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牛河,竟然不在廣東

2024-05-05     新周刊

原標題:世界第一的牛河,竟然不在廣東

對於生長水稻的土地而言,河粉是最普通又最難捨的食材。

一碗看似清淡的牛肉河粉,總能用最直白而正中下懷的方式,安撫只有東方人才懂的鄉愁。

作為自古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越南基本上集齊了兩廣、海南和福建一帶各種米粉的形態。

對於被pho「誘惑」到越南的人而言,心目中最愛的那碗粉,在離開時或許也會有新的答案。

作者 | 西夏

題圖| unsplash

在國外旅行時,每當中國胃犯了「思鄉病」,第一時間跳進我腦海的不是蹩腳的中餐,卻是越南這個「隔壁鄰居家」的pho。

一碗看似清淡的牛肉河粉,總能用最直白而正中下懷的方式,安撫只有東方人才懂的鄉愁。

與中國同為吃米大國,米粉也是越南人的驕傲。湄公河下游及九條叉道衝擊出的湄公河三角洲,是東南亞最主要的稻米產區之一,用米粉做成的各種食物,足有上百種之多。來越南,如果只知道吃pho,你可就虧大啦。

河粉,Pho

Pho在越南語中即指河粉。國內的潮汕粿條,是我能想到的跟pho的質地最為接近的食物。

1954年越南分區,超過百萬人離開北越去往南越,順勢也將從河內發源的pho帶到了南部。越戰結束以後,大量的越南移民在歐洲安家,也順勢將他們的國民美食推向了全球。

胡志明市的pho,將香草撕成小塊泡進粉里。(圖/西夏)

我在歐洲吃過不少pho,如果說湯底和牛肉的質量的確不分伯仲,那麼桌上那一大盤「神秘的東方樹葉」,則只有pho的老家才能給你。

將新鮮的九層塔、刺芫荽摘下來,泡進湯粉里,再放上兩個嗆鼻子的辣椒圈,原本清淡的湯底也多了幾分層次。

擠上小青檸的瞬間,空氣里頓時瀰漫著清新的檸檬香氣,最是一碗pho讓人食指大動的時刻。

Pho的質地,跟潮汕的粿條相似。(圖/西夏)

檬粉,Bún

有扁粉,自然也少不了圓粉。比起紅遍全球的Pho,我發現越南人最常吃的一種粉其實是Bún,香港也有人稱之為「檬粉」。

它可以粗略概括為圓柱形的米粉,按粗細、乾濕不同,對應著國內的米粉、米線、粉乾等等。

順化牛肉米粉和海鮮米粉,與pho共同構成了越南湯粉的「鐵三角」。前兩者中的主角便是Bún了。

順化牛肉米粉(Bún bò Huế)

湯微辣、料很足的順化牛肉米粉。(圖/西夏)

在我看來,順化牛肉粉與pho就像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美人,前者略施粉黛,後者清麗素凈。

順化牛肉粉的湯底加了辣椒和香茅熬制,本身自帶溫和的辣味,跟豬血、牛腿肉、牛肉丸子等「硬貨」搭配起來,比pho更容易虜獲重口又貪心的味蕾。不少從四川、湖南過去的朋友表示,比起甜兮兮的南部,中部偏辣的順化菜可太對胃口了。

海鮮米粉(Bún Riêu)

千萬別被「海鮮」的美好意象迷惑了。越南與我國某些沿海地區的飲食習慣頗為相似,都對重口味發酵食品非常依賴。

無處不在的魚露、蝦醬,和海鮮米粉中常常要放的蟹醬加在一起,足以給你對越南「清淡』的飲食印象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越南人的海鮮米粉。(圖/pixabay)

因為只需一勺蟹醬便能解決所需調味,無需花好幾個鐘頭熬制湯底,海鮮米粉也很常出現在越南家庭料理中。番茄湯打底,根據添加的食材不同,還分為蟹醬米粉、蝦醬米粉和螺肉米粉等等。

在順化好不容易才尋到一碗蟹醬米粉,一句話評價味道:這大概就是越南版的螺螄粉吧!

烤肉檬粉(Bún thịt nướng)

同屬於Bún的範疇,還有一種比米粉更細的米線。國內的越南餐廳最常販賣的一種米線,是加上魚餅或者豬頸肉拌著吃的「XX檬粉」,清爽酸甜,特別適合胃口沒精打采的夏天。

烤肉檬粉,湯汁倒進去拌勻著吃,屬於冷粉的一種。(圖/bilibili@跡錄Fount)

而在越南本地,烤肉檬粉(Bún thịt nướng)才是這個領域的硬核選手。越南的烤豬肉很有種「喧賓奪主」的架勢,即便肚子並不餓,可只要路過烤肉攤子,瞥一眼在炭火上滋滋作響的烤豬排,就再也沒法視而不見了。

至於吃烤肉檬粉還是豬排碎米飯,似乎並沒那麼重要,那塊混著香料和蜂蜜腌制過的炭烤豬排,就是一切美味的保障。

街頭的烤肉,香味難擋。(圖/西夏)

跟上面的烤肉檬粉類似的,是另一種吃起來稍微複雜的烤肉米線(Bún Chả)。豬肉可以自己烤,也可以請店家代烤,想不想動手,全憑自己的心情。

2016年,安東尼·波登和歐巴馬在河內一家小攤上吃的正是烤肉米線。(圖/網絡)

關於這道小吃,人們最喜聞樂見的便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已故名廚安東尼·波登帶著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河內一家路邊攤吃烤肉米線的場景。

豬肉烤好後泡進甜口的湯汁里,既可以用生菜包著米線和烤肉吃,也可以單拿一碗,把所有食材混進去拌著吃。

我個人更喜歡後一種,米線這種本身沒什麼味道的食材,泡進湯汁里才算找到了最完美的歸宿。

烤肉米線。(圖/西夏)

米紙,Bánhtráng

米紙雖薄如蟬翼,卻是越南米製品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潛在力量。在餐桌上,請時刻做好「一言不合就開卷」的準備。

越南最常見的鮮蝦米紙卷。(圖/pixabay)

新鮮或油炸的春卷只是最常見的款式,魚、蝦、魷魚等海鮮,香茅烤豬肉棒,甚至是簡單到不可思議的白切肉片,都是可以用來DIY的對象,套路基本遵循了「一葷幾蔬蘸小料」的宗旨。

只不過,蔬菜籃子的內容對我來說一直是個謎,上一秒美滋滋的吃到了酸芒果,下一秒魚腥草的葉子就鬼鬼祟祟的溜進了嘴裡。越南的香草,三不五時就能給你來個驚喜,或者驚嚇。

香茅豬肉米紙卷,攥住米紙部分,把香茅杆擼下來,開吃!(圖/西夏)

然而,即便米紙能卷一切,也還是抵不過炙烤來的美味。薄薄的米紙放在炭火架子上,十幾秒鐘以後,大米的焦香就直鑽鼻孔了;再隨意加上鵪鶉蛋、炸洋蔥碎和辣醬。

如果不是愛到極致,越南人怎麼會想到如此令人拍案叫絕的「米紙披薩(bánh tráng nướng)」的吃法呢。

米紙煎餅,堪稱越南街頭小吃的最愛了。(圖/西夏)

米粉做成的糕餅,

Bánhbèo

越南的食物,不少都以Bánh開頭,在越南語中即糕、餅的意思,其中不乏米類小吃,跟潮汕說的「粿」的概念非常類似。

要說其中最別致的一種,個人認為是順化的「萍餅」(Bánh bèo)。

Bánh Bò,類似於中國嶺南的白糖糕。(圖/unsplash)

磨好的米漿,放到小碟子裡蒸製,小而扁的一隻,形似水中浮萍一般,撒上香脆的豬油渣和蝦碎,澆上用魚露調成的蘸汁,軟滑的口感中帶著嚼勁,形、意、味兼備。雖為餐前小吃,卻比主菜更加搶眼。

越南的Bánh Căn。(圖/unsplash)

越南用米粉做成的美食當然不僅於此,作為自古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越南基本上集齊了兩廣、海南和福建一帶各種米粉的形態,比如還有文中沒有提到的卷粉Bánh cuốn和粗米粉Bánh canh等等。

對於被pho「誘惑」到越南的人而言,心目中最愛的那碗粉,在離開時或許也會有新的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72af85450e7b12ba83bf07d9b0eee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