「倍增計劃」有利契機,持續有力推動青島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思想引導,形成「雙減」共識。針對「雙減」以來,許多學校反映教師人手不足,師資缺口日益增大,名師、骨幹教師不均衡,個別教師敬業精神不夠等問題,建議多措並舉,努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用好教師存量,優化師資結構,實現校校有名師、有骨幹;進一步爭取加大教育核編力度,增加教師招聘計劃,有力解決師資短缺。用好獎勵性績效工資,加大考核力度,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分配掛鉤,對教學好,貢獻大的老師加大獎勵力度,以績效工資增量激發教師動力。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針對教育教學質量與「雙減」政策要求、人民群眾的高期待值還存在一定差距等問題,建議突出重點,持續提高教學質量。實施學術助推行動,探索輕負優質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開展教研助學行動,教研員包區市、包學校、包學科。建立學情會商制度,深化分層、分類教學改革,推動課堂減負增效。積極推廣「基礎性作業+彈性作業」、分層次作業、基於大數據的個性化作業等,研究推進位作類、調查類、家務勞動類、合作類等作業。適當時機,進一步優化調整中考科目,把對學生長遠發展作用大、有利於培養國家需要的科技創新人才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科目列為初三畢業考試科目。
三、加強課後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多元化需求。建議豐富託管內容,不斷優化校內課後服務。堅持「一校一案」原則,指導各中小學修改完善課後服務實施方案,徵求家長意見,適當縮短低年齡學業生在校時間。進一步規範課後服務內容,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保障參與課後服務教師的權益,各區市應將課後服務保障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及時撥付。
四、加強監管,持續規範校外教育培訓。積極引導校外培訓機構把培訓重點放在學生興趣培養拓展上。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推進行業自律,通過曝光台和媒體監督對違規辦學的學校實施即時通報,防止學科類培訓反彈。嚴密監控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整頓工作中的涉穩風險,加強「預收費」管理,建立預警和聯動機制,嚴防卷錢跑路、變相培訓、無證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