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與比亞迪「牽手成功」,是表面cp還是互惠互利?

2019-11-08     電車插座

最近,沉寂多年的騰勢終於要出新車了,騰勢X的到來讓不少人眼睛為之一亮,但關注點或許並不在於新車本身,而是這個戴姆勒與比亞迪共同創造出來的品牌。分明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卻並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讓人不禁懷疑起這場合作的成功性。

但騰勢的默默無聞似乎沒有打擊比亞迪與外資品牌合作的決心,早在7月份,豐田就與比亞迪確定,打算共同開發轎車和低底盤SUV的純電動車型,以及上述產品所需的動力電池。時至11月份,豐田與比亞迪就成立純電動車的研發公司簽訂合資協議。

對於本次合作,總結起來大概有幾個要點:一.新公司於2020年在中國正式成立;二.比亞迪與豐田各出資50%;三.合資公司設計、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可以使用豐田品牌;四是新公司由雙方從事相關業務的人員組建。五是新公司主要經營範圍包括從整車到零部件的業務。

也就是說,合資公司生產的車型,裡面包含了雙方團隊的人才基礎,可以充分利用比亞迪目前已經成熟的電動平台(很大可能是e平台)技術和零部件(比如動力電池等)供給,再融入豐田對於品控和安全等方面已經非常成熟的條件。

曾經豐田似乎並不急於新能源,尤其是純電動方面的進度,但先是與為特斯拉提供18650型號的電池的本土電池公司,松下公司合作,隨後與老牌車企斯巴魯將共同開發EV平台和C級SUV型EV,接著又稱為了繼寶馬、戴姆勒、現代、捷豹路虎、大眾、沃爾沃等品牌之後,又一個與寧德時代合作的國際一線車企,鞏固了裝機數量,並享有寧德時代新811電池的使用權。如今看來,豐田的每一步合作都大有深意。

目前豐田投放市場的產品基本都是雙擎技術,包括明年的CH-R和奕澤,都以「油改電」實現了朝新能源領域進發,儘管得益於混合動力中鎳氫電池的根基,使得豐田在電池技術從研發到製造,再到銷售方面具備豐富的技術和經驗,但在純電動領域的造詣仍然屈指可數,再加上寧德時代的合作對象諸多,電池供應不足的情況時有出現。而比亞迪早已融合了PHEV、EV和燃油等不同動力形式在同一款產品上,並且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自主新能源品牌。

當然對比亞迪而言,混動技術肯定是要吸取精華的一部分,但更要緊的是豐田高質量的研發體系、以及在技術研發製造、銷售等方面豐富的經驗都將會是比亞迪受益之處,再加上豐田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在中國一年破百萬的可觀的銷量,能讓比亞迪的動力電池、以及e平台在行業中樹立標杆的位置。

像我們開頭說的那樣,有了先前騰勢的例子,也許有人會問,這次合作值得看好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新能源市場與當年的情況早已截然不同,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電動車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認可度都有了大大的提高,正是各企業應該開始發力的時候。在汽車行業里,今天是敵人,明天就可能是對手,只要企業有開放創新的精神,合資公司很有可能會不斷突破,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aJMaW4BMH2_cNUgAz8v.html