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藝術的有錢人果然好騙」全球年度最大謊言在這

2022-04-28     一碗魚

原標題:「不懂藝術的有錢人果然好騙」全球年度最大謊言在這

「不懂藝術的有錢人果然好騙」全球年度最大謊言在這

不懂藝術的有錢人果然好騙」——這是不少觀眾在看過Netflix一夜爆火的美劇《創造安娜》後的第一感受。

這部由Netflix操刀的九集限定劇《創造安娜》前段時間正式上線,短短兩天就成了收視冠軍。

劇情緊湊令人上頭,而本劇就改編自紐約藝術圈臭名昭著女騙子的真實事件,所有情節設定都與現實幾乎吻合,包括她的名字和臉。

乍一看,相似度非常的高!

|這部劇以紐約一名記者的視角,圍繞著名女騙子「安娜·德爾維」的詐騙案展開調查。

Anna Sorokin

劇中,90後安娜是社交網絡上聲稱自己是傳奇的德國女繼承人,她贏得了紐約上流社會人士的歡心並騙取了金錢和權力。

而實際上她只不過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

但她的故事實在太戲劇化——錢是詐騙來的,人際關係是假的、身份是假的,甚至連 Delvey 這個姓氏都是假的

Anna Delvey 本名 Anna Sorokin,出生於 1991 年 1 月 23 日,來自俄羅斯的一個名叫 Domodedovo 的小鎮,父親是一名普通的卡車司機。

16 歲時,她跟隨家人一起搬到了德國。2011 年高中畢業後,她搬到了倫敦,在中央聖馬丁學習。

後來,她輟學返回德國,搬到了巴黎,在時尚雜誌《Purple》實習,並自稱為 Anna Delvey。

|這樣獨特的經歷,讓 Anna Sorokin 掌握了多國語言,為她日後打造「名媛」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在積累了一定的工作人脈後,Anna Sorokin 積極地融入了紐約的上流社交圈,將自己偽裝成來自德國神秘家族的繼承人。

因為相信她的身份,所以好友們紛紛解囊借錢給她「應急」,Anna Sorokin 也用這些金錢過上了真正的名媛生活,繼續打造著自己的富家女人設。

安娜想要創辦一個藝術基金會(ADF),租下每年400萬美元的公園大道281號,打造城中最有格調的俱樂部,先接納藝術家,再吸引城中名流。

有人問,那不就是另一個SoHo House?安娜白眼一翻,升級版吧!

她堅信自己正在朝著一個偉大的夢想躍進,正如所有壯志凌雲的創業者。

而最終她也因為沒有能力償還自己的借款被立案調查!

在警方正式開始調查後,謊言很快被戳破,這個「驚天騙局」一時間轟動整個紐約城。

參加審判的 Anna Sorokin 本人 參加審判的 Anna Sorokin 本人

保釋出獄的 Anna Sorokin 本人

伊莉莎白

現實生活中同樣欺騙了紐約金融富豪圈的還有伊莉莎白事件,同樣也被改編成影視劇《輟學生》進行播放。

大名鼎鼎的Theranos案件,伊莉莎白·霍姆斯試圖用一滴血在家用儀器上檢測出200餘種疾病。

|伊莉莎白的夢想曾騙到了最有錢的矽谷投資人和最有權的政治精英。

她幾乎要顛覆整個醫療系統,19歲從史丹福輟學,創立了Theranos,研發名為「愛迪生」的家用機器。

而正常情況下這需要抽一管血在醫院花不少錢化驗才能辦到!

她在TED演講上總會渲染兩個故事,一是她小時候親愛的叔叔因沒有及時檢測出癌症而過世,二是她每次抽血時都會被粗大的針頭而嚇退。

因此她希望Theranos讓所有家庭能隨時檢測早期疾病,還能避免昂貴的醫療費用,免於對針頭的恐懼。

|多麼有感染力的願景,哪個投資人不願掏錢?

