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馬特霍恩,B-29轟炸機首炸日本本土,戰果有限意義重大

2022-01-31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代號馬特霍恩,B-29轟炸機首炸日本本土,戰果有限意義重大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首腦在開羅會議中批准了盟國對其聯合作戰的基本計劃。同時,代號「馬特霍恩行動」(Operation Matterhorn,馬特霍恩雪山是阿爾卑斯山脈海拔4478米的山峰)

根據計劃,中國將在5個月內在成都區域完成4個遠程轟炸機機場及配套設施建設,英國負責在加爾各答修建4個機場作為後方基地,保證美軍飛機對日本本土的遠程轟炸後勤供給。

1944年3-4月,4個B-29轟炸機機場在加爾各答先後建成,美軍第58聯隊則開始轉場。1944年4月2日第一架B-29轟炸機抵達加爾各答查庫里亞機場。之後,首批B-29轟炸機機群從美國中部堪薩斯州經過漫長航程,經大西洋、北非、印度洋,在加爾各答各個機場進駐。

1944年3月31日一群不同民族民工奮力拖拉一個巨石碾子滾過跑道,用血肉之軀鋪築。起飛的是1架B-24轟炸機

而在中國這裡,由於無法通過陸路運送工程機械進入大西南,為此動用了29個縣先後50萬民工完成了4個機場修建。1944年4月24日,首架B-29轟炸機從加爾各答卡拉科布爾機場起飛,飛越駝峰航線,降落在成都廣漢機場。之後,又有3架B-29轟炸機裝載第58聯隊指揮部所需的關鍵設備在當天下午降落在廣漢機場。對日本的首次轟炸即將開始!

1944年6月14日,92架B-29轟炸機從加爾各答起飛,這是第58聯隊馬特霍恩行動對日本本土的首次空襲。共有79架轟炸機抵達成都周圍的4個機場,它們在這裡加滿油、掛足炸彈。

烏爾夫准將

6月15日黃昏,聯隊指揮官烏爾夫准將在新津機場發布命令「今夜,B-29轟炸機的兄弟們,我們第58聯隊實施『馬特霍恩行動』的首次空襲日本行動。今晚夜間轟炸的目標,是日本九州八幡帝國鋼鐵廠。襲擊珍珠港的炸彈,就是用它們的鋼鐵製造的。弟兄們,我們要炸毀它們!」

4個大隊73架轟炸機分別從新津、廣漢、邛崍和彭山機場騰空而起,首次實施對日本本土轟炸。地勤人員在黃昏中揮著手向飛行員致意,目送這些大無畏的飛行勇士漸漸消失在高空。

機群在萬米高空編好隊形,向北方隆隆飛去。其中1架在起飛時墜毀,4架因故障返航,其餘68架向日本飛去。

B-29轟炸機群經山西、河北,飛越山東半島,飛入黃海時,時近午夜,機群在夜幕中的黃海上空飛行。轟炸機群採取夜間航行、黎明攻擊的方式,採用無線電靜默,成功躲開了日軍地面無線電監聽與防空雷達的監視。午夜時分,B-29轟炸機群透過淡淡的雲層辨認出日本九州島海岸的輪廓,地面上的點點燈火為機群指示了方向。

B-29轟炸日本本土示意圖

6月16日凌晨3時半,機群抵達目標上空。此時,因為八幡市事先發出空襲警報實行了燈火管制,加上八幡鋼鐵廠廠區產生的煙霧,使得目標一片黑暗。這座著名的工業重鎮,鋼鐵產量達到225萬噸,占當時日本鋼鐵產量的24%。這是日本鋼鐵工業中最重要的基地,被盟軍列入第一批空襲的最優先目標。

美軍領隊指揮官大隊長布朗抑制住激動的心情大聲發出命令:「目標:八幡鋼鐵廠!能藉助雷達投彈的,就藉助雷達投彈!不能藉助雷達投彈的,則目視投彈!」正在這時,日軍地面高射炮響了,地面防空網對空發射了密集的高射炮彈,一串串曳光彈飛向空中,似流火一般在天空四迸開來,不過日軍這些地面高射炮火根本夠不著高空的B-29轟炸機群。對於B-29轟炸機機組人員來說,地面炮火在夜空中像是節日施放的一陣又一陣艷麗的禮花,可以供他們在高空中欣賞。日軍的夜航戰鬥機也正在升空攔截。不過B-29轟炸機依靠自身強有力的炮火擊退了它們。

