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後,長期不找工作的人會怎麼樣?會焦慮頹廢,會能力下降!

2022-02-18     逐月空間

原標題:辭職後,長期不找工作的人會怎麼樣?會焦慮頹廢,會能力下降!

網絡上有一句很流行很經典的話:「廢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閒著。」

辭職後,長期不找工作的人會是這個樣子:

1、會越來越焦慮

辭職後,如果你長期不去找工作,長期呆在家裡玩遊戲、刷手機、追電視劇,或者是整天東遊西盪的,從來不考慮去找工作的事,也不想急著去上班。剛開始時,也許覺得很自由、很愜意、很舒服。

但是,時間長了,你就會越來越感覺到心慌、心焦,明顯地感覺到焦慮和煩躁。

因為,如果一個人長期不工作,長期不走出家門,長期脫離社會不主動參與社會生活,慢慢地,內心裡就會產生不踏實、不安定、無所適從的感覺。常常擔心尚未發生的事情,對任何事情都感覺擔憂,自己無法控制。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就應聘打工。可是,一年要換兩三個單位,做上幾個月就辭職不幹了。要麼嫌工資低,要麼嫌工作累。第二年春節一過,乾脆就不去上班了,也不急著找工作。

在家裡,天天睡懶覺,打遊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要父母提到讓他出去找工作,就會大吵大鬧,甚至跟父母動手,父母也是無可奈何。

看到兒子這麼大了,還呆在家裡,什麼也不做,父母整天唉聲嘆氣的,也沒有好辦法。

2、會越來越頹廢

長期不找工作、不願意工作的人,慢慢地也就沒有了進取之心,沒有了自尊,越來越頹廢。

平時比較敏感易怒,生活中稍不如意,就心煩意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生悶氣、發脾氣;感到緊張、壓抑、煩躁、情緒低落、思維遲緩。

我另一個朋友的女兒,就是這種情況。

她不是辭職後長期不找工作,而是大學一畢業就回到家裡。開始一段時間,還在網上到處投送應聘簡歷,也出去面試了幾次。但是,一次也沒有成功。

於是,她乾脆就不考慮找工作的事,整天呆在家裡啃老,整天抱著個手機玩,天天網購不斷。手裡沒錢了,就找父母要。

父母、親戚有時候好言相勸,叫她出去找工作,別成天呆在家裡把人給玩廢了。但是,她根本理都不理,照樣我行我素。

父母看到女兒二十多歲了,不要說小有成就,就是連個工作都沒有,愁得晚上根本就睡不著覺。但是,女兒一點感覺都沒有。

3、會越來越無能

應該工作而長期不工作的人,因為沒有了工作壓力,沒有了職場競爭,沒有了單位管束,久而久之,就會自然而然地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褲子垮到腳背上——一松到底。對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執行力。

慢慢地,就會不自覺地越來越懶惰,成天在家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用進廢退。一個長期不工作的人,不接觸社會,不進入職場,不思考問題,慢慢地,個人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和智商情商,等等,都會隨之下降,都會慢慢倒退。

如果一旦再次應聘工作,則更難以勝任,更難以適應,更難以長久。個人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更大的打擊。就是給你提供一個良好的機會,也會爛泥扶不上牆的。

另外,該找工作而不找工作,該工作而不工作,長期下去,就會內心空虛,寂寞無聊,無所事事,無事生非,在家庭內部產生矛盾,給家庭帶來負擔。

我一個同事,50多歲了,還一天到晚地上班掙錢。可是,他兒子大專畢業後,只是斷斷續續地上了兩年多的班,就回家了。

回家後,不找工作,不出家門,不幹家務,晚上上網,白天睡覺,黑白顛倒。父母一提到出去工作,就吵就鬧,很是無奈。

對於辭職後不找工作,不願意出去工作的人,肯定不是一件好事,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對自己、對家庭來說,都是不負責任的。

作為一個社會人來說,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不管你幹什麼,都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都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都要有自己的職場定位。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

作為一個成年人來說,要有自己的責任和擔當。最起碼的,要有掙錢的能力,要能養活自己和家人,要有為家人提供良好生活保障的義務和責任。

作為一個正是工作年齡的人來說,要有一股闖勁和拼勁。生活不容易,工作更艱難。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要有不怕挫折的韌勁。這樣才能在職場上立足,才能在職場上多掙錢,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e161bcd681bb6b62fa70fbcc18ccf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