大批資本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先後獲得甲骨文創始人Larry Ellison、風投德豐傑等個人和機構的資金注入。

我要是有錢,我也投,得趕上這個風口!

在矽谷,伊莉莎白符合所有投資人的想像,像扎克伯格、比爾·蓋茨一樣的名校輟學生。

2015年伊莉莎白甚至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身價45億美元!

Theranos可能成為醫療界的蘋果,而常年身著黑色高領毛衣的伊莉莎白,甚至被稱為女版喬布斯。

情況的急轉直下也發生在這一年,一篇名為《熱門創業公司Theranos血液檢測技術面臨困難》的調查文章流傳開來。

文中提及該公司存在檢測結果不準確、上報結果違規、隱瞞事實等一系列問題全面曝光。

而且伊莉莎白幾乎不可能做出「愛迪生」這樣的檢測儀器,指尖取血的量太小,一個如咖啡機大小的機器里也不可能測出上百種檢驗結果。

所以當投資人來Theranos考察時,她先裝作給大家指尖取血放入檢測儀器中,謊稱等待化驗結果時帶他們參觀公司,然後讓人趕緊把血液樣本偷換到實驗室用西門子商業血樣檢測儀化驗結果。

美國藥監局介入調查後,停止了未獲批准的血液檢測儀器。

美國證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調查結果顯示,Theranos以虛假宣傳獲取投資者7億美元投資,並以此向霍姆斯和Theranos提起訴訟。

原本霍姆斯向投資者承諾公司會在2014年收入1億美元以上,實際只有10萬美元收入。

這個市值一度達到90億美元的生物科技公司後,如今一文不名,從神壇跌進了深淵!

共性

了解她們故事的人,其實不免發現,安娜和伊莉莎白身上有很多相似性,而有時這些特質在創業者身上也很常見:

她們率先騙過了自己,因此無比自信,仿佛真在打造偉大事業,而且她們擅長講故事、操控人心,讓最有用的一群人為自己的夢想買單

於是,當最多的金錢在美國東岸和西岸無處可去時,它們最終流向了那個裝作最有未來的人手裡。

因為這兩個夢想是資本們願意花錢去買去相信的故事!

在紐約,安娜的構想永不過時,有錢人總想通過文化和藝術讓自己的靈魂看上去有趣點。

而只要有圈子存在,誰又不想進入ADF這樣的俱樂部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獲取更多人脈?

這就不難理解安娜和伊莉莎白了,她們都認為自己的動機是好的,一個想提升紐約名流的品味,一個想讓更多人可以便捷地做血液檢測。

因此,騙過自己的人,面對外界的質疑都能毫無愧疚。

|這也側面證明了,當人們認為自己的動機是好的,他就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有句話說得好:fake it till you make it!(裝到你成功為止!)

在馬斯克這樣的神話下,每個人都在做著不切實際的夢,矽谷獎勵的是那些能夠提出遙遠宏圖的人,儘管沒人知道那能不能實現。

但是大佬們願意為這些夢想買單!萬一成功了呢?

所以當身邊都是致力於夢想,致力於實現不可能的事情的時候,伊莉莎白和安娜覺得自己與這些人無異!

|什麼是詐騙,我們只是在實現夢想!

但這其中卻有著鴻溝般的差距,因為安娜和伊莉莎白再怎麼假裝也註定沒有辦法成功

看起來安娜只差一步就將拿到貸款開創事業,但是銀行要去德國確認她的家族企業和信託基金狀況,這最後一步她怎麼假裝也無法跨越。

伊莉莎白的問題在於,她僅有一個當下難以實現的願景,一滴血、一台咖啡機大小的檢測儀無法測出幾種疾病,更無法替代抽血檢查。

人人都有夢想,都有野心,能實現夢想的,我們稱之為幸運的人!

能不能在籌集金錢燒完之前實現夢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八卦手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1efe341f1390f1c4195911dd9ffbe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