美軍機群開始投彈了!數百噸的炸彈呼嘯著落向九州,地面頓時燃起熊熊大火。首次轟炸成功了!炸彈扔下去後,布朗大隊長命令報務員向基地指揮部發出無線電密碼:「貝蒂(已投下炸彈)——」。

1944年一架B-29轟炸機在廣漢機場降落

而自從B-29轟炸機機群起飛後,在新津機場附近的第58聯隊指揮部6月15日夜裡指揮部雷達系統運轉著,無線電收發報機工作著,等待著日本前方的消息。指揮部全體人員都在緊張期待著,要知道這是首次從成都起飛去遠炸日本,這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戰略遠程轟炸,能順利到達目的地九州島嗎?有沒有異常情況發生?能準確轟炸八幡鋼鐵廠嗎?轟炸之後能順利返航嗎?

午夜時分,指揮部兩層小樓內,窗簾布密實地遮擋著屋裡的燈光。在場的美軍軍官、中國軍官都在焦急等待著。按照航程計算,臨近午夜,機群就該到達目標了,怎麼還沒有迴音?!突然,無線電收發報機的燈閃閃發亮了,當報務員接收到「貝蒂」密碼時,喊了起來:「貝蒂-貝蒂-」。中國軍官喊道:「投下炸彈了!」新津機場聯隊指揮部一片歡騰,美國軍官相互擁抱祝賀,而中國軍官更是激動。

在日本九州島上空,美軍各機組還是在黑暗中朝目標區投擲了所有炸彈。68架轟炸機在不到1分鐘時間內將所攜帶的炸彈全部投擲,地面頓時一片火海,有的高大建築物轟然倒塌,日本人在濃煙中喊叫著四處逃竄。投彈完畢後,機群立即高空爬升,高速駛離日本,踏上歸途。

當時,大約有12家報紙和廣播電台記者跟隨,專程採訪此次飛行作戰。其中包括《紐約時報》記者迪爾曼-杜丁(Frank Tillman Durdin)。它在返航途中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寫下了此次空襲中的傳奇故事,可謂是新聞報道的範例。

B-29轟炸機轟炸日本城市

B-29轟炸機第一次轟炸日本,在精神上、心理上對日本打擊很大。在獲知日本本土遭到轟炸的消息,日軍大本營分外震驚。中美媒體則將這次行動描繪為偉大的勝利。美國媒體說這是繼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日本以來第一次對日本的轟炸;中國媒體說這是對日本轟炸重慶的復仇!

美國總統羅斯福則認為,這是一次具有創新意義的行動。在到達目標區域飛行時,這些轟炸機徹夜不著陸地飛行3000多英里進入了第二天的白晝。雖然這次行動並沒有為縮短戰爭進程作出什麼實質性的重大貢獻,不過4個大隊均因這次遠程轟炸的巨大影響和震撼力獲得總統團體褒獎,以勉勵他們的勇敢和堅韌精神。

B-29轟炸機地勤人員對發動機進行測試

從實際來看,美軍這次行動當時的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評價是「非常業餘」。美軍第58聯隊在這次轟炸中自身損失慘重,卻實際收效甚微。起飛不久就有4架轟炸機因為故障返航,只有47架轟炸機投彈,另外6架轟炸機因機械原因在途中就扔掉了炸彈,2架轟炸機轟炸了備選目標,5架轟炸機錯過了投彈時機,還有7架轟炸機損失,其中1架被擊落。而集群飛抵八幡市上空時,因為該市預先發出空襲警報而實行了燈火管制,使得目標一片黑暗。美軍的轟炸只有1枚炸彈投到目標區附近,炸毀了1個發電廠。小倉兵工廠和其他一些廠區遭到輕微破壞,八幡制鐵所沒有受到實質性損失,情報表明它次日就恢復了鋼鐵生產。此次轟炸4個大隊的92架轟炸機從加爾各答起飛,只有47架轟炸機在目的地投放了炸彈,幾乎近一半的飛機不能作戰投彈,從中暴露了許多保養、訓練和後勤的問題。

這次遠程轟炸,沒有飛行沿途氣象信息,沒有沿途日軍空軍及地面防空準確情報,並缺乏精確雷達導航。實際上,在這種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大規模的B-29轟炸機群遠途奔襲日本且缺乏地面電台導航,在夜間對目標進行轟炸簡直就是一場賭博。

B-29轟炸機裝配工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6ce521d81d946e5c3d222fde98e85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