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每一座城市蘊藏著非遺珍寶。從泰山之巔到渤海之灣,一陶一瓦里藏著故事。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棗莊魯班鎖、淄博陶瓷、泰山玉器……千百年匠心傳承,晶瑩沉積,多得讓人震撼,精得讓人瞠目。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86項,省級名錄1073項,市級名錄4121項,縣級名錄12758項。由「手藝」到「手造」,是一個破繭化蝶的升華。
文化「兩創」給「山東手造」安上了飛高飛遠的翅膀。去年3月初,山東啟動「山東手造」推進工程,依託非遺或傳統工藝,通過創意創新,探索文化活態傳承新模式,「山東手造」「浪漫、創意、時尚」等話題的微博閱讀量一度達到2.2億,先後多次登上熱搜。
山東手造之「手」點石成金。資料顯示,全省「山東手造」核心領域規模以上企業,目前資產總計805.2億元,利潤總額21.8億元;規模以上批發零售領域「山東手造」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35.8億元。「山東手造」,可以流金淌銀。
5月12日,「2023 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暨『山東手造』精品展」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亮相
博覽會以「弘揚齊魯傳統文化、打造魯派技藝風格」為主題,設置了工美手造、兩創碩果等九大特色展區,涵蓋11大類110多個品種,運用現場教學、AR展示、3D建模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山東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成果。
本屆博覽會匯聚省內特色手造資源,沿著「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展示廊道,設置一城一美|山東16市特色手造展區,打造「一展逛全省」的獨特觀展體驗。在工藝美術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雙聯共建成果展區,情景化、沉浸式展示山東草柳編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博覽會中的一件件手造精品,展現了匠心獨運的高超技藝,讓人們切身感受到齊魯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氣象。
六個字解鎖「山東手造」精品展
本次展會涵蓋工藝雕塑、珠寶首飾、琉璃內畫、紫砂、美術陶瓷、金屬工藝、紅木家具、抽紗刺繡、植物纖維編織、民間民俗工藝品等11大類110餘個品種,總展出面積1.4萬平方米,逾萬件(套)「山東手造」工藝品薈萃一堂、精彩呈現。釉色滿韻的陶瓷琉璃、鬼斧神工的核雕、非遺賦彩的魯繡、數不勝數的葫蘆烙畫、麵塑等民間工藝品……都凝結著手作人對美好生活的連結,留下了時代的烙印。
美、精、色、香、形俱全!用「手」締造山東手造之光
一雙雙「手」,像能夠施展「魔法」一般,孕育著更多可能,更創造著無數奇蹟。手,是手心裡的「守」,是一種傳承和希望。
當魯派技藝遇上VR,看山東手造勇闖元宇宙
實際上,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場激發全方位思維感受的文化大餐。青島影青釉陶瓷、淄博銅雕、濱州布老虎、魯繡、淄博琉璃、煙台雕塑、德州黑陶等山東手造彙集展會,用VR視角看手造,讓它們「活」起來。
「山東手造」精品展上「寶葫蘆」的七十二變
在山東,不同地域文化孕育出的獨特手造產品,同樣都是「寶葫蘆」,材質工藝相去甚遠。戳視頻,從「寶葫蘆的七十二變」看「山東手造」的地域特色。
「傳承不息 創新不止」 山東手藝人們做的這些手工藝品絕了
淄博陶瓷琉璃、濰坊風箏、青島貝雕、泰山桃木雕刻、草柳編、老粗布、紅木嵌銀、泥塑、花餑餑、抽紗刺繡、硯台、絨繡等資源豐富、特色鮮明。作為老百姓身邊的「美學實例」,這些傳統工藝品發展至今還能被大眾所追捧喜愛,離不開手工藝人們的傳承與創新。
「山東手造」成為消費新選擇!體驗式消費、數字藏品等助推非遺技藝走向市場
「山東手造」推動凝結著齊魯大地智慧的非遺技藝與消費和市場逐步融合,藉助網際網路或文化創意,從展品變成消費品,也讓更多「手工作坊」走向產業化、品牌化。無論是成品消費還是DIY製作帶動體驗式消費,「山東手造」正在成為人們的消費新選擇。
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 一個能吃能逛能玩的神奇地方
濟南不僅能看「山東手造」精品展,還能自己體驗、動手製作手造。
在濟南泉城路,有一座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這裡有各種各樣的山東手造,既能遊覽、又能親手體驗,同時還有美食和休閒,是一個周末帶孩子來打卡的絕美地方~
山東「四廊一線」文化長廊,讓人流連。它串聯起齊魯大地上的手造之花,激發傳統手工藝產業內生動力,提升傳統手工藝人才創新水平,加速傳統手工藝現代設計成果轉化,讓「山東手造」服務美好生活、帶動產業發展的內生動能更強勁。
閃電新聞記者 李凱豐 綜合大眾日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