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下名橋各擅長。位於北京西南豐臺區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而獨標風韻,譽滿中外。說起這座橋,我想每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民族記憶。每次走上凹凸不平的橋面,我仿佛都會看到歷史深處彌久不散的硝煙,聽到宛平城頭隆隆的炮響,以及駱玉笙老人《重整河山待後生》的金石之音。
盧溝橋上,到底有多少獅子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礫華 / 文圖
蔡國慶有首歌,唱「北京的橋」:「北京的橋啊千姿百態/北京的橋啊/瑰麗多彩/金鰲玉蝀望北海/十七孔橋連玉帶/高梁橋龍王那個把呀把水賣/金水橋皇上掛呀金牌/盧溝橋的獅子呀最奇呀怪/你就數哇數哇數哇/怎麼就數不過來……」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礫華 / 文圖
說起盧溝橋的獅子,老北京有句歇後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據說,乾隆皇帝當年曾親自數過,但他從橋東數到橋西是408隻,反過來數卻成了439隻,再數又成了451隻。到過盧溝橋的人可能都有體會,如果不是認真仔細地數,這麼多獅子一時半會兒還真是很難數清楚。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礫華 / 文圖
1998年以前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盧溝橋的獅子》一文中說「……共有492隻」。後來,接到盧溝橋管委會提供的最新材料後,教材修訂時把獅子的數目改為了498隻。實際上,現在盧溝橋的獅子又多了三隻了——文物部門修復了被雷電劈毀了的三隻小獅子,於是,盧溝橋的獅子總數有了——501隻。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礫華 / 文圖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礫華 / 文圖
盧溝橋這些獅子,不但數量多,造型更是千姿百態。它們有大有小,或胖或瘦。大的高達幾十厘米,小的卻只有幾厘米;神態有靜有動,或喜或悲。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著遠方長吼;有的則低著頭,好像專心聽橋下的流水聲。有的小獅子偎依在母獅子的懷裡,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獅子則藏在大獅子身後,好像與人捉迷藏。還有一些小獅子,大概大獅子嫌它們太淘氣了,正用爪子使勁把它們按住。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礫華 / 文圖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礫華 / 文圖
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曾在《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中,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生動描述:「……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
盧溝曉月,御筆親題的燕京一景
歷經滄桑的盧溝橋 礫華 / 文圖
盧溝橋始建於金章宗泰和元年(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據記載,橋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所雕石獅原有627個。現存的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
歷經滄桑的盧溝橋 礫華 / 文圖
歷經滄桑的盧溝橋 礫華 / 文圖
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而最有特色的,則是橋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則在於抗擊流水的衝擊。
盧溝橋畔的石碑 礫華 / 文圖
盧溝橋畔的石碑 礫華 / 文圖
盧溝橋畔的石碑 礫華 / 文圖
橋畔有石碑兩座:一座記載著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重修盧溝橋的經過;另一座是清乾隆皇帝親題的「盧溝曉月」四字。「盧溝曉月」是「燕京八景」"之一。顧名思義,看「曉月」要在黎明時分,站在古橋上,憑欄遠眺,西山疊翠,月色嫵媚。古時候,人們送客出城,送至盧溝橋,往往會小住一夜,次日清晨起程過橋,「盧溝曉月」是尋常可見的景致。
無聲古橋,歷史深處不散的硝煙
歷經滄桑的盧溝橋 礫華 / 文圖
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站在盧溝橋上,更多的感悟還在於:八十多年前中國二十九軍「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的豪邁壯舉。每次走上凹凸不平的橋面,我仿佛都會看到歷史深處彌久不散的硝煙,聽到宛平城頭隆隆的炮響,以及駱玉笙老人《重整河山待後生》的金石之音。
北京宛平城城門 礫華 / 文圖
北京宛平城城樓 礫華 / 文圖
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軍隊為了占領中國,先侵占我國東北地帶。後繼續向南前進,企圖占領華北。從1937年6月起,駐豐臺的日軍連續舉行軍事演習。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逕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事實是那名士兵是去上廁所了並在隨後不久歸隊),
抗戰時期盧溝橋上的中國守軍(資料圖片)
抗戰時期盧溝橋上的中國守軍(資料圖片)
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予以還擊,由此掀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從此,一場偉大的抗日戰爭如火如荼地展開。正如美國總統羅斯福說:「我們沒有忘記,中國人民在這次戰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鬥的。」應該說,「盧溝橋事變」以及由此開始的八年抗戰,不但是一個弱國的勇敢抗爭,也影響與改變了全球格局。
盧溝橋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礫華 / 文圖
歷經滄桑的盧溝橋 礫華 / 文圖
此時此刻,經歷了戰火煅燒的盧溝橋,展現給遊人的是劫難之後的溫馨與寧靜。戰爭與和平共存,野蠻與文明同在,也許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無聲佇立的盧溝橋,似乎在提醒我們:少一些戰爭的殺戮,多一些和平的歌聲。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盧溝橋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礫華漫步 發布:2019.11.0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WnSRW4BMH2_cNUgl